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史简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光武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505·60045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我国烹饪的起源 1

第一节:茹毛饮血的生活 1

目录 1

插图、图版、书影件目次 2

1.书影件之一:《礼记·礼运》 2

第二节:熟食的开始 2

2.有巢氏时代 3

3.钻木取火图 5

4.烧鱼烤肉图 6

第三节:陶器的使用 6

5.石烹法示意图 8

7.山东沂大范庄出土的陶鬶 9

6.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釜灶 9

8.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鼎 10

9.湖南安乡县汤家岗出土的陶碗 10

10.河南安阳后岗出土的陶缽 11

11.泥条盘筑法 11

第四节:原始社会的主要食物和烹饪 12

12.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薄胎高柄杯 16

13.山东临沂大范庄出土的黑陶杯 16

14.山东兖州王因村出土的弧形杯 17

15.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单耳、双耳杯 17

16.古代骨匕、陶勺图 18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烹饪 21

第一节:夏朝的烹饪 21

17.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22

第二节:商朝的烹饪 23

18.书影件之二: 《甲骨文编》中的“牢”、“雀”、“鱼” 24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铜锅 26

19.商代司母戊大鼎 27

商代的烹饪技艺 28

21.河南安阳殷墟5号墓出土的三联甗 29

20.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刀 29

第三节:西周的烹饪 30

一、诗经 32

二、周礼 34

(一)庞大的服务机构与分工 34

22.书影件之三:《周礼·天官》 35

(二)注意食物味性和时令的配合 36

(三)重视原料的鉴别和冷藏 37

三、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食谱和主要食品 38

26.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出土的铜匙 39

25.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出土的铜刀 39

24.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出土的铜鼎 39

23.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窖藏的铜釜 39

2 7.宝鸡竹园沟一号墓出土的铜爵 40

28.四川彭县出土的铜罍 40

四、医食同源的食疗法 44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烹饪 51

29.书影件之四:《礼记·内则》 52

第一节:南北菜系已初步形成 53

第二节:绚丽多彩的烹饪风格已初步奠定 56

一、认真选料和加工 56

二、注意火候和刀功 57

三、讲究调味 59

四、重视饮食卫生和饮食疗法 61

一、丰富多彩的宴会形式 63

第三节:宴会技艺的大发展 63

三、讲究筵席的陈设和食序 64

二、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接待规格 64

四、丰富的宴会食单 65

五、注意排菜和上菜的程序 65

六、重视宴会中的礼节仪式 66

第四节:技艺精湛的烹饪器具和食器 67

一、世界罕见的艺术珍品——尊和盘 68

30.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尊和盘 68

二、两千四百年前的“冰箱” 69

32.莲鹤方壶 70

31.错金龙耳铜方鉴 70

三、青铜器中杰作之一的“莲鹤方壶” 70

四、我国古代最早的炒炉 71

五、艺术高超的“桌子”——铜方案 71

33.错金银龙凤鹿纤结座铜方案 71

六、制作精巧的金盏 72

34.湖北随县刘家崖出土的铜勺 72

35.河南浙川县下寺一号墓出土的铜勺 72

第五节:世界最早的烹饪理论——本味篇 73

36.书影件之五:《吕氏春秋·本味》篇 73

第六节:《黄帝内经》中的烹饪学 78

一、科学的配膳原则 78

二、严格的用膳制度 81

三、注意五味调和 81

第四章:秦汉的烹饪 85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丰富和素菜的兴起 86

第二节:调味与烹调的特点 88

3 7.山东诸城出土的汉墓画像石“庖厨图”(摹本) 91

第三节:红、白案的分工与面点的进步 92

38.嘉峪关汉代画像砖“灶前烧火图”(摹本) 94

39.嘉峪关汉代画像砖“持锤击杀牲畜图” 94

40.嘉峪关汉代画像砖“揉面图” 94

41.嘉峪关汉代画像砖“切肉烤肉图”(摹本) 95

42.嘉峪关汉代画像砖“托盘提壶婢女图” 95

第四节:厨房设施的改进 97

43.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西汉早期陶灶 99

44.扬州东风砖瓦厂出土的王莽时代的陶灶 99

45.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陶磨 100

