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15
一 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16
二 多向度的探索 21
三 龙场悟道 30
四 事与思 38
五 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49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60
一 历史的先导 60
二 心体的重建 72
三 心与理 79
四 心体与内圣之境 85
第三章 心物之辨 90
一 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90
二 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96
三 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108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115
一 成就德性 115
二 化德性为德行 126
三 德性与规范 132
第五章 我之间:成己与无我 141
一 成己:成就自我 141
二 万物一体:主体间的沟通 148
三 无我的二重意蕴 156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163
一 作为本体的良知 164
二 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170
三 本体与工夫之辨 176
四 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185
第七章 知行合一 193
一 知行秩序与过程 193
二 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202
三 销知入行与销行入知 205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212
一 心体与言说 212
二 名言与道 217
三 “说”与“在” 225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232
一 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232
二 可能的展开 238
三 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243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250
一 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250
二 致良知说的衍化 287
三 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300
主要参考书目 308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