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果树试验设计与统计的概念 1
二、本学科的发展 1
三、本学科的重要性 2
第一章 果树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果树科学研究方法和要求 3
一、果树科学研究的方法 3
二、果树试验的基本要求 5
第二节 果树试验研究的特点 7
第三节 试验方案 8
一、试验因素和水平 8
二、单因素试验与复因素试验 9
三、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1
一、试验误差的概念 13
第一节 试验误差 13
第二章 果树试验设计 13
二、试验误差的来源 14
三、试验误差控制的途径 17
第二节 果树田间试验的设计 20
一、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20
二、试验小区、重复、区组的设置 22
三、常用的试验设计 29
第三节 试验计划书的制定 34
第四节 试验的调查、记载和取样技术 35
一、果树田间试验的调查记载 35
二、取样技术 38
第三章 试验结果的资料整理及显著性测验 42
第一节 试验结果的资料整理 42
一、总体与祥本的概念 42
二、试验资料的性质 42
三、次数分布表 43
四、次数分布图 47
第二节 平均数和变异数 48
一、平均数的意义和种类 48
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49
三、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性质 51
四、总体平均数的计算 52
五、变异数 52
第三节 理论分布及抽样分布 57
一、概率的含义 57
二、正态分布 58
三、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61
四、t分布 62
第四节 统计假设测验——显著性测验 64
一、显著性测验的意义 64
二、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 65
第五节 两样本平均数比较的假设测验 67
一、成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 68
二、成对数据的比较 70
三、百分数的假设测验 72
第六节 参数区间估计 74
一、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限 74
二、两总体平均数差数(μ1-μ2)的置信限 75
三、两项总体百分数的置信限 76
第四章 方差分析 77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77
一、平方和及自由度的分解 77
二、F分布与F测验 79
第二节 多重比较 80
一、最小显著差数法 81
二、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 82
第三节 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84
一、组内次数相等资料的方差分析 84
三、学生氏复极差测验 84
二、组内次数不相等资料的方差分析 85
三、系统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88
第四节 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91
一、两向分组(单独观察值)资料的分析 92
二、两向分组具重复观察值资料的分析 96
第五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数据转换 99
一、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假定 99
二、数据转换 100
第五章 常用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 103
第一节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及分析 103
一、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 103
二、完全随机设计的统计分析 104
一、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 106
二、随机区组的统计分析 106
第二节 随机区组设计及统计分析 106
第三节 拉丁方设计及统计分析 111
一、拉丁方设计 111
二、拉丁方设计的统计分析 113
第四节 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及统计分析 115
一、复因素试验中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115
二、复因素试验的随机区组设计方法 116
三、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统计分析 117
一、裂区设计 124
第五节 裂区设计与统计分析 124
二、裂区设计的统计分析 125
三、各种二裂式裂区设计及分析 129
第六节 三因素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 131
一、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及统计分析 131
二、三因素裂区设计及统计分析 136
三、多年多点多处理试验统计分析 144
一、意义 148
第六章 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 148
第一节 正交表简介 148
二、正交表的基本性质及其依据 149
第二节 应用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 151
第三节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154
一、直观分析法 154
二、方差分析法 158
第四节 正交试验的部分追加法及拟水平法 163
一、部分追加法的设想及做法 163
二、部分追加试验的统计分析 164
三、拟水平法 167
第五节 正交表的并列——混合水平表的构造 169
第六节 正交表的编制 170
第七节 正交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172
第一节 复拉丁方设计及分析 173
一、复拉丁方设计 173
第七章 一些复杂的设计及分析 173
二、复拉丁方统计分析方法 174
三、统计结论 177
四、复拉丁方分析的研讨 177
第二节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及分析 179
一、平衡不完全区组的意义 179
二、试验设计方法 180
三、统计分析方法 180
四、效率估计 184
第三节 格子设计及分析 185
一、格子设计的种类及方法 185
二、格子设计的方差分析 188
三、对格子设计的评价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95
第四节 混杂设计及分析 198
