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养猪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仲葛等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495046X
  • 页数:642 页
图书介绍:

第二章 中国养猪业的特点 15

一、历史悠久 15

二、猪种资源丰富多彩 15

三、饲料资源广阔 17

四、农牧结合的优良传统 20

五、劳动人民养猪经验丰富 22

(一)丰富的养猪选育技术经验 22

(二)广开饲料来源,利用青粗饲料“穷养猪”是劳动人民养猪的基本经验 24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在现代养猪业中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5

(四)阉割术的发明,是畜牧业历史上的大事 27

(五)猪病防治的经验 28

第三章 中国的猪种资源 33

一、中国猪种的特点及其特性的形成 33

(一)中国家猪的起源 33

(二)中国古代猪种的形成 34

(三)中国古代猪种对世界养猪业的影响 37

(四)中国近代猪种的改良 38

(五)中国现代猪种的选育和发展 40

二、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 43

(二)繁殖力强 45

(三)抗逆性强 45

(四)肉质嫩美 45

(一)早熟、易肥 45

(五)性情温顺 46

三、中国猪种的类型 46

(一)华北型 48

(二)华南型 51

(三)华中型 52

(五)江海型(旧称华北、华中过渡型) 53

(四)西南型(旧称西南亚型) 53

(六)高原型 54

四、中国猪种简介 55

(一)中国主要的地方猪种 55

(二)中国近代和现代培育的新品种猪培育过程简介 55

五、中国猪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79

(一)猪种资源保存工作迫在眉睫 82

(二)保种工作的主要对象 83

(三)当前我国应该保存哪些品种(或类型) 84

(四)保种方法 85

(五)品种资源的利用 86

六、中国引入的瘦肉型(又名肉用型)猪种简介 87

(一)长白猪 87

(二)约克夏猪 89

(三)汉普夏猪 91

(四)杜洛克猪 92

(五)巴克夏猪 97

(六)波中猪 98

(七)切斯特白猪 101

(八)斯格猪 103

第四章 中国猪的选育 108

一、中国猪选育的历程 108

(一)传统的选育方法 108

(二)近代的选育方法 108

(三)现代的选育方法 109

二、提高猪种质量的理论基础 109

(一)数量遗传学与育种 109

(二)数量遗传学的几个重要特点 110

(三)什么是数量性状 111

(四)什么是遗传力 112

(五)遗传力在猪选种工作上的应用 117

三、选育技术的实施 120

(一)选育工作中关于猪性状的基本知识 120

(二)选育指标 133

(三)选种的方法 136

(四)现场测定制度 168

四、我国农家及养猪专业户适用的猪的选种和选配技术 170

(一)生产性能资料的搜集 171

(二)怎样选择种猪 173

(三)怎样进行猪的选配 206

五、本品种选育 213

(一)意义和作用 213

(二)选育目标 214

(三)具体育种措施 219

(四)本品种选育工作的进行 222

六、品系繁育 224

(一)品系的发展和种类 224

(二)品系繁育的方法 227

(三)基础群的选择 232

(四)选择方案和方法 233

(五)小结 234

(六)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的情况简介 235

七、新品种培育 238

(一)为什么要创造新的品种 238

(二)为创造新品种须考虑的一些事项 239

(三)培育新品种的原理和措施 240

(四)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 242

(一)为什么要搞合成配套系 244

八、合成系 244

(二)养猪业良种繁育体系的组成 245

(三)展望 248

第五章 猪的经济杂交 250

一、经济杂交的概念、杂种优势和估算方法 250

(一)经济杂交的概念 250

(二)杂种优势和估算方法 251

(一)二品种经济杂交 255

(二)三品种经济杂交 255

二、经济杂交的方式 255

(三)双杂交 256

(四)轮回经济杂交 256

三、对我国经济杂交的综合评价及其效果分析 257

(一)对我国经济杂交的综合评价 257

(二)我国猪经济杂交的效果分析 258

四、影响经济杂交效果的主要因素 259

(一)杂交亲本品种的遗传性生产水平 260

(二)杂种优势 260

(一)亲本品种的选择 263

五、提高杂种优势的途径 263

(二)采用适宜的杂交方式 264

(三)亲本品种的选育提高 266

(四)建立猪经济杂交繁育体系 266

第六章 猪的繁殖 269

一、猪的繁殖特性 269

二、猪的繁殖技术 270

(一)配种 270

(二)人工授精技术 276

(三)怀孕 287

(四)分娩 290

(五)泌乳 294

三、繁殖力统计公式和常用药品配制方法 297

(一)繁殖力统计公式 297

(二)人工授精常用药品配制 297

(三)人工授精的仪器设备 298

第七章 中国养猪的饲料资源及其利用 301

一、猪对饲料的要求 301

(一)猪的消化器官和生理特点 301

(二)猪是生长快和多胎的动物 302

(三)猪的嗅觉和味觉灵敏 303

(四)猪对饲料的嗜好 303

(五)猪的采食行为 303

二、养猪的基本饲料 303

(一)能量饲料 304

三、日粮组成 304

(八)添加剂 304

(七)维生素饲料 304

(六)矿物质饲料 304

(四)能量饲料 304

(三)青贮饲料 304

(二)粗饲料 304

(一)青绿饲料 304

(五)蛋白质饲料 304

(二)蛋白质饲料 310

(三)矿物质饲料 313

(四)青饲料 313

(五)糟渣类饲料 315

(一)营养添加剂 317

四、添加饲料 317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318

五、残饭泔水的利用 319

六、配合饲料 320

(一)添加剂预混合料 320

(二)浓缩饲料 320

(三)混合料 320

(四)全价配合饲料 320

(四)发芽 321

(三)浸泡 321

(一)粉碎或磨碎 321

(二)焙炒 321

七、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321

(五)糖化 322

(六)发酵 322

