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殷鸿福 1
第一节生态地层学的简史、现状和任务 1
一、生态地层学的含义和研究简史 1
二、生态地层学的现状 2
三、生态地层学的任务与作用 3
第二节生态地层学的分类系统 5
一、生态(及古生态)单位 5
二、生态地理单位 7
三、生态地层单位 8
第三节海洋化石群落的环境分析 10
一、影响海洋群落分布的环境因素 10
目录 11
前言 殷鸿福 11
二、生境型 12
三、各类海洋生境型的生物概貌 19
第四节数学方法在生态地层学中的应用 25
一、群落结构的特征数据 25
二、所确立群落真实性的数学检验 27
三、群落间关系、群落与环境关系的数学检验 29
第五节生态地层学研究方法及综合地层学方向 30
一、生态地层研究的设计与野外工作 30
二、生态地层剖面与生态地层柱状图 31
三、生态地层对比 33
四、生态地层学用于盆地分析 34
五、综合地层学方向 36
第二章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群落生态 38
第一节扬子区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的分类群落 38
一、放射虫 殷鸿福熊鑫琪 38
二、有孔虫 童金南 39
三、海绵 林启祥 41
四、腕足类 徐桂荣 42
五、双壳类 殷鸿福 44
六、头足类 杨逢清吴顺宝 46
七、牙形石 丁梅华张克信陈斌 53
八、藻类 林启祥殷鸿福 56
九、其它深水生物 赵江天杨铁汾殷鸿福 58
十、遗迹化石 杨逢清 59
第二节几个问题的讨论 殷鸿福 62
一、关于大隆相 62
二、关于Posidonia,DaoneLLa和CLaraia的生境型 69
第三节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生境型 76
第三章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生态地层学 78
第一节概述 丁梅华 78
第二节下扬子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生态地层 80
一、下扬子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生态地层 张克信 80
二、下扬子区早三叠世生态地层 韦阿娟 丁梅华 96
一、鄂东南晚二叠世生态地层 张克信吴顺宝陈斌 117
第三节 中扬子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生态地层 117
二、鄂东南早三叠世生态地层 丁梅华朱利东 129
第四节上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生态地层 142
一、鄂西晚二叠世长兴期生态地层 吴顺宝张秀梅 142
二、川南—黔中晚二叠世生态地层 王治平 150
三、黔西南晚二叠世长兴期生态地层 林明月 林启祥段鸿福 163
四、黔中—黔南中三叠世生态地层 童金南殷鸿福 182
第五节秦岭三叠纪生态地层 赖旭龙 215
一、秦岭早、中三叠世生态地层 216
二、西秦岭三叠纪生态地层对比及古地理概貌 240
一、概述 殷鸿福 249
第四章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层序地层学及海平面变化 249
第一节扬子各分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层序地层学 249
二、下扬子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 张克信 251
三、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层序地层 丁梅华 254
四、鄂东南地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 张克信吴顺宝 257
五、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层序地层 丁梅华朱利东 260
六、黔西南晚二叠世层序地层 殷鸿福 263
第二节扬子区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段鸿福 265
一、龙潭期海平面变化 265
二、长兴期海平面变化 267
三、早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270
五、扬子全区东吴-早印支阶段海平面变化曲线的编制 275
四、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275
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曲线及其与全球曲线的比较 281
第五章扬子地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的板块活动与构造运动 284
第一节扬子地台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磁 殷鸿福 284
第二节扬子地台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 杨逢清 289
一、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分布特点 289
二、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特征 289
三、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291
第三节扬子地台二叠纪的生物礁 杨逢清 292
一、二叠纪生物礁基本特征 292
二、二叠纪生物礁分布及其时迁规律 294
三、二叠纪生物礁分布的构造解释 297
一、大羽羊齿含煤地层时空分布概况 298
第四节扬子地台二叠纪的大羽羊齿含煤地层 王治平 298
二、含煤地层时空分布与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的关系 300
第五节扬子地台二叠、三叠纪的火山岩 黄思骥殷鸿福 301
一、火山岩的时空分布概况 301
二、火山岩对扬子地台构造活动的反映 302
第六节扬子地台三叠纪蒸发岩 殷鸿福熊鑫琪 306
第七节板块活动与构造运动——信息与推论 殷鸿福 310
一、构造运动 310
二、块板活动 311
参考文献 313
英文摘要 殷鸿福 326
图版及图版说明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