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公法研究》总序 谢晖 1
斯人长逝 精神永存(代序) 谢晖 1
导论:人权关怀与主权监约——宪政的永恒主题 1
第一章 1
古希腊的宪政思想 1
引言 1
1.1 柏拉图的宪政思想 10
一、民主与法律的批判 11
二、“德行天下”的正义之邦 13
三、“次优选择”的法治之邦 17
1.2 亚里士多德的宪政思想 20
一、“城邦”的形而上学 21
二、“中庸之道”的共和宪制 23
三、“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26
第二章 古罗马的宪政思想 29
引言 29
2.1 波里比阿的宪政思想 36
一、“纯粹的政体”存在着历史衰变的自然 37
周期率 37
二、最优良的宪制是权势均衡的“混合政体” 38
2.2 西塞罗的宪政思想 40
一、“共和国”的诠释 41
二、自然法之下的法律本相 42
三、“良法”之下的共和政制 44
2.3 罗马法学家的宪政思想 47
一、人之主体性确信:权利概念的突显 47
二、法之类型化的宪政涵义 49
三、“皇帝治权”的共和性质 52
第三章 54
中世纪的宪政思想 54
引言 54
3.1 奥古斯丁的宪政思想 63
一、“世俗国家”的教父学批判 64
二、上帝“依法而治世” 66
三、“君权神授”的教父学确证 67
3.2 阿奎那的宪政思想 68
一、基督教国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解证 69
二、神授“君主政权”之辩护与忧思 71
三、上帝理性之下的“法治世界” 74
3.3 马西利乌斯的宪政思想 77
一、世俗国家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新解证 78
二、教会神圣化的世俗权威之批判 79
三、“民主之法”下的分权构造 81
3.4 马基亚维利的宪政思想 84
一、国家的“新人性”诠释 84
二、新式君主国的现实谋划 87
三、共和主义宪政国的理想型构 90
3.5 博丹的宪政思想 92
一、国家生成的象征:主权 93
二、主权概念的多维诠释 95
三、自然法(或私法)之下的君主主权国 98
3.6 胡克的宪政思想 100
一、国家或政治社会的“潜契约主义”诠释 101
二、政治义务的合“法”性根据 104
三、“理性之法”的君主制共和国 105
第四章 十七世纪荷英的宪政思想 108
引言 108
4.1 格劳秀斯的宪政思想 119
一、国家之“服从式契约”解释 120
二、立法(权)运行的底线:人性之自然法 123
三、主权国之间的“自然法”:国际法 125
4.2 柯克的宪政思想 127
一、“王在法下”:为“普通法之治”的传统 128
申辩 128
二、法律之下的“议会至上” 132
三、“司法自主”与法院型违宪审查制度 136
4.3 霍布斯的宪政思想 140
一、自然法之“利己主义”解释 141
二、“利维坦”:政治的国家 144
与自由的“臣民” 147
三、国家主义之法权关系:权威的“主权者” 147
4.4 斯宾诺莎的宪政思想 151
一、国家或社会状态起源之“功利主义”解释 152
二、法治:国家之理性品格 154
三、民主:法治社会之理想政体 158
四、《圣经》之批判:为思想信仰诸自由权申辩 160
4.5 哈林顿的宪政思想 163
一、“产权均势”:共和国的经济基础 164
二、共和国的“风标”:“平等而自由”的法治 166
政府 166
三、“制约与均衡”的主权:共和国的权力架构 170
4.6 洛克的宪政思想 173
“道德经” 174
一、自然权利:“可接受性”社会之于个人的 174
二、个人与双重契约:“二权分立”的有限政府 179
三、法治之“律”的本义:“保护和扩大自由” 184
4.7 柏克的宪政思想 189
一、“真正的人权”之基础:“理性的”还是 190
“传统的”? 190
二、自由与自由性质的政府 198
三、国家变法者的座右铭:审慎乃是首要的 205
政治美德 205
第五章 十八世纪法美的宪政思想 210
引言 210
5.1 孟德斯鸠的宪政思想 223
一、人的社会:“以法为本” 226
二、“法的精神”:人为法“原型”之社会学 229
透视 229
三、“三权分立与制约”:“政治自由”成长的 231
宪政原则 231
