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故事的艺术 在长征路上体验清华新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2062161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学在路上 李希光 1

一、到与世隔绝的高山峡谷中找故事 1

二、在真实的世界里找故事 4

三、在普通人身上找故事 7

四、谁有资格记录真实的故事? 9

序幕:走进中国最鲜为人知的角落 高坚 13

一、到雪域高原实践清华新闻学 13

二、岷江做伴 14

三、黑水的诗人 16

四、中国的阿尔卑斯山 17

五、登上红军走过的雪山 21

六、穿越原始森林、走近打古冰川 22

七、寻找红军遗存 26

八、长征路的未来 31

上编故事与采访手记 35

故事1:雪山脚下最后一位红军战士 姜琳 35

一、我看见毛主席骑着马 35

二、毛主席说:“我只有一根牛毛。” 36

三、长征物品只剩下一根皮带了 37

四、老红军娶了藏族寡妇 38

五、不知今天党中央主席是谁 39

采访手记1:从“运筹帷幄”到 41

“实战千里之外” 姜琳 41

一、虚心倾听,利用信息源 42

二、睁大双眼,寻找新闻点 43

三、开动脑筋,改进采访技巧 45

四、互助互利,培养职业道德 46

五、认真、务实、苦干换取信息源的信任 47

故事2:见证黑水历史的头人家族 郑枫 48

一、毛主席、朱德两次在他家开会 48

二、墙洞里发现红军借条 51

三、头戴八角帽的父亲讲述爷爷 52

传下来的故事 52

四、流亡印度的爸爸为儿子当上 53

解放军高兴 53

五、自费维持红军纪念馆 56

一、寻找视点——红军文化 58

清华新闻学 郑枫 58

采访手记2:在发掘红军文化中实践 58

二、寻找焦点——芦花会议遗址中的 59

头人家族 59

三、寻找选题——两代家族继承人的故事 59

四、寻找细节 60

五、提问:好的提问来自好的听者 61

六、采访花絮 62

故事3:远离网络世界的“脚板邮” 杜榕 63

一、没有路的邮路 64

二、每月40元工资的邮递员 65

三、“要喝水,便到河边弯下腰” 66

四、路上的雪有半人深 67

采访手记3:长征路上的新闻学 杜榕 69

一、走进深山 69

二、敏感的新闻眼 70

三、选题——寻找冲突 71

四、思索——小镇旅店里的夜校 72

五、一切的来源——提问 72

六、团结就是力量 73

故事4:挑战“尴尬” 仇檀 75

一、把避孕套放进水里煮着吃 75

二、“我们只能私下里悄悄地说一说” 76

三、“就是脸红也要讲” 77

四、为当着大伙面领避孕药的人鼓掌 78

五、“唉,你今天晚上喝酒了,可不要忘记吃 79

(避孕)药哦!” 79

采访手记4:在雪山草地上体会新闻学 仇檀 82

一、选择视角:作为公众的眼睛去寻找故事 83

二、寻找焦点:多听、多看、多问、多记 84

三、确定主题:从“地狱”到“天堂” 85

而再入“地狱” 85

四、进行采访:采集许多人渴望知道的故事 87

五、收获偶得:报道——“天生”需要的是故事 90

故事5:马背上的电视女记者 许海燕 92

一、“我扛着机器,跑遍了全县高山村寨” 92

二、“我们喝牦牛脚印里的积水” 93

三、“最怕马低头喝水” 95

人搞个扶贫项目” 98

四、“如果我成了名记者,我要为这里的 98

五、“北京离我太远了,我不会有机会去北京” 100

采访手记5:开往雪山草地的“大篷车” 许海燕 104

一、“连狗都想采访” 105

二、“淑女杀手” 106

三、希光的新闻敏感 110

四、真话!真话!真话! 113

五、率性的教授 114

故事6:喜欢港台歌星的苦行僧 代明 118

一、当不上兵,才去做和尚 118

二、苦行僧的寺庙生活 120

三、不理解达赖为什么要与中央作对 121

四、最喜欢谢霆锋和林心如的歌 121

五、“这辈子好好当和尚,下辈子投胎到 122

有钱人家” 122

六、“我对娶老婆没有一点兴趣” 123

依托于故事 代明 125

一、凭想像设计的选题遭残酷现实否定 125

采访手记6:命题来自实践写作 125

二、命题来自采访实践 126

三、选题的完成依托于一个人的故事 129

四、车上、路上、山上、旅馆,到处都是我们 130

上课的地方 130

故事7:大山深处的第一家网吧 张佳祥 132

一、网吧促藏族姑娘学电脑 133

二、开网吧是为了吃饭 133

三、想上网的没钱,有钱的不上网 134

五、上网就是聊天,不是看新闻 136

四、十来岁的娃娃爱上网,轰也轰不走 136

六、全县懂电脑的只有3人 137

采访手记7:把课堂上的方块字变成了 139

鲜活的故事 张佳祥 139

一、新闻是讲故事,不是讲道理 139

二、见人皆所见,思人皆未思 141

三、好题目需要好提问 142

四、“无处不备则无处不虚” 143

五、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常青的 144

一、提起在北京唱过歌,老人一脸兴奋 145

故事8:唱了一辈子歌的藏族老人作着 左娅 145

二、庆祝打死一只豹子,17岁的 146

作着首次表演 146

三、“文革期间,斗我的人跟我一起唱歌” 147

四、最开心的是在孩子的婚礼上唱歌 148

五、老人的歌可能要失传 149