一、混杂设计的意义 198
二、混杂设计的方法 199
三、混杂设计的分析 203
第八章 卡平方(x2)测验 210
第一节 卡平方(x2)的概念和分布 210
一、卡平方(x2)的概念及其公式 210
二、卡平方(x2)分布及其显著性测验 211
第二节 适合性测验 213
第三节 独立性测验 216
一、2×2表的独立性测验 216
二、2×C表的独立性测验 219
三、r×C表的独立性测验 221
第九章 简单相关与直线回归 224
第一节 相关与回归的概念及类别 224
一、相关与回归的概念 224
二、相关与回归的类别 225
一、相关系数的意义 226
第二节 相关系数 226
三、相关与回归分析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26
二、相关系数的公式 227
三、相关系数的计算 230
第三节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234
一、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234
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测验 236
三、两个相关系数比较时溉验 237
第四节 直线回归 239
一、直线回归方程的导源 239
二、回归方程计算及回归直线图绘制 241
三、回归方程估测标准误 243
四、直线回归的显著性测验 246
五、直线回归的区间估计 248
第五节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及对相关系数的理解 252
一、对相关系数的理解 252
二、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 253
第一节 曲线回归分析的目的 255
第十章 曲线回归 255
第二节 曲线回归的主要类型 256
一、多项式曲线 256
二、指数、对数曲线 258
三、其他曲线 259
第三节 多项式配合法 260
附:正则方程组的求解法 262
第四节 指数、对数曲线配合法及其直线化 267
一、乘幂曲线的配合法 268
二、指数曲线的配合法 270
三、一般的配合法 272
第五节 其他曲线的配合 273
一、Logistic生长曲线的配合法 273
二、概率单位回归曲线的配合法 276
一、偏回归的概念 283
第十一章 复相关与复回归 283
第一节 偏回归 283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284
三、偏回归系数的计算 285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及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测验 287
一、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及偏回归系数的测验 287
二、偏回归及复回归的应用 290
第三节 偏相关 291
一、偏相关的概念 291
二、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292
三、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294
第四节 复相关 295
一、复相关概念及复相关系数的计算 295
二、复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 297
一、二元二次回归的意义 298
二、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式求解 298
第五节 二元二次回归 298
三、计算结果的应用 303
第六节 ‘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逐步回归 303
一、什么是‘最优’回归方程 303
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自变数的统计选择 304
第七节 通径分析 305
一、通径分析的意义及作用 305
二、通径分析的优点 306
三、通径关系图的绘制及通径联立方程组的建立 307
四、求各个通径系数 308
五、各自变量对Y影响的分析 308
六、决定系数的计算 309
七、进行回归关系显著性测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309
附:正则方程式表格解法 310
第一节 协方差分析的功用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313
第十二章 协方差分析 313
第二节 单向分组资料协方差分析 314
一、单向分组资料协方差分析实例 314
二、单向分组资料协方差分析通式及步骤 318
第三节 两向分组资料协方差分析 323
第四节 多变数的协方差分析 327
第五节 协方差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332
第十三章 回归设计及分析 334
第一节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334
一、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意义 334
二、设计的步骤 335
三、结果统计分析 338
四、零水平的重复试验 341
五、‘最优’区域的寻找——快速登高法 342
六、快速登高举例 344
一、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意义 345
第二节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345
二、基本方法 346
三、实例说明 347
第三节 通用旋转设计 356
一、试验设计的条件 356
二、试验设计的示例 357
三、统计分析的计算 358
第十四章 试验研究报告的编写 364
第一节 试验资料的核对和整理 364
一、试验资料的核对 364
二、图表的制作原则与方法 365
第二节 试验研究报告编写的内容和方法 370
一、试验研究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371
二、编写工作注意事项 373
附表 374
附表1 正态离差u值表(两尾) 374
附表2 学生氏t值表(两尾) 375
附表3 5%(上)和1%(下)点F值(一尾)表 376
附表4 x2值表(一尾) 382
附表5 Duncan s新复极差测验5%和1%SSR值表 383
附表6 385
(1)5%显著点的q分布表 385
(2)1%显著点的q分布表 386
附表7 r与R的5%和1%显著值表 387
附表8 百分数反正弦(sin-1?)转换表 388
附表9 390
(1)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参数表 390
(2)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表 391
附表10 百分率(y)与概率单位(p)转换表 399
附表11 正交表 401
附表12 r转换为z值表 406
附表13 随机数字表 407
参考文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