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细胞学与疾病》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贲长恩,牛建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2775
  • 页数:5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贲长恩 1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融合 2

第三节 分子细胞学与现代医学 5

一、分子细胞学研究内容 5

(一)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

(二)细胞膜性结构与功能 5

(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6

(四)细胞的识别 6

(五)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6

(二)生物膜的研究 7

(一)分子细胞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7

二、分子细胞学是医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7

(三)细胞器的研究 8

(四)分子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 8

(五)发育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9

(六)免疫系统和传染性疾病 9

(七)肿瘤与癌基因、抗癌基因 9

(八)生物工程及新药研究 10

三、分子细胞学与医学的关系 1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11

(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11

一、细胞学说的创立 12

第四节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2

(三)治疗学的进展 12

二、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13

三、实验细胞学的发展 13

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14

五、分子细胞学的兴起和发展 15

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分子细胞学的研究方法 贲长恩 17

第一节 显微镜技术 17

一、光学显微镜 17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17

(三)相差显微镜 18

(二)荧光显微镜 18

(四)暗视野显微镜 19

(五)偏光显微镜 19

(六)显微操作技术 19

(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19

二、电子显微镜 20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20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 21

(三)超高压电子显微镜 22

(四)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22

(五)X-射线衍射 23

第二节 细胞和细胞器组分的定性、定量 23

(二)核酸的细胞化学技术 24

一、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24

(一)蛋白质的细胞化学技术 24

(三)碳水化合物的细胞化学技术 25

(四)脂类的细胞化学技术 25

(五)某些无机离子的细胞化学定位法 25

(六)提取定位法 25

二、定量组织细胞化学 25

第三节 活细胞内化学成分的分析 27

一、磁共振对活细胞群的分析 27

二、细胞内微电极检测离子浓度 27

三、用光发射指示剂检测细胞内离子浓度 28

四、将不能透过膜的分子导入细胞内 28

一、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大分子 29

第四节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29

二、无细胞系成分的分离纯化 30

三、层析法分析蛋白质 31

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和亚单位组分 32

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 33

六、蛋白质裂解成特定的多肽片段 33

七、自动分析仪对多肽中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34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和抗体示踪细胞内的分子 34

一、高灵敏地检测组织细胞内的放射性原子 35

二、放射性核素示踪细胞和机体中的分子 35

四、抗体的检测和分离特殊分子 36

三、放射自显影术对组织细胞切片中的放射性化合物定位 36

五、杂交瘤细胞系制备单克隆抗体 37

第六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融合 37

一、细胞培养 37

二、细胞融合 38

三、细胞质置换技术 39

第七节 染色体分析技术 39

一、染色体组型测定技术 39

二、染色体分带技术 39

第八节 单克隆抗体技术 39

一、重组DNA促进分子细胞学的变革 40

第九节 重组DNA技术 40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特异地使核苷酸序列水解DNA 41

三、DNA克隆技术可大量生产DNA片段 41

四、凝胶电泳可快速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42

五、放射性核素可标记纯化的DNA分子 42

六、快速测定DNA核苷酸序列 42

七、核酸杂交检测特殊核苷酸序列法 44

八、印迹法对电泳分离的核酸分子进行杂交 44

九、用合成的DNA分子对遗传病做产前诊断 45

十、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和细胞的特殊核苷酸序列定位 46

参考文献 46

第一节 细胞与原生质的一般概念 47

第三章 细胞的概述 贲长恩 47

第二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48

一、生物小分子 49

(一)无机化合物 49

(二)有机化合物 49

二、生物大分子 52

(一)核酸 52

(二)蛋白质 59

(三)酶 64

第三节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65

一、细胞的形态 65

第四节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66

二、细胞的大小 66

一、原核细胞 67

(一)支原体 67

(二)细菌 67

二、真核细胞 68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70

第五节 非细胞结构的生命概述 70

一、病毒 70

(一)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70

(二)病毒的分类 71

(三)病毒在分子细胞学中的应用 71

参考文献 72

二、类病毒 72

三、朊病毒 72

第四章 细胞膜 贲长恩 73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73

一、膜脂 74

(一)磷脂 74

(二)糖脂 75

(三)胆固醇 75

二、膜蛋白 77

(一)外周蛋白 78

(二)内在蛋白 78

三、膜糖类 79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82

一、片层结构模型 83

二、单位膜模型 83

三、液态镶嵌模型 84

四、晶格镶嵌模型 85

五、板块镶嵌模型 85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 86

(一)细胞膜的流动性 86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90

第四节 细胞表面 93

(一)细胞外被 93

(二)细胞粘着 95

(三)胞质溶胶层 98

(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99

第五节 细胞膜的形成与更新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五章 细胞膜的功能 贲长恩 107

