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疾病 1
1.1 败血症 1
1.2 细菌性肺炎 3
1.3 尿路感染 4
2 呼吸系统疾病 7
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7
2.2 咳嗽 8
2.3 呼吸困难 11
2.4 急性支气管炎 13
2.5 慢性气管炎 14
2.6 肺原性心脏病 15
2.7 肺气肿 18
2.8 支气管哮喘 20
2.9 支气管扩张 24
2.10 支气管内膜结核 26
2.11 支气管结石 27
2.12 肺脓肿 28
2.13 肺结核 29
2.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1
2.15 病毒性肺炎 33
2.16 肺炎球菌肺炎 34
2.17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35
2.18 克雷白杆菌肺炎 35
2.19 军团菌肺炎 36
2.20 肺炎支原体肺炎 37
2.21 胸膜炎 38
2.22 气胸 39
2.23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40
2.24 嗜酸性细胞浸润症 41
2.25 结节病 42
2.26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3
2.27 矽肺 45
3 循环系统疾病 47
3.1 慢性心力衰竭 47
3.2 急性心力衰竭 50
3.3 窦性心律失常 52
3.3.1 窦性心动过速 52
3.3.2 窦性心动过缓 53
3.3.3 窦性心律不齐 54
3.4 过早搏动 55
3.5 风湿热 56
3.6 心肌梗死 59
3.7 隐性冠心病 62
3.8 心绞痛 63
3.9 高血压病 65
4 消化系统疾病 68
4.1 食管炎 68
4.2 急性胃炎 70
4.3 慢性胃炎 71
4.4 消化性溃疡 72
4.5 结肠易激综合征 77
4.6 肝硬化 78
4.7 肝硬化腹水 81
4.8 急性胆囊炎 84
4.9 慢性胆囊炎 86
4.10 胆石症 87
4.11 胆道蛔虫症 89
4.12 急性胰腺炎 91
4.13 慢性胰腺炎 95
5 泌尿系统疾病 97
5.1 急性肾小球肾炎 97
5.2 慢性肾小球肾炎 100
5.3 肾病综合征 102
5.4 肾盂肾炎 104
5.5 膀胱炎 107
5.6 泌尿系结石 109
6.1 缺铁性贫血 114
6 造血系统疾病 114
6.2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6
6.3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19
6.4 急性白血病 122
6.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3
6.6 过敏性紫癜 125
7 神经系终疾病 127
7.1 头痛 127
7.1.1 血管性头痛 127
7.1.2 肌肉紧张性头痛 130
7.2 颅神经疾病 131
7.2.1 三叉神经痛 131
7.2.2 面神经炎 133
7.3.1 坐骨神经炎 134
7.3 脊神经疾病 134
7.3.2 枕神经痛 135
7.4 美尼尔综合征 136
7.5 格林-巴利综合征 137
7.6 癫痫 139
7.7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145
7.7.1 雷诺病 145
7.7.2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146
7.7.3 自发性多汗症 147
7.8 神经机能性疾病 149
7.8.1 神经衰弱 149
7.8.2 癔症 150
7.9 脑震荡 152
7.1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53
7.10 脑血管疾病 153
7.10.2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155
7.10.3 脑栓塞 157
7.10.4 腔隙性脑梗塞 159
7.10.5 脑出血 160
7.10.6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2
7.10.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163
7.11 肌肉疾病 165
7.11.1 重症肌无力 165
7.11.2 重症肌无力危象 169
8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 173
8.1 甲状腺功能亢进 173
8.2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176
8.3 糖尿病 177
8.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救治 188
8.4.1 低血糖症 188
8.4.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89
9.4.3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190
8.4.4 乳酸性酸中毒 192
9 食物中毒与防治 194
9.1 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194
9.1.1 排出毒物 194
9.1.2 阻滞毒物的吸收保护胃粘膜 197
9.1.3 促进毒物排泄 198
9.2.1 沙门菌食物中毒 199
9.2 细菌性食物中毒 199
9.2.2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201
9.2.3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02
9.2.4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03
9.2.5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204
9.2.6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04
9.3 化学性食物中毒 205
9.3.1 砷化合物中毒 205
9.3.2 有机磷中毒 207
9.3.3 有机汞中毒 209
9.3.4 钡盐中毒 210
9.4 植物性食物中毒 211
9.4.2 发芽马铃薯中毒 212
9.4.1 含毒甙类植物中毒 212
9.5 动物性食物中毒 213
9.5.1 鲀毒鱼类中毒 214
9.5.2 胆毒鱼类中毒 215
10 传染病与寄生虫 217
10.1 病毒性肝炎 217
10.1.1 甲型病毒性肝炎 217
10.1.2 乙型病毒性肝炎 219
10.1.3 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228
10.2 流行性出血热 231
10.3 流行性腮腺炎 237
10.4 流行性乙型脑炎 239
10.5 狂犬病 241
10.6.1 蛔虫病 242
10.6 肠寄生虫病 242
10.6.2 蛲虫病 245
10.6.3 钩虫病 247
10.6.4 绦虫病 248
11 抗衰老益寿药物 251
11.1 抗衰老植物药 251
11.1.1 灵芝 251
11.1.2 茯苓 251
11.1.3 人参 251
11.1.4 刺五加 252
11.1.5 枸杞子 252
11.1.6 甘草、补骨脂、黑稆豆、黑大豆、黄芪 252
11.1.8 黄精、玉竹、天门冬、麦冬 253
11.2 抗衰老动物药 253
11.1.7 白术、苍术、豨莶草 253
11.2.1 鹿科抗衰老动物药 254
11.2.2 牛科抗衰老动物药 254
11.2.3 人科抗衰老动物药 254
11.2.4 蜜蜂科抗衰老动物药 255
11.2.5 壁虎科抗衰老动物药 255
11.3 食疗方剂 255
11.4 药酒养生方 258
11.5 药物滋补注意事项 259
11.6 祛病养生食谱 259
11.6.1 癌症患者的饮食谱 260
11.6.2 高血压病人饮食谱 261
11.6.3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法 263
11.6.4 性功能低下中药补养法 270
11.6.5 性功能低下饮食疗法 271
12 皮肤病外用药 273
12.1 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273
12.2 外用药制剂的分类 276
12.2.1 清洁剂 276
12.2.2 止痒剂 276
12.2.3 保护剂 277
12.2.4 收敛剂 277
12.2.5 抗生素 278
12.2.6 化学抗菌剂 279
12.2.7 抗病毒剂 279
12.2.10 抗炎剂 280
12.2.9 杀疥螨剂和灭虱剂 280
12.2.8 抗真菌剂 280
12.2.11 细胞毒剂 281
12.2.12 脱色剂 282
12.2.13 止汗剂 283
12.2.14 生发剂 283
12.2.15 抗脂溢性皮炎剂 284
12.3 外用中草药 285
12.4 常用皮肤病外用药物 295
13 毒蛇咬伤的诊断与治疗 302
13.1 蛇毒的主要理化性质及有毒成分 302
13.1.1 蛇毒的主要理化性质 302
13.2 毒蛇咬伤的诊断 303
13.2.1 病人主诉 303
13.1.2 蛇毒的有毒成分 303
13.2.2 询问病史 304
13.2.3 体检 304
13.2.4 实验室检查 305
13.3 毒蛇咬伤的治疗 309
13.3.1 早期结扎 310
13.3.2 冲洗伤口 310
13.3.3 刀刺排毒 310
13.3.4 封闭疗法 311
13.3.5 局部用药 312
13.3.6 全身治疗 312
13.3.7 蛇咬伤常用中草药 316
附表1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319
附表2 家庭常备药物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