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教学参考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庆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2327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导论 1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一、内容提要 1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 1

目录 1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 2

二、概念解释 2

三、答题要点 3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3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 4

四、范例分析(略) 4

五、相关知识介绍 4

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9

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 26

六、参考书目 3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37

一、内容提要 37

1.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37

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38

二、概念解释 38

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39

三、答题要点 39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 40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哪些问题? 40

四、范例分析(略) 40

五、相关知识介绍 40

1.康德论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的区别 40

2.黑格尔论艺术创造中感性的心灵化和心灵的感性化 42

3.费尔巴哈论美和美感 49

4.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 53

5.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 54

6.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54

六、参考书目 56

第二编 文学活动 57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57

一、内容提要 57

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57

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57

3.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57

二、概念解释 58

三、答题要点 59

1.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进行论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 59

合理性? 60

2.文学活动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60

3.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说有更大的 60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62

四、范例分析 63

1.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 63

2.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64

五、相关知识介绍 65

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 65

2.弗雷泽的巫术理论 66

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66

4.“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67

六、参考书目 68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69

一、内容提要 69

1.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 69

2.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69

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70

4.关于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70

二、概念解释 71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73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73

1.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73

三、答题要点 73

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74

5.什么是话语含蕴?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74

四、范例分析(略) 75

五、相关知识介绍 75

1.罗根泽:文学界说 75

2.[荷]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 76

3.[英]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 87

4.[英]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 89

5.[德]阿多尔诺:艺术的双重性 92

6.[法]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 98

7.中国古人论话语含蕴(四则) 99

六、参考书目 100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102

一、内容提要 102

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102

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103

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104

二、概念解释 104

三、答题要点 108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108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的问题? 109

3.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有什么意义? 110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11

四、范例分析(略) 112

五、相关知识介绍 112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12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14

六、参考书目 116

一、内容提要 117

1.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117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17

第三编 文学创造 117

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118

二、概念解释 120

三、答题要点 121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21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22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它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话语? 123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123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124

四、范例分析 124

关于文学话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问题 124

1.“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126

五、相关知识介绍 126

2.“哥特式”教堂 128

3.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 129

4.关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 129

5.《圣经》与《荷马史诗》 130

6.审美“心理距离”说 131

7.“移情”说 131

六、参考书目 132

一、内容提要 133

1.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133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133

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134

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137

二、概念解释 138

三、答题要点 140

1.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及其来源是什么? 140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140

3.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有什么作用? 141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有何意义? 141

5.试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141

四、范例分析 141

1.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历转化为文学创作的材料 141

2.席勒创作的材料多取自历史书 142

3.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创作动机 143

4.巴尔扎克创作活动全过程的例子 146

五、相关知识介绍 148

1.王夫之等论生活积累 148

2.陆机等论灵感 148

3.巴尔扎克等论想象与构思 148

六、参考书目 150

一、内容提要 151

1.关于艺术真实原则 151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151

2.关于艺术概括原则 152

3.关于情感把握原则 153

4.关于形式创造原则 153

二、概念解释 154

三、答题要点 155

1.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不同? 155

2.为什么说艺术概括是在“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中实现的?怎样理解“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介入和把握的过程? 156

3.怎样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阐述这种情感把握的诚挚性和高尚性原则。 157

4.什么是艺术形式?形式的创造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8

五、相关知识介绍 159

1.恩格斯等论艺术真实 159

四、范例分析(略) 159

2.鲁迅等论艺术概括 161

3.苏珊·朗格等论情感把握 165

4.别林斯基等论形式创造 168

六、参考书目 170

第四编 文学作品 171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71

一、内容提要 171

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 171

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 172

二、概念解释 172

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176

三、答题要点 176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176

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177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177

5.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177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178

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178

四、范例分析 179

1.从巴尔扎克和雨果关于建筑物的描写,看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79

2.从里尔克的《豹》和杜甫的《孤雁》看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性与暗示性 180

查德威克等论象征型文学的暗示性 181

五、相关知识介绍 181

3.梅特林克《青鸟》的象征性 181

六、参考书目 184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86

一、内容提要 186

1.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186

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86

二、概念解释 188

三、答题要点 189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189

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190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191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92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2

四、范例分析 193

意象与意象主义作品分析 193

五、相关知识介绍 199

1.关于典型概念 199

2.关于艺术形象高级形态 201

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 202

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 205

六、参考书目 206

2.关于叙述内容 207

1.关于叙事界定 207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207

一、内容提要 207

3.关于叙述话语 208

4.关于叙述动作 208

二、概念解释 208

三、答题要点 210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10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211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211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211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211

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212

四、范例分析 212

1.分析叙事作品《窦娥冤》的行动序列 212

2.分析钱钟书《猫》、郁达夫《沉论》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213

五、相关知识介绍 216

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 216

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 217

六、参考书目 218

一、内容提要 219

1.关于抒情界定 219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219

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220

3.关于抒情方式 222

二、概念解释 223

三、答题要点 225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25

四、范例分析(略) 226

五、相关知识介绍 226

1.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226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26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226

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 232

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 234

六、参考书目 248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249

一、内容提要 249

1.关于风格的概念 249

2.关于风格的形态 251

3.关于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 251

二、概念解释 252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54

2.试述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254

三、答题要点 254

3.简述话语情境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255

4.风格有哪些特性? 255

5.风格有哪些基本形态? 256

6.从作家生活的时代环境看,文学风格还具有哪些特性? 256

四、范例分析 256

试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不同风格 256

五、相关知识介绍 257

1.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所述风格的八种类型 257

2.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258

3.布封关于风格的论述 258

六、参考书目 259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260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260

一、内容提要 260

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260

2.关于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61

二、概念解释 261

三、答题要点 264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 264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264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 264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何区别与联系? 265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265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265

7.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 266

四、范例分析 266

1.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 266

2.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 267

3.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267

五、相关知识介绍 268

1.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 268

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 269

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 269

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 270

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 270

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 271

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 271

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72

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272

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 272

11.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 273

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 273

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274

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75

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唯利是图的手段 276

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 276

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 277

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 278

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 278

20.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 279

21.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 280

22.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 281

23.本杰明论文艺与大众的关系 281

24.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 282

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 283

27.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 284

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284

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 285

六、参考书目 286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288

一、内容提要 288

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 288

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 288

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 288

二、概念解释 288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290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290

三、答题要点 290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291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291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291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292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292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 292

9.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292

四、范例分析 293

1.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变异 293

10.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有什么意义? 293

2.共鸣 294

3.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295

五、相关知识介绍 297

1.孔子与“诗可以兴” 297

2.钟嵘与“滋味”说 297

3.司空图与“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97

4.伽达默尔与阐释学 298

5.姚斯、伊瑟尔与接受美学 298

六、参考书目 299

2.关于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 300

1.关于文学批评的界定 300

一、内容提要 300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300

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301

4.关于文学批评家 301

二、概念解释 302

三、答题要点 305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评价性质? 305

2.比较两种批评形态并论述其不同特点。 306

3.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 306

4.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307

五、相关知识介绍 308

1.阐释学 308

四、范例分析(略) 308

5.文学批评家应有怎样的态度和素养?它对实现文学批评的职责有什么关系? 308

2.《毛诗序》 309

3.狄德罗、斯达尔夫人、圣·佩韦和丹纳 309

4.“同情派”、“象征派”、“内摹仿派” 310

5.精神分析学的批评 311

6.实验心理学 312

7.完形心理学 312

8.象征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及结构主义的文学批评 313

六、参考书目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