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篇 3
第一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
近代工业化先行一步 4
倾斜与调整:建国以来东北产业结构之演变 11
老工业基地真的“老”了? 19
北大仓遭遇“新东北现象” 25
枯竭的资源,贫血的城市 31
数据中的东北现状 38
第二章 今日东北困局解剖 39
“三不”心态困死国有资产 40
走不出的“项目怪圈” 42
招商错位导致“四重四轻” 44
东北到底被谁“抛弃”了? 46
决策篇 51
第三章 中南海谋划新东北 51
温总理一年三赴东 51
黑土地注入了强心剂 57
第四章 白山黑水的机遇与使命 60
新世纪新阶段的又一重大战略 60
振兴东北此其时 63
前所未有的机遇 65
新东北的历史使命 67
战略篇 73
第五章 “四新”是振兴之本 73
关键在于创新 73
改革与创新并举 76
体制创新必须先行 98
根本出路在于改制 108
切忌新瓶装旧酒 111
依靠市场的力量 117
第六章 调整与改造的政策思路 122
东北经济结构孕育历史性变化 122
认清问题,调整思路 128
八大转变破解困局 143
衰退产业的扶持与转型 145
第七章 振兴战略中的政府角色 147
用新思路打造振兴的制度基础 148
重新界定政府角色 150
树立“守夜人”的法治权威 152
让政策“注入”变为内生动力 154
以学习力创造竞争力——大连的启示 159
关注就业与社会保障 167
第八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171
吉林市:寻觅“东北现象”的新出路 171
美国:调整结构使“锈带”重放光彩 174
英国:老企业不断改造,新兴产业大批增加 176
德国:变老工业厂区为高科技园区 178
法国:产业转型,结构调整 180
产业篇 185
第九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85
现实国情决定未来道路 185
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191
新型工业化与经济持续发展 199
第十章 老工业基地如何焕发青春 203
老工业基地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203
以“三化”重振雄风 205
重要环节在于技改 209
用外向化作为牵引动力 212
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 213
给资源型城市一个支点 221
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突破口 229
打造中国的大企业 240
提高优势产业集聚度 245
第十一章 对一、三产业发展的新考量 250
绿色东北的第一产业 250
东北农业有望成外商投资新热点 251
变粮食大省为畜牧业大省 252
如何摆脱“新东北现象” 253
“特色旅游”成为“朝阳产业” 256
地区篇 261
第十二章 辽宁:“共和国长子”重铸辉煌 261
光辉的历史,雄厚的基础 261
薄熙来细说辽宁振兴 271
沈大城市带架起八大网络 279
“大沈阳”托起“第四极” 281
大连:振兴之中话责任 299
鞍山:靠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 304
加速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311
第十三章 吉林:东北之“腰”挺起脊梁 316
东北之“腰”有多粗 318
瓶颈在于市场化程度低 327
振兴思路和目标任务 329
打自然资源牌,促生态省建设 332
长吉一体化的城市三角洲 342
专家话说发展道路 343
第十四章 黑龙江:“雄鸡之冠”渴盼突破 348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348
让现实告诉未来 351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353
国企改制是重中之重 359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361
谋划哈尔滨经济大文章 366
齐齐哈尔用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经济 368
未来篇 373
第十五章 创造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373
安全环境利弊交织 374
东北亚情结归于东北 378
对日经贸是重中之重 381
对韩经贸需长足发展 385
俄罗斯要搭乘东北振兴的快车 387
第十六章 东北再造,中国经济崛起“第四极” 391
“东北再造”大有可为 392
“第四极”之梦终将成真 394
外电:东北出现希望曙光 397
平心静气振兴东北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