采访手记8:深度文化的采访与探究 左娅 152

一、选题=心血来潮+蓄谋已久 152

二、在新奇和兴奋中寻找采访对象 153

三、在烤全羊的篝火歌舞中找到故事 154

故事9:为藏族人造炉子的“淘金者” 王怡 157

一、4年前40岁的老何被迫外出打工 157

二、踏实工作的老何在黑水“淘到了金” 158

三、老何最爱谈的话题是“炉子” 159

四、对于自己的未来,老何要一步一个脚印 161

地走下去 161

采访手记9: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王怡 163

一、趣味性的“骗局”是活动良好的开端 163

二、路途中任意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的课堂 164

三、抓冲突——过去与现实、男人与女人 166

四、学会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168

记者道路上的第一步 168

故事10:常年露营在森林里的刑警队长 李迪升 169

一、深夜守空房的妻子 169

二、用VCD打动犯罪嫌疑人 171

采访手记10:采访的目标:有人情、有意义、 174

吸引人 李迪昇 174

一、视点:抓住读者的眼球 174

二、焦点:具体、鲜活而有故事的人 175

三、选题:与焦点同步完成 176

四、提问:不可提空泛的问题 176

五、细节:最有价值的细节是意外发现的 177

六、导语:凸现人情味 177

故事11:来自高山藏寨的出租车司机 蔡颖婕 179

一、“没文化,我都不会发短信息” 179

二、“初见汽车好奇怪,它会走、会叫,还吃油” 180

三、这里的出租车多数没有牌照和保险 182

一、“我要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 184

采访手记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184

要躬行” 蔡颖婕 184

二、“冲突最有故事” 185

三、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186

四、视觉化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 188

故事12:“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 周琼 190

一、来自草原的扎西:“我喜欢扬鞭牧羊” 190

二、县城长大的雅伟:“我要走出大山” 191

三、“做个好样的藏族人,不给藏族丢脸” 193

四、“中学生不吸烟是珍惜动物” 194

五、“藏族就像含苞未放的花朵” 196

采访手记12:疏离中的相聚 周琼 198

一、选题:汉藏文化交融 198

二、采访感受:藏族的现代化并不可怕 199

三、焦点:率性而为是血液里的东西 200

四、导语:藏族迪厅,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 203

故事13:每年给红军元帅写信的 206

藏族农民 王超 206

一、每年用一坛青稞酒换一封信 206

二、在电视上看到收信人去世了,才停止写信 207

三、“奶奶饭后给我讲红军的故事” 208

四、参观者留下的名片一尺高 210

采访手记13:最重要的技能: 211

与人交谈的能力 王超 211

一、找一个有故事的人 211

二、记者不要预定选题 212

三、提有人情味的问题 213

四、写文化就是写人物 215

五、以小见大找故事 217

故事14:藏区里的白族银匠 赵晶 219

一、模仿的银器得到藏民喜爱 219

二、“我们不会再赶他走了” 221

三、最喜爱藏族歌曲《高原红》 223

采访手记14:寻找故事等于寻找冲突 赵晶 225

一、想像与现实的冲突 225

二、口号与真情的冲突 226

三、上学与学手艺的冲突 226

四、外来人与当地人的冲突 228

五、采访故事像是调查案件 231

故事15:大山里的艺人们 刘玉 233

一、修筑大塔佛的藏族石匠扎西 233

二、扎西家的第一层已经不养牲畜了 235

三、最后的羌笛手马七郎 237

四、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羌笛推广出去 239

采访手记15:“掌勺”新闻学 刘玉 240

一、传播弱势群体的声音 240

二、什么最有意思? 241

三、不问笼统的问题 242

四、处处留心,寻找细节 243

五、辣手著文章 244

故事16:嫁到黑水的汉族姑娘 辛欣 246

一、“天上掉下来的缘分” 246

二、“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247

三、爱的代价 248

四、“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醋劲怎么那么大” 249

五、丈夫为汉族妻子大打出手 250

一、“有不一样的眼睛,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251

采访手记16:脚下的新闻学 辛欣 251

二、从视点到焦点,从焦点到选题 252

三、采访要抓住细节 254

