1 对气态行星及地球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质疑 1
1.1 对四颗气态行星表面环形纹带的理解和质疑 1
1.2 对地球中、低纬度沙漠环区的理解和质疑 3
1.3 对地球表面物质运动或漂移现象的理解和质疑 4
2 加热行星表面的其他既有能量 6
2.1 寻找相对存在的其他既有能量表现形式 6
2.2 太阳磁场 6
2.3 太阳风带电粒子及其空间存在姿态 8
2.4 太阳风带电粒子与行星磁层 16
2.5 太阳风带电粒子在行星磁场中的运动过程 23
2.6 理想行星表面的Ⅰ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4
2.7 理想行星表面的Ⅱ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35
2.8 电磁感应加热的特点 40
2.9 Ⅰ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与Ⅱ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的区别 43
3 地球被电磁感应加热的现象 45
3.1 地球的Ⅰ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45
3.2 地球的Ⅱ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63
3.3 地球极光与地球生物 67
3.4 地球赤道及低纬度表面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77
3.4.1 带电粒子与旋转雨伞效应 78
3.4.2 地球赤道上空形成平面圆周运动的带电粒子圆盘 80
3.4.3 赤道上空盘状带电粒子对电磁感应加热的影响 82
3.4.4 在地球赤道表面没有任何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84
3.4.5 Ⅰ、Ⅱ型电磁感应加热能量在地球低纬度表面较弱 85
3.5 Ⅱ型电磁感应加热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的表现 86
3.6 电磁感应加热现象在地球上的综合表现 94
4 磁偏角变化与地球表面温度 96
4.1 磁偏角为90°时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96
4.2 磁偏角为0°时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97
4.3 磁偏角为45°时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98
4.4 磁偏角为11°时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102
4.5 磁极呈偏置姿态时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105
5 地球被冷却的过程 109
5.1 地球表面被冷却的意义 109
5.2 地球大气层 110
5.3 地球大气对流层内的能量守恒 113
5.4 对地球大气对流层的热能分析 115
5.5 相对温热和呈胶状体的地球表面 126
5.6 地球表面热能现象及生物存在现象 129
5.7 对温室效应理论的质疑 135
5.7.1 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吗? 135
5.7.2 从大气质能关联的角度看温室效应 136
5.7.3 从生物学角度看温室效应 140
5.7.4 大气成分变化与生物存在 147
5.7.5 电磁感应加热与全球变暖 152
6 地球表面现象与电磁感应加热 157
6.1 黄土高原及沙尘暴 157
6.2 飓风与龙卷风 172
6.3 对某些极端气象事件的质量和能量分析 175
6.3.1 对2010年初中国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旱事件的分析 175
6.3.2 对2010年夏季中国南方暴雨的分析 178
6.3.3 对卫星故障与极端气象事件的分析 181
7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的状态 187
7.1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的章动现象 187
7.2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与地球表面的固体潮 189
8 地壳运动现象与电磁感应加热 193
8.1 感应加热在岩石圈及地壳内产生的应力应变 193
8.2 火山、地震与板块漂移 198
8.3 南美洲板块漂移及蠕动的过程 205
8.4 大西洋海岭形成的过程 206
8.5 冰岛火山与夏威夷火山 208
8.6 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里氏9.0级地震的初步分析 211
9 类地行星表面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14
9.1 水星表面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14
9.2 金星表面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14
9.3 火星表面的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15
10 被电磁感应加热的木星 217
10.1 木星的Ⅰ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17
10.2 木星的Ⅱ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20
10.3 造成木星大红斑现象的可能原因 220
10.4 木星的极光 221
11 被电磁感应加热的土星 223
11.1 土星的Ⅰ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23
11.2 土星的Ⅱ型电磁感应加热现象 223
11.3 土星的极光 224
12 被电磁感应加热的太阳 226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