第一节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107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运输 107

(一)被动运输 107

(二)主动运输 114

二、细胞膜对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转运 118

(一)胞吐作用的途径 119

(二)胞吞作用的形式 120

(三)有被小泡的形成 121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122

第二节 细胞识别与通讯 124

一、两细胞通过其表面特定分子结合而直接相互作用 124

二、两细胞通过凝集因子而相互作用 125

第三节 膜受体 125

一、膜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 126

(一)膜受体的分子结构 126

(二)膜受体的分类 127

(三)膜受体的特性 128

三、受体与信息传递 129

二、信息分子与膜受体结合引发生物效应的形式 129

(一)cAMP信息通路 130

(二)cGMP信息通路 133

(三)DAG、IP3和Ca2+小信息通路 133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靶蛋白信息通路 135

(五)微丝、微管与信息传递 135

(六)癌蛋白与膜信息传递 135

四、受体与细胞识别 136

(一)细胞识别的普遍性 136

五、受体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137

(一)受体调节的机制 137

(二)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 137

(二)受体调节的临床意义 138

六、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受体 139

(一)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的形成 140

(二)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向细胞核的转移 140

(三)激素-受体-染色质接受部位复合物的形成 140

七、膜受体与免疫反应 141

(一)B淋巴细胞 141

(二)T淋巴细胞 142

第四节 膜抗原 142

一、血型抗原 143

二、组织相容性抗原 143

一、膜转运蛋白异常与疾病 146

三、病原微生物抗原 146

第五节 细胞膜与疾病 146

二、细胞膜损伤与溶解 147

三、受体异常与疾病 147

(一)受体突变的分型 148

(二)常见的受体病 149

四、细胞膜与癌 153

(一)细胞表面与癌变 153

(二)糖蛋白改变 153

(三)糖脂改变 153

(七)表面降解酶的改变 154

(八)出现新抗原 154

(五)癌细胞膜物理性状改变 154

(六)癌细胞膜脂成分改变 154

(四)蛋白质改变 154

(九)固醇类受体与癌变 155

五、细胞膜与衰老 155

六、细胞膜与毒物 156

七、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呼吸障碍 156

参考文献 157

第六章 细胞连接 蒙一纯 159

一、紧密连接的结构 160

二、紧密连接的分布 160

第一节 封闭连接 160

三、紧密连接的功能 161

第二节 粘附连接 162

一、中间连接 162

二、桥粒 163

(一)结构 163

(二)分布 163

(三)桥粒与疾病 164

(一)缝隙连接的结构 165

一、缝隙连接 165

第三节 通讯连接 165

(二)半桥粒与疾病 165

(一)半桥粒结构与分布 165

三、半桥粒 165

(二)缝隙连接的分布 167

(三)缝隙连接的功能 168

二、化学突触 170

(一)突触前成分 170

(二)突触间隙 170

(三)突触后膜 170

第四节 细胞其他连接方式 170

第五节 影响内皮细胞连接的因素 171

参考文献 171

一、胶原 173

第七章 细胞外基质 蒙一纯 李绿江 173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构成 173

(一)胶原的类型和分布 174

(二)胶原的分子结构 174

(三)胶原的生成和降解 177

(四)胶原与疾病 179

二、非胶原糖蛋白 180

(一)纤粘连蛋白 181

(二)层粘连蛋白 183

(三)其他糖蛋白 185

三、弹性蛋白 185

(一)氨基聚糖的理化特性 186

四、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 186

(二)氨基聚糖的分布和功能 187

(三)氨基聚糖的种类和结构 188

(四)蛋白聚糖的结构 189

(五)蛋白聚糖的合成与降解 190

(六)蛋白聚糖与疾病 191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 192

一、整合素 192

(一)整合素特性和功能 193

(二)整合素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 194

(二)选择素的特性和功能 195

(一)选择素的结构和分布 195

二、选择素 195

(三)整合素与疾病 195

三、免疫球蛋白 196

(一)免疫球蛋白IgS特性 196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 196

(三)免疫球蛋白功能 196

(四)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196

四、钙粘连素 196

(一)钙粘连素的特性和功能 196

(二)钙粘连素的组成和结构 197

(三)钙粘连素与疾病 197

参考文献 198

第八章 内质网 蒙一纯 李绿江 199

第一节 内质网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199

一、形态 199

(一)扁平囊排列 199

(二)小泡状排列 199

(三)小管状排列 199

二、结构 200

(一)内质网膜 200

(二)内质网腔 200

二、滑面内质网 201

一、粗面内质网 201