四、真正的清华新闻学——脚下的新闻学 255

故事17:从砍树到种树都是功臣 朱江水 257

一、砍树改种树 收入减一半 257

二、当然想砍树 258

三、不甘心娶农村穷姑娘的森工 259

四、“国家也难,老百姓也难” 260

五、“泥石流把我冲出60米” 261

六、“老百姓最懂道理、最宽容” 262

采访手记17:长征路上的新闻学阳光课堂 朱江水 263

一、走街串巷找故事 264

二、形成于思毁于随 267

三、语不惊人誓不休 271

四、人,有血有肉的人 273

五、体验正规的记者生活 276

六、“我要先培养你们做人” 279

一个美国女学生重走长征路 卓丽凤 282

一、给自己一个重视祖国历史的机会 284

二、中国年轻人未来的路究竟在哪? 285

三、进入黑水高山峡谷 287

四、品尝青稞酒 288

五、崔县长:精力旺盛的公仆 290

六、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 291

结合体 291

七、掉队的红军战士 292

八、野草中的红军墓碑 295

九、小城中的第一家网吧 296

十、苦苦劳作的黑水人 297

十一、最终的度假地 298

十二、寻找新方向 300

下编 “故事在哪里?”与新闻学教育 305

国际学者感受清华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305

一、长征之于新闻学的意义 306

二、靠具体的问题采访到老红军和藏族 309

寡妇的故事 309

三、女同学开口就问藏族大汉:“你是如何向妇女们讲解避孕套的使用的?” 310

四、新闻学核心就是:“描写!描写!再描写!” 313

五、故事的意义在哪里? 315

六、美国教授考问清华学生:到底什么是采访? 316

七、和解与融合也值得报道 317

八、最最基础的是善于倾听,不要只顾考虑事先 319

设计好的问题 319

九、好的故事是有腿的 320

十、把清华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 321

一、什么是新闻学? 323

用教育新理念培养新闻人才 李希光 323

二、新闻学的学术家园在哪里? 325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学中的核心位置 327

四、教学理念 330

五、教材、教学手段和条件 336

六、课程未来聘请教师标准 337

七、课程验收指标 337

八、中外媒体对清华“新闻采访与写作” 338

课的评价 338

九、附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教学大纲 340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李希光 346

一、对新闻定义的不同理解 348

二、对待丑闻的不同态度 349

三、对新闻策划的不同态度 352

四、新闻记者面向公众,传媒人才面向受众 354

五、新闻媒体解决方案 357

六、媒体需要的新闻人才 358

变革年代的新闻学教育 William Woo 364

一、准确的报道 激情的写作 365

二、新闻的目标:公共信任 366

三、利益与新闻的突 367

四、新闻学:一种艰苦的工作方式、 370

提供事实的勇气 370

什么是“好新闻”与“好新闻学”? Ted Glasser 372

一、“好新闻学”能创造优良的社会 372

二、“好新闻”来自人性 374

三、记者应成为新闻学力量的中心 376

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小川 378

一、中国的新闻教育已全面落后 378

二、未来的记者要有一种人文追求 379

三、未来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最好有实践背景 380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 张延平 382

一、需要的第一种人才:既能跑动, 383

又有学问的人才 383

二、需要的第二种人才:既会管版, 384

又会管人的人才 384

三、需要的第三种人才:既懂媒体, 384

又懂经营的人才 384

一、在中国调查越来越容易了 387

“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 Elizabeth 387

二、耐心——重要的采访技巧 389

三、负面报道的目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90

四、从医学博士到社会新闻记者 391

五、关心那些在社会上“没有声音的人” 393

六、“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者” 395

七、必须说明新闻来源 395

八、“获得普利策奖不是我最重要的理想” 397

九、信源的重要性: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的 398

颠覆式新闻教育的推行者 王波 杜文鹃 陈敏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