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篇 1
一、人民领袖的风范 3
毛泽东是怎样“出主意、用干部”的? 3
毛泽东反对“任人唯亲”,“从我做起” 6
毛泽东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的风貌 8
善抓时机、善解人意的毛泽东 11
毛泽东怎样对待牢骚 14
刘、邓同级相处的楷模 16
二、班子组配与机构建设 19
“强强联合”未必能构成理想的领导班子 19
“班长”要善于团结和发挥“副班长”的作用 21
南京二轻局公开招聘领导人才是个创举 22
首钢在改革中怎样协调新老“三会”的关系? 25
在日、韩经济腾飞中智囊团的作用 26
三、素质与修养 29
从焦裕禄、孔繁森到郑培民 30
保持清正、廉洁的正直人生 33
一个优秀关长同走私集团头目的生死较量 36
“博士书记”答记者问 40
传化集团——社会主义私企的样板 42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46
四、反腐倡廉 48
胡长清、成克杰腐败案 50
两家国企领导者的腐败纪要 52
陈同庆腐败案的教训 57
綦江虹桥的垮塌 60
震惊全国的厦门特大走私案 61
“土皇帝”程维高的“克星”郭光允 64
勿忘当年刘青山、张子善的下场 68
五、领导者的科学决策 69
高明的“综合”也是“创造” 70
中国抵御全球金融风暴的“防火墙” 72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74
从日美“汽车之战”到日瑞“钟表之战” 77
几家世界知名企业的百年发展道路 79
六、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84
两位学者从政的缘由与启迪 85
专家学者未必都宜当领导 90
想要“善任”,必先“知人” 91
唐太宗重用魏征的启迪 94
刘邦为何能以弱胜强打败项羽? 95
林肯总统为何重用格兰特? 97
七、人才资源的爱护与发掘 98
党委书记欧阳庚的人才观 98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100
要大胆而谨慎地起用“特殊人才” 101
要鼓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努力成才 104
关注人才成长,防止人才埋没 107
求才若渴,不惜代价 113
尧舜禅让的传说 116
美国凯特朗公司的“成功秘诀” 118
八、关怀、激励与褒贬 120
要从更深层对待激励工作 121
不可忽视的“一步”之差 124
难忘的非正式表扬 125
领导者切不可以权压人 128
奖惩的成功与失误 130
对人的处分必须慎重 132
九、领导艺术与方法 134
公仆李瑞环的领导艺术 135
活动 137
吴官正当年在江西的“兴赣‘隆中对’” 137
勇于开拓创新,不做“小脚女人” 138
北京长城饭店的公关活动 140
消除牢骚后的真诚微笑 142
啤酒厂的“人情关”是怎么过的? 143
十、领导方式与权力运用 144
工程总指挥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145
叶龙的“团队领导”模式 146
王光升果然不负众望 148
巨人集团缘何由盛转衰? 151
民主与集权方式的灵活运用 153
老局长的“起死回生”术 156
岂能“一条道走到黑”! 158
十一、科学授权 159
王厂长怎么如此“轻松”! 160
姜副局长的苦恼与陈区长的潇洒 162
老厂长的“放任式”领导 164
马县长的“为官之道” 164
为何处长大病住院反成了工作转机? 166
“先签上你们的意见” 168
诸葛亮晚年不善授权用人的教训 169
十二、团结、沟通与协调 171
书记、厂长同携手 17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74
发挥“第三把手”的协调作用 175
问题的症结在于领导班子不团结 177
一个善于凝聚人心的县委书记 178
“魔力”神奇的黑板报 180
十三、思想教育 182
仪征公司的“政工、企管一体化” 182
先别惩罚肇事者 184
做一个“现代儒商” 185
为何仅因人际关系决定取舍? 187
下梁不正上粱也会歪 188
十四、领导绩效与测评 190
李瑞环的“三斧子” 190
薄市长“新官上任四把火” 192
张绳华的“夜谈”制度及其“连锁效应” 193
“能当劳模”的王主任为何请求辞职? 196
这个先例能开吗? 198
领导者的岗位应该在哪里? 200
专题篇 20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204
二、现代领导的决策艺术 210
三、领导谋略艺术 214
四、领导者使用人才的艺术 218
五、领导者善待人才的“十有”心态 223
六、关于发掘人才与文献资源的思考 236
七、发扬团队精神 243
八、“牢骚”的积极意义 252
九、“马屁精”的识别与剖析 257
十、“用人腐败”及其防治 262
十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267
十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科技素质 279
十三、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 285
十四、迎接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290
十五、“东方龙”的沉睡、苏醒与腾飞 294
十六、信息、知识、情报的相互关系 301
十七、知识经济对共产主义的呼唤 309
十八、面向未来的新型领导者 313
主要参考书目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