第二节 内质网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201

(三)核糖体 201

三、微粒体 202

四、环孔板 202

(一)环孔板的结构 202

(二)环孔板的功能 202

第三节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203

第四节 内质网的功能 203

一、粗面内质网的功能 204

(一)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 204

(三)粗面内质网寡糖的合成和转移 207

(二)膜脂的形成和转移 207

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 209

(一)脂蛋白合成 209

(二)机械支持作用 209

(三)与糖原的代谢关系 209

(四)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209

(五)渗透膜的性质 210

(六)解毒作用 210

(七)与水和电解质代谢有关 210

(八)与胆汁生成有关 210

(九)内质网与细胞分化 210

四、内质网的数量 211

三、内质网内的物质堆积 211

第五节 内质网与疾病 211

二、粗面内质网解聚和脱粒 211

一、内质网的肿胀 211

五、内质网的P-450缺陷 212

第六节 内质网的来源 212

参考文献 212

第九章 高尔基复合体 白锦雯 213

第一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与结构 213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与结构 213

(四)成熟面管网结构 215

(三)成熟面膜囊 215

(二)中间膜囊 215

(一)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囊 215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三维形态与结构 215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极性与鉴别 217

第二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218

一、脂类 218

二、酶 219

第三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220

一、合成作用 220

(一)糖蛋白的生物合成 220

(二)对蛋白质的水解和加工 221

(一)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221

(二)糖脂的生物合成 221

二、修饰作用 221

三、细胞内的物质转运作用 223

(一)高尔基复合体与溶酶体的形成 223

(二)高尔基复合体与膜的转变 224

第四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病变与疾病 226

一、肥大与萎缩 226

二、位置的改变 226

三、内容物的增减 226

第五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来源 227

参考文献 227

四、癌细胞内的变化 227

第十章 溶酶体 白锦雯 229

第一节 溶酶体的一般特征 229

第二节 溶酶体种类 230

一、初级溶酶体 231

二、次级溶酶体 231

(一)自生性溶酶体 231

(二)异生性溶酶体 231

(三)混合性溶酶体 231

三、几种常见的次级溶酶体 231

(一)多泡体 231

(二)残余体 232

(四)噬红细胞小体 233

(三)含铁小体 233

(一)线状溶酶体和圆形溶酶体的关系 234

四、线状溶酶体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234

(二)线状溶酶体和细胞骨架系统的关系 235

(三)线状溶酶体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功能 235

第三节 溶酶体的功能 236

一、细胞内消化过程 236

(一)异体吞噬 236

(二)自体吞噬 239

二、参与受精过程 240

三、参与细胞分泌 241

(一)激素合成 241

(三)激素的分泌调节 242

(二)激素释放 242

(四)参与由受体介导而调节分泌的物质内吞和膜循环 243

四、参与机体的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 243

五、吸收和消除陈旧的骨基质 244

第四节 溶酶体的形成 244

一、溶酶体膜的形成 244

二、溶酶体酶的形成和转运 244

第五节 溶酶体与疾病 246

一、先天性溶酶体病 246

(一)粘多糖贮积病 247

(二)糖脂贮积病 247

(三)粘脂贮积病 248

二、溶酶体与硅沉着病 249

三、溶酶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249

四、溶酶体与休克 250

五、溶酶体与癌症 250

六、应用人工脂质体治疗先天性溶酶体病 251

七、溶酶体膜稳定性及激活剂与病理关系 252

八、溶酶体与畸形的形成 252

参考文献 252

第十一章 微体 白锦雯 254

第一节 形态、大小和数量 254

第二节 微体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255

一、酶 256

二、功能 256

(一)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 257

(二)对细胞中氧张力的调节作用 257

(三)对细胞质NAD+的再生作用 257

(四)参与脂肪、核酸和糖的代谢 257

第三节 微体与疾病 258

一、Zellweger综合征 258

二、X-连锁ALD 259

一、来自粗面内质网学说 260

二、来自原有微体 260

第四节 微体的来源 260

参考文献 261

第十二章 核糖体 于世瀛 262

第一节 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262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 262