46.湖北云梦睡虎出土的西汉铁鼎 101

47.咸阳马泉西汉墓出土的铁釜 101

48.西汉铁钳和铁铲 102

第五节:宴会技艺进一步发展 102

49.广东德庆辽山出土的铜案 105

50.安徽天长县汉墓出土的彩绘漆耳杯 106

51.安徽天长县汉墓出土的漆勺 106

第六节:饮食业的兴起与最早的给养标准 106

第七节:枚乘《七发》中的烹饪 108

节一节:《齐民要术》中的烹饪 111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烹饪 111

一、它是当今世界保存下来较早较完整的烹饪专章 112

二、它比较系统地总结和继成了我国秦汉以前的烹饪方法 113

三、它还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古籍的烹饪部分内容。 114

四、它第一次记录了我国酵面制作技术 115

五、它对中外烹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6

第二节:其他烹饪资料 118

54.杀猪图 120

53.杀牛图 120

52.婢女烫洗家禽图 120

第三节:烹饪器具的发展与烹饪的进步 121

55.江苏句容县晋出土的青瓷灶 121

56.吉林省集安县高丽墓出土的甑和釜 122

57.江苏省宜兴县西晋墓出土的青瓷碗 122

58.河北省东魏李希宗墓出土的全套酒具 123

59.河北省东魏李希宗墓出土的银杯 124

第四节:调味技术的发展和饮食卫生的要求 126

第六章:隋唐五代的烹饪 132

60.辽饶州故城出土的铁锅 134

61.安徽亳县隋墓出土的炊事俑和陶灶 134

第一节:名厨和专著 135

62.安徽合肥市西郊隋墓出土的碓 135

一、谢讽及其《食经》 136

二、韦巨源及其《食谱》 138

63.书影件之六:唐韦巨源《食谱》 139

三、段成式及其《酉阳杂俎》 141

四、郑望之的《膳夫录》及其他 142

第二节:发达的饮食业 144

第三节:重视食品保藏、卫生和食疗 150

第四节:从唐诗中看我国烹饪技艺的成就 153

64.内蒙呼和特市出土的隋唐银杯 155

65.辽宁昭盟喀喇泌旗出土的唐代银盘 155

66.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酒令筹 157

67.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银涂金色龟负酒筹筒 158

第七章:宋辽金元的烹饪 161

第一节:丰富的烹饪原料和食品 161

第二节:繁荣的饮食业 167

一、星罗棋布的饮食网点 168

68.清明上河图 168

二、延长营业时间 169

四、重视培训有素的业务人员 171

六、服务方式灵活多样 171

三、服务周到 171

五、增加花色品种,任客点唤 171

七、讲究门面装饰 172

第三节:美食家、名厨和专著 174

69.书影件之七:元朝《馔史》 175

一、《太平御览》 177

二、《本心斋疏食谱》 178

三、《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178

四、《饮食须知》 180

五、美食家 181

(一)苏轼 181

(二)陆游 182

(三)黄庭坚 183

(四)郑樵 183

第四节:烹食器具的改进 185

70.大葆台出土的金代铁锅 185

71.辽代银执壶 186

72.南宋瓷碗 186

73.金代瓷盘 186

74.元代瓷盘 186

75.元代青白釉高足杯 186

76.辽代小银壶 186

77.宋代烹调画像砖 188

第五节:烹调技术的发展 191

第六节:《饮膳正要》及其饮食卫生 196

第八章:明清的烹饪 201

第一节:美食家、名厨和专著 202

一、《宋氏养生部》 202

78.书影件之八:《饭有十二合说》 203

79.书影件之九:老老恒言中的《粥谱》 204

二、《遵生八牋·饮馔服食部》 205

三、《易牙遗意》 206

80.书影件之十:《易牙遗意》 207

四、《饮食辩录》 209

五、《养小录》 210

六、《调鼎集》 211

七、曾懿和《中馈录》 212

八、美食家 212

(一)李渔 212

(二)曹雪芹 214

第二节:袁枚在烹饪上的成就 216

81.书影件之十一:袁枚像 217

一、注意选购和选用优质原料 218

二、对原料加工、切配要细致卫生 218

三、会选用上品作料来调味 219

四、要注意火候 219

五、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器 220

六、在面点方面提倡小巧精美的特色 221

七、在筵席中还提出了“三反对”、“三提 221

倡”、“一注意”的主张 221

八、是对厨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修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22

第三节:明清著名的食谱和筵席 223

一、著名的宫廷食谱和筵席 223

82.书影件之十二:皇极殿千叟妄位次示意图 227

二、孔府的筵席和食谱 228

三、满汉全席 230

第九章:中国菜点的构成和烹饪特点 237

第一节:中国的素菜点 237

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的菜点 240

第三节:中国菜系(帮别)和流派 243

第四节:中国菜点的烹饪特点 249

83.孔府满汉宴的银质餐具——鸭池 254

84.孔府满汉宴的银质餐具——鱼形碗 255

第十章:中国烹饪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257

附录目录 261

附表一:我国历代主要栽培植物性原料表 261

附表二:我国历代主要驯养动物性原料表 265

附表三:我国历代主要调味品使制表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