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分册目次第二篇植物分类学绪论 441
分类学的对象和任务分类学发展概况林奈的分类系统及其功动林奈的分类系统是人为的达尔交在生物学中进行的变革的意义基本的分类学单位高等植物和下等植物的概念第一单元下等植物 450
第一章鞭毛有机體(Flagellata) 452
第二章细菌门(Bacteria) 454
细菌的形态概述细菌的发育和变异性病原菌有机體对病害的免疫性人工免疫性梅赤尼科夫关于免疫性的研究植物的免疫性噬菌體病毒化石细菌第三章蓝藻门(Cyanophyta) 463
第一节藻类植物 463
第二节蓝藻门 464
第四章绿藻门(Chlorophyta) 468
第一节绿藻的一般特徵 468
1.团藻目(Volvocales) 472
细胞的构造叶状體的构造活动性和不动性无性繁殖的基本方式有性过程及其进化绿藻的分类第二节等毛藻纲(Isokontae) 472
2.原球藻目(Protococcales) 478
3.绿藻目(Ulothrichales) 479
4.管状藻目(Siphonales) 482
第三节接合藻纲(Conjugatae) 484
第四节输藻纲(Charophyta) 486
第五章矽藻门(Bacillariophyta或Diatomeae) 487
第六章褐藻门(Phaeophyta) 490
第七章红藻门(Rhodophyta) 493
第八章有关藻类植物的几个问题 494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生态学类别 494
水底藻类和浮游藻类水库中的一般生活条件光照和温度的意义藻类植物的实际意义第二节藻类植物的起源 498
第九章黏菌门(Myxophyta) 499
第十章真菌门(Fungi) 502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特徵 502
菌丝體及其类型真菌细胞的构造孢子形成真菌有性现象的一般特徵子囊和担子的发育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第二节古生菌纲(Archimycetes) 509
第三节藻菌纲(Phycomycetes) 511
1.卵菌目(Oomycetales) 511
2.接合菌目(Zygomycetales) 514
第四节子囊菌纲(Ascomycetes) 516
(一)无子实體子囊菌亚纲 519
1.原囊菌目(Protascales) 519
2.麹菌目(Plectascales) 520
(二)有子实體子囊菌亚纲 520
3.被子囊菌目(Perisporiales) 522
4.核菌目(Pyrenomycetales) 523
5.盘菌目(Discomycetes) 525
第五节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527
(一)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es) 530
1.伞菌目(Hymenomycetales) 530
(二)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es) 534
2.黑穗菌目(Ustilaginales) 534
(1)黑穗菌科(Ustilaginaceae) 535
(2)腥黑穗菌科(Tilletiaceae) 537
3.锈菌目(Uredinales) 538
第六节半知菌纲(Fungiimperfecti) 540
第七节真菌生物学的基本特徵 541
真菌和其他有机體的共生关系真菌的繁殖能力真菌在自然界的分佈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八节真菌的经济意义 543
第十一章地衣门(Lichens) 545
地衣是复合的有机體形态学解剖构造营养繁殖孢子形成地衣的生活方式第二单元高等植物 553
第十二章颈卵器植物门(Archegoniatae)有性世代优势颈卵器植物亚门 556
第一节苔藓纲(Bryophyta) 556
(一)苔亚纲(Hepaticae) 557
1.地钱目(Marchantiales) 557
一般特徵营养繁殖有性繁殖孢子體的发育(二)藓亚纲(Musci) 564
2.真藓目(Bryales) 565
3.水藓目(Sphagnales) 566
第二节苔藓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分佈 569
第十三章无性世代优势颈卵器植物亚门 570
第一节石松纲(Lycopsida) 571
第二节木贼纲或楔叶纲(Sphenopsida) 579
第三节真蕨纲(Pteropsida) 584
第四节有关蕨类植物的几个问题 588
1.石松纲、木贼纲和真蕨纲的发育周期 588
2.现代植被中的“蕨类植物” 588
3.“蕨类植物”的地质历史 589
第五节裸蕨纲(Psilopsida) 594
第六节裸蕨纲和卷柏属等等类型对于系统发生分类学的意义 596
1.导言 597
第七节裸子植物纲(Gymnospermae) 597
种子的起源裸子植物纲的分类2.种子蕨目(Pteridospermae) 598
3.苏铁目(Cycadales) 600
4.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 601
5.苛得狄目(Cordaitales) 601
6.银杏目(Ginkgoales) 603
7.松杉目(Coniferales) 605
(1)紫杉科(Taxaceae) 605
(2)杉科(Taxodiaceae) 606
(4)松科(Pinaceae) 607
(3)南美松科(Araucariaceae) 607
(5)柏科(Cupressaceae) 612
8.买麻藤目(Gnetales) 614
第十四章雌蕊植物门(Gynoeciatae)或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617
雌蕊植物门的特徵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解剖构造的高度分化分类学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s) 618
(一)离瓣植物亚纲(Choripetalae) 619
1.分离心皮目(Polycarpicae) 619
(1)毛茛科(Ranunculaceae) 619
2.罂粟目(Rhoeadales) 623
(2)罂粟科(Papaveraceae) 623