二、核糖体的理化特性 262

(一)原核细胞核糖体的理化特性 262

(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理化特性 264

三、核糖体的蛋白质 264

第二节 核糖体的生物发生 265

一、结构蛋白质 266

第三节 核糖体的功能 266

二、输出蛋白质 267

第四节 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268

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rRNA及tRNA的作用 269

(一)信使RNA 269

(二)核糖体RNA 270

(三)转运RNA 270

二、蛋白质合成过程(核糖体循环) 270

(一)肽链起始 270

(二)肽链延长 273

(三)肽链终止 273

参考文献 274

(六)真核生物翻译的一些特点 274

(五)翻译的准确性 274

(四)肽链合成后的转运及释放 274

第十三章 线粒体 于世瀛 276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276

一、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 276

二、线粒体微细结构 278

(一)线粒体外膜 278

(二)线粒体内膜 278

(三)线粒体嵴 279

(七)线粒体基质颗粒 280

(六)内室 280

(五)嵴间隙 280

(四)外室 280

(八)嵴球体 281

第二节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酶 281

一、外膜酶 282

二、外室酶 282

三、内膜酶 282

四、基质酶 283

第三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 283

一、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283

(一)三羧酸循环 284

(二)电子递氢系统 285

(三)ATP生成 288

(一)线粒体的产能效率 289

二、线粒体与细胞代谢活动 289

(二)线粒体与ATP利用 290

三、线粒体的合成功能 291

(一)线粒体的分裂增殖 291

(二)线粒体的DNA 292

(三)线粒体合成蛋白质 294

(四)线粒体遗传系统与细胞核遗传系统的相互关系 297

第四节 线粒体异常 299

第五节 线粒体与疾病 301

一、线粒体与癌症发生 301

四、mtDNA进入核内后引起的分子病理学改变 302

二、线粒体与缺血性损伤 302

三、线粒体对射线和微波的反应 302

五、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 303

六、线粒体基因变异形式与分类 306

七、凋亡相关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 306

八、线粒体对药物及毒物的反应 307

九、线粒体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307

十、线粒体疾病的治疗 307

参考文献 308

第十四章 细胞骨架 郭顺根 310

一、微管 311

(一)微管的基本形态结构 311

第一节 细胞质骨架 311

(二)微管的化学组成 312

(三)微管的类型与分布 312

(四)微管的组装 313

(五)微管的生物学功能 315

(六)微管与疾病 319

二、微丝 319

(一)微丝的基本形态结构 320

(二)微丝的化学组成 320

(三)微丝的组装 323

(四)微丝的生物学功能 324

(五)微丝与疾病 328

三、中间丝 329

(一)中间丝的基本形态与分布 329

(二)中间丝的化学组成 329

(三)中间丝的分子结构 330

(四)中间丝的组装 330

(五)中间丝的生物学特性 332

(六)中间丝的生物学功能 332

(七)中间丝与疾病诊断 334

第二节 细胞核骨架 334

一、核骨架概念及研究概况 334

(二)参与DNA的包装及染色体的构建 335

(一)维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335

三、核骨架的功能 335

二、核骨架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335

(三)参与DNA的复制及转录 336

第三节 细胞膜骨架 336

一、细胞膜骨架的成分、结构、分布 336

(一)膜蛋白 336

(二)膜糖类 337

二、细胞膜骨架的功能 337

(一)参与细胞表面特定结构的维持 337

(二)参与细胞胞吞作用 337

第五节 细胞骨架间的相互关系 338

一、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338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骨架) 338

(三)参与细胞连接与信息传递 338

二、调控与效应的关系 339

参考文献 339

第十五章 细胞核与遗传信息 郭顺根 341

第一节 细胞核结构 342

一、核被膜 342

(一)外核膜 342

(二)内核膜 342

(三)核间隙 342

(四)核纤层 342

(五)核孔与核孔复合体 343

(六)核孔复合体的生物学作用 345

二、核基质 347

(一)核基质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47

(二)核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348

三、核仁 348

(一)核仁的化学组成 349

(二)核仁的形态结构 349

(三)核仁的形成与消失 349

(四)核仁的生物学作用 350

四、染色质和染色体 35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352

(三)染色质的四级结构 355

(二)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55

(四)染色体支架与袢环模型 357

(五)染色体的结构与特征 357

五、人体正常核型与基因组 360

(一)核型 360

(二)基因组 361

(三)染色体显带技术 362

(四)X、Y染色体 362

第二节 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与基因 364

一、遗传信息的确认 364

二、遗传信息与基因和基因组 364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365

三、基因的结构 365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365

(三)人类结构基因的组成 368

(四)线粒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368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 369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370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 370