(七)打浆 322

(八)青贮饲料 322

八、饲料需供计划 323

(一)饲料需要量计划 323

(二)饲料供应计划与饲料平衡表 327

九、猪常用饲料成分及其营养价值 328

第八章 猪的饲养方法 335

一、小农经济的传统饲养方法 335

(一)阶段肥育(吊架子)法 335

(二)直线育肥(亦称“一条龙”育肥)法 336

二、现代化的科学饲养方法 337

(一)中国猪的饲养标准和饲粮配合 338

(二)各类猪的饲养技术 357

(一)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营养需要的特点 374

三、瘦肉型商品肉猪生产技术 374

(二)商品瘦肉猪生产 375

第九章 猪的管理 397

一、现代科学技术在猪管理上的应用 397

(一)猪的行为与管理 397

(二)养猪与环境 401

二、改造猪舍和改善养猪环境 405

(一)场址的选择和布局 405

(二)猪舍设计 407

(三)猪舍建筑 416

三、猪的管理 426

(一)种公猪的管理 426

(二)母猪的管理 427

(三)哺乳仔猪的管理 429

(四)生长肥育猪的管理 435

四、搞好养猪积肥与利用 438

(一)养猪积肥 438

(二)保存猪粪尿肥效的方法 439

(三)利用猪粪尿沤肥制取沼气 441

(二)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办法 446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446

第十章 猪的常见疫病及其防制措施 446

一、积极防治猪病,保证养猪业更大发展 446

(三)坚持预防免疫注射的制度 447

(四)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抗病力 447

(五)做好清圈消毒工作 450

二、养猪场兽医防疫卫生办法 451

(一)总则 451

(二)猪场建筑和布局 451

(三)兽医卫生及防疫 452

(一)猪瘟 456

三、常见疫病的防制 456

(二)猪丹毒 458

(三)猪肺疫 460

(四)仔猪副伤寒 462

(五)猪喘气病 465

(六)仔猪白痢 467

(七)仔猪黄痢 468

(八)猪水肿病 469

(十)猪痢疾 470

(大)仔猪红痢 470

(十一)猪口蹄疫 472

(十二)猪传染性水疱病 473

(十三)猪布氏杆菌病 475

(十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476

(十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478

(十六)猪痘 479

(十七)破伤风 479

(十八)猪炭疽 480

一、农户副业养猪的经营管理 487

第十一章 中国养猪生产的经营管理 487

(一)加强防疫 488

(二)选购好仔猪 488

(三)尽量利用自家饲料 488

(四)合适的出栏体重 489

二、养猪专业户的经营管理 489

(一)遵纪守法,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490

(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 490

(三)建立帐簿,进行成本核算 491

(四)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495

(五)缩短生产周期,水速资金周转 496

(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97

三、国营或集体专业化猪场的经营管理 498

(一)猪群的分类与结构 499

(二)计划管理 501

(三)劳动管理 507

(匹)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 508

(五)供销管理 513

(六)猪场经济活动分析 515

(七)猪场的日常管理制度 517

第十二章 生猪的流通、屠宰与消费 523

一、生猪的流通环节 523

(一)收购 523

(二)调拨 524

(三)运输 524

(四)贮存 526

(五)销售 526

(六)价格 527

二、生猪收购中的验级 530

(一)生猪验级方法的发展 530

(二)生猪“出肉率定等”的概念 533

(三)怎样估计生猪出肉率 536

(匹)国内外对生猪瘦肉量(率)的计算 543

三、猪的屠宰 546

(一)宰前的饲养管理 546

(二)屠宰及初步加工 546

(一)猪肉消费的类别 560

四、我国猪肉的消费 560

(二)内销猪肉产品规格 561

(三)出口猪肉产品规格 563

(四)消费者对猪肉的新要求 566

第十三章 猪肉的品质和肉品加工 572

一、猪肉的品质 572

(一)肉的结构 572

(二)肉的形态和特性 573

(三)肉的化学成分和食用价值 574

(四)肉的品质检验 575

(五)肉的分割 577

(六)常用肉质评定方法 580

二、肉品加工 582

(一)我国肉制品的种类 582

(二)肉品原料的开割与分档 583

(三)肉制品加工的基本理论 584

(四)腌腊制品 587

(五)烧制品 599

(六)烤制品 602

(七)炸制品 604

(八)灌肠制品 605

(九)脱水制品 607

三、猪的副产品利用 609

(一)概述 609

(二)医药工业 610

(三)名优副产品 612

第十四章 中国养猪业今后的去向 618

一、对我国养猪的思考 618

二、我国养猪业今后的去向 621

三、关于发展我国瘦肉猪生产问题 622

(一)广辟蛋白质饲料来源 623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624

(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猪群质量 625

(四)加快饲料工业的发展,建立饲料加工和供应体系 625

(五)完善服务体系 625

四、结束语 626

(一)历史的经验值得吸取 626

(二)今后我国养猪业的去向 627

(三)中国养猪业的壮丽远景 630

一、陈宰钧教授(1897-1934) 632

附录 中国养猪界名人录(按出生年月排序) 632

二、许振英教授(1907- ) 633

三、黄伟胜教授(1907-1978) 635

四、张龙志教授(1910-1986) 636

五、戈福江教授(1913-1983) 636

六、张照教授(1913- ) 637

七、张仲葛教授(1913- ) 638

八、李炳坦研究员(1919- ) 639

九、陈效华教授(1923一1983)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