(3)十字花科(Crucierae) 625
(4)锦葵科(Malvaceae) 629
3.锦葵目(Malvales) 629
4.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631
(5)亚麻科(Linaceae) 631
5.漆树目(Anacardiales) 633
(6)芸香科(Rutaceae) 633
6.蔷薇目(Rosales) 635
(7)薔薇科(Rosaceae) 635
糖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636
蔷薇亚科(Rosoideae) 636
梨亚科(Pomoideae) 638
扁桃亚科(Amygdaloideae) 639
(8)豆科(Leguminosae) 641
7.伞形花目(umbelliflorae) 645
(9)糤形科(Umbelliferae) 645
8.中央种子目(Centrospermae) 648
(10)藜科(Chenopodiaceae) 649
(11)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650
9.杨柳目(Salicales) 652
(12)杨柳科(Salicaceae) 652
10.山毛榉目(Fagales) 655
(13)山毛榉科(Fagaceae) 655
(14)榛科(Corylaceae) 657
(15)桦科(Betulaceae) 658
11.管状花目(Tubiflorae) 661
(二)合瓣植物亚纲(Sympetalae) 661
(16)茄科(Solanaceae) 662
(17)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666
(18)列当科(Orobanchaceae) 668
(19)唇形科(Labiatae) 669
12.聚药目(Synandrae) 670
(20)葫芦科(Cucurbitaceae) 671
(21)菊科(Compositae) 674
管状花亚科(Tubiflorae) 677
舌状花亚科(Liguliflorae) 681
(1)百合科(Liliaceae) 683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s) 683
1.百合花目(Liliiflorae) 683
百合亚科(Lilioideae) 684
天冬亚科(Asparagoideae) 685
葱亚科(Allioideae) 686
(2)燈心草科(Juncaceae) 689
2.兰目(Orchidales) 689
(3)曲科(Orchidaceae) 689
3.颖花目(Glumiflorae) 692
(4)莎草科(Cyperaceae) 692
(5)禾本科(Gramineae) 695
甲复穗状花序型的禾本科植物 701
乙圆锥花序型的禾本科植物 705
丙假穗状花序型(羽状花序型)的禾本科植物 709
丁花部构造异型的禾本科植物 710
戊禾本科植物与其他类单子叶植物的关系 711
4.棕榈目(Palmales) 712
(6)棕櫊科(Palmaceae) 713
5.沼生目(Helobiae) 715
第十五章分类学上的几个问题 717
第一节单子叶植物舆双子叶植物之间的亲绿关系 717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起源 721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多样性舆花部及花序的特殊化之关系 723
第四节现代有花植物系统发生分类学的状况 726
第五节植物界進化的几个基本时期 729
第六节栽培植物 733
第三篇植物地理学及生态学基础 736
第一章绪论 736
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生态学的定义植物地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737
第二章植物生态学 738
第一节生态条件 739
1.气候条件 739
(一)光线 739
光线强度舆光照时间的影响(二)热 742
低温的影响雪下发育植物的生长与休眠的周期性——发育节律高温的影响劳翁基耶尔的生活型(三)水分 748
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生理特征植物的旱性结构及抗旱性水分状况对于植物分佈的影响之一般评定(四)空氣 754
空氣中的有害混杂物对于植物传佈的影响2.地形条件——地形 755
河流氾滥地的构造小氣候3.土壤条件——土壤 758
植物与土壤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土壤是支撑植物的介體土壤的化学成分盐渍土壤的植物(盐地植物)4.生物条件 762
植物的相互影响植物构造舆营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植物舆动物的相互关系5.人类的影响 767
第二节过去历史及其对于植物分佈的影响 768
冰川时期的影响第三节各种条件的共同影响 773
第三章地植物学 774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徵 777
1.成层现象2.种类成分3.各植物种的数量比例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植物群落的分类植物区系与植被的概念第四章植物地理学 783
第一节分佈区的概念 783
分佈区的分类第二节气候与植被的带状区域分佈 788
植被从北到南的变化 植被从西到东的变化1.冻原植物带 789
冻原是寒冷的地方冻原的植被冻原的生活型冻原是地理学的概念冻原地带的植物种类的特点森林冻原2.森林带 795
森林带的一般特徵及分类(一)森林 796
针叶林亚带云杉林的类型松林及其类型西部西伯利亚泰加群落东部西伯利亚泰加群落混合林亚带阔叶林亚带(二)沼泽 807
沼泽的种类沼泽上的生态条件(三)草地 814
3.草原地带 815
森林草原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地带的一般特征草原植被的一般特征草原地带的分类4.半荒漠和荒漠 822
半荒漠和荒漠的一般特征半荒漠的植物社区荒漠第三节具有垂直分佈的地区的植被 829
专名俄华对照表 830
1.人名 830
2.品种名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