5.2 卢梭的宪政思想 238
一、天然自由的“失落”:不平等的“契约化” 240
二、社会自由的“获得”:平等的“契约化” 245
三、人民主权:主权者与政府 253
5.3 西耶斯的宪政思想 259
一、“第三等级”的政治申言:从“什么都不是”到“是一切” 260
二、国民意志:宪法“合法性”的本源 265
三、制宪会议:人民立宪的“代孕体” 268
5.4 罗伯斯比尔的宪政思想 272
一、宪法的价值总则:人权体系 273
二、“致命的”宪政共和国 279
三、“激进民主主义”的司法 284
5.5 潘恩的宪政思想 286
一、从人权到公民权:(理性)政府“正当性” 287
之证成 287
二、“宪法主治”的共和国 292
三、共和国政府:为“代议制”申辩 294
5.6 杰斐逊的宪政思想 298
一、人性之古典解释与“公共教育” 299
二、人权(或自由)和“与时俱进”之宪法 303
三、人民“当家作主”之共和政府 307
5.7 汉密尔顿的宪政思想 310
一、“人性之消极面”与大型共和国原则 311
二、“共和”之大国构成:联邦主义 317
三、“多数人暴政”之疗救:“制约与平衡”的 320
治权构造 320
第六章 十九世纪西方的宪政思想 325
引言 325
6.1 康德的宪政思想 341
一、“绝对命令”:“理性存在者”之普世伦理 342
守则 342
二、私法(或私权)之治的自然社会 346
三、公法(或公权)之治的文明社会 351
6.2 黑格尔的宪政思想 355
一、“抽象法”与“道德”:自由之“非现实的 356
定在” 356
二、“伦理”:自由之“现实的定在” 364
6.3 边沁的宪政思想 371
一、功利:人类行为之终极价值基准 372
二、政治社会或国家之“功利”解释 378
三、功利:后革命时代之立法原则 381
6.4 密尔的宪政思想 383
一、社会功利:“功利主义”之新境界 384
合法边界 387
二、公民自由:个人独立与社会控制之间的 387
三、“少数人之保护”:为“真正的民主制”申辩 393
6.5 戴雪的宪政思想 399
一、“巴力门主权”之政治与法律意义 400
二、“法官之治”:个人权利与不成文宪法 405
三、英国宪章之“道德因素”:宪典 409
6.6 孔斯坦的宪政思想 411
一、人民主权批判 411
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415
三、“五权分立与制衡”的君主立宪体制 417
6.7 托克维尔的宪政思想 418
一、美国宪制的“民主自由主义”解释 420
二、民主之“多数的暴政”何以不可能? 428
——权力的社会制衡 428
三、“平等化之民主”在政治社会中的二重 434
政治效应 434
6.8 马克思的宪政思想 440
一、“人之为人的根本”之历史唯物主义诠释 442
二、人的普遍权利之现实化何以可能? 446
——“人类解放” 446
三、人民成为最高原则之国家制度:“真正的 453
民主制” 453
第七章 二十世纪西方的宪政思想 459
引言 459
7.1 伯林的宪政思想 471
一、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472
二、自由“失坠”之观念史反省:“理性一元论”批判 483
三、自由“回归”之哲学“烛照”:多元主义 488
假定 488
7.2 阿伦特的宪政思想 494
一、“政治存在的理由即自由”:对“人的条件”的透视 495
二、“极权主义”国家形态之批判 503
三、联邦的世界:“美国现象”的“共和主义” 508
申辩 508
7.3 哈耶克的宪政思想 511
“秩序与规则”辨 513
一、“自由”还是“奴役”?——两种类型之 513
二、个人自由何以可能?——“法治之法” 521
三、“模范宪政”:主权“位置虚化”的有限民主 528
7.4 罗尔斯的宪政思想 536
一、宪政的正义之敌——功利主义批判 537
二、宪政缘起的价值预设:作为“社会基本 538
结构”基础的“公平正义” 538
三、多元化社会的“宪政秩序”如何可能? 543
——“政治正义” 543
附录一 宪政大事年表 549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556
后记 568
整理附识 谢维雁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