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序论:论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 1
治水英雄大禹 20
“教民务农”的杜宇 23
治川西水患的开明 26
以身殉国的蔓子 29
创建都江堰的李冰 31
开教化之风的文翁 34
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37
历算学家落下闳 42
辞赋作家王褒 45
西汉隐士严遵 48
著名学者扬雄 51
道教“天师”张陵 54
大政治家诸葛亮 57
《三国志》作者陈寿 62
地方志专家常璩 66
女皇帝武则天 69
革新诗歌的陈子昂 73
天文学家梁令瓒 76
“诗仙”李白 80
“诗圣”杜甫 84
“大寂禅师”马祖道一 88
“无雌声”的薛涛 92
苦吟诗人贾岛 95
“圭峰大师”宗密 98
“山水诗人”雍陶 102
“一瓢诗人”唐求 105
《秦妇吟》作者韦庄 109
开创大蜀的王建 113
“传真天师”杜光庭 116
药物学家李珣 120
后蜀皇帝孟昶 123
绘画大师黄荃 127
道教“至尊”陈抟 130
革新文学的苏舜钦 133
中年发愤的苏洵 137
艺术大师文同 142
全能大师苏轼 146
“颍滨遗老”苏辙 152
“唐鉴公”范祖禹 156
史学家李焘 160
爱国诗人陆游 164
理学家张栻 168
史学家李心传 173
集蜀学大成的魏了翁 177
数学家秦九韶 181
知名学者虞集 184
大学者杨慎 187
哲学家费密 192
反对专制的唐甄 195
丹棱才子彭端淑 200
巴蜀才子李调元 203
著名诗人张问陶 207
维新学者杨锐 211
维新诗人刘光第 215
经学大师廖平 220
《革命军》作者邹容 225
思想家宋育仁 229
宣传家卞鼒 234
宣传家雷铁崖 239
“莎士比亚”黄吉安 243
保路运动领导人罗纶 247
“戏圣”康子林 251
史学奇才刘咸炘 255
新文化斗士蒲殿俊 259
音乐学家王光祈 264
“世界画虎大师”张善子 268
“老英雄”吴虞 273
校勘专家傅增湘 278
实业家卢作孚 282
川剧泰斗贾培之 286
“抗战诗人”邵子南 290
“川北圣人”张澜 294
“蔚为儒宗”的向楚 299
“中国的左拉”李劼人 303
率荣县独立的吴玉章 307
经史大师蒙文通 312
博通古今的周太玄 316
杰出的记者范长江 320
军事外交家陈毅 324
史学家贺昌群 328
“红军之父”朱德 332
考古先驱冯汉骥 336
文学评论家何其芳 340
学贯中西的吴宓 344
文坛巨匠郭沫若 348
创“长安画派”的石鲁 353
“世界第一大画家”张大千 357
“川剧花衫冠军”阳友鹤 361
“为民写真”的蒋兆和 365
“文化革命战士”任白戈 369
当代军事家刘伯承 373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377
功底深厚的李一氓 381
史学大家徐中舒 385
中国“哥白尼”刘了华 389
传播相对论的魏时珍 393
“两弹之父”聂荣臻 397
流浪作家艾芜 401
乡土作家沙汀 405
革命活动家阳翰笙 409
革命女作家胡兰畦 414
文化名人张秀熟 418
一代宗师缪钺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