(一)转录起始阶段 370

(二)转录的延长阶段 370

(三)转录的终止阶段 370

(一)mRNA转录与加工 371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 371

(二)rRNA转录与加工 372

(三)tRNA转录与加工 373

三、基因逆转录 373

(一)合成DNA单链 374

(二)病毒RNA水解 374

(三)合成DNA双链 374

四、遗传信息的翻译 374

第四节 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 374

一、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 374

(一)乳糖操纵子 375

(一)特殊规律 376

二、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 376

(二)阿拉伯糖操纵子 376

(二)转录因子 378

(三)阻遏蛋白 380

(四)顺式作用元件 380

(五)相互作用 381

(六)影响因素 381

第五节 遗传信息与疾病 382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383

(二)染色体结构异常 383

一、染色体病 383

二、基因病 384

(一)基因诊断 384

(二)基因治疗 385

三、基因工程 387

(一)基因工程诞生 387

(二)基因工程内容 387

(三)基因工程应用 387

参考文献 388

(一)G1期 390

一、细胞增殖周期的四个时期 390

(二)S期 390

第一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 390

第十六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 牛建昭 薛晓鸥 390

(三)G2期 391

(四)M期 391

二、有丝分裂 392

(一)前期 392

(二)前中期 392

(三)中期 393

(四)后期 393

(五)末期 393

三、无丝分裂 393

(一)前期Ⅰ 394

四、减数分裂 394

(二)中期Ⅰ 395

(三)后期Ⅰ 395

(四)末期Ⅰ 395

(五)前期Ⅱ 395

(六)中期Ⅱ 396

(七)后期Ⅱ 396

(八)末期Ⅱ 396

第二节 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与疾病 396

一、基因的调节 396

(一)原癌基因 396

(二)抑癌基因 397

(一)钙调素 400

(二)性激素 400

二、激素的调节 400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401

三、蛋白因子的调节作用 401

(一)细胞周期的正调控蛋白 401

(二)细胞周期的负调控蛋白 402

(三)内源性增殖抑制因子 402

第三节 细胞增殖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 403

一、再生 403

(一)骨组织的再生 403

(二)神经组织的再生 403

二、肿瘤 404

(三)胰岛β细胞的再生 404

(一)肿瘤细胞周期与用药 405

(二)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增殖周期调控 406

(三)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细胞增殖周期调控 407

(四)子宫粘膜病变与细胞增殖 407

(五)鼻咽癌与细胞增殖 408

参考文献 408

第十七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调控 牛建昭 赵宗江 410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410

第二节 胚胎细胞的分化 411

一、胚胎细胞分化的潜能与决定 411

二、细胞质的作用 412

四、细胞分化的遗传基础 413

(二)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 413

三、核质的相互作用 413

(一)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 413

第三节 细胞分化的外在影响因素 414

一、胚胎诱导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414

二、位置信息在细胞分化中的意义 415

三、激素对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415

四、人体胚胎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的生物医学意义 416

第四节 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 418

一、专一蛋白质合成的细胞表型特化 418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 418

(一)转录水平调控 418

一、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419

(一)原癌基因的激活 419

(二)翻译水平调控 419

第五节 细胞分化与癌变 419

(二)抑癌基因的失活 421

二、增殖失控与去分化 422

三、癌细胞的逆转 423

参考文献 424

第十八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牛建昭 王健 425

第一节 衰老及其机制 425

一、机体和组织器官的衰老 425

(一)差错/损害学说 426

二、衰老的机制 426

(二)遗传程序学说 427

(三)自由基学说 429

(四)细胞凋亡学说 430

(五)体细胞突变学说 434

(六)免疫功能下降学说 434

(七)内分泌功能降低学说 434

(八)有害物质积蓄学说 434

(九)微量元素学说 435

第二节 细胞凋亡 435

一、基因的调控作用 437

(一)ICE酶系家族 437

(二)Fas 438

(三)c-myc 439

(四)P53 439

(五)Bel-2 440

二、细胞凋亡检测技术概述 440

(一)形态学观察 440

(二)流式细胞术分析 441

(三)DNA降解分析 442

(四)酶学分析 442

(五)细胞内钙浓度的分析 443

三、细胞凋亡与疾病 443

(一)细胞凋亡与肿瘤 443

(三)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445

(二)细胞凋亡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45

(四)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 446

参考文献 446

第十九章 细胞工程 牛建昭 河福金 李彧 448

第一节 细胞工程的研究范围 448

一、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及展望 448

(一)医学基础研究 448

(二)疾病诊断 448

(三)基因工程药物 449

(四)基因工程疫苗 449

(六)转基因动物 450

(五)基因工程抗体 450

(七)基因治疗 451

(八)基因的寻找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451

(九)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蛋白 453

(十)蛋白质工程 453

二、染色体工程 454

三、染色体组工程 454

四、细胞质工程 454

五、细胞并合工程 454

六、组织工程的进展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455

(二)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 456

(一)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 456

一、细胞融合技术 456

第二节 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 456

(三)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 457

二、细胞拆合技术 458

(一)物理法 458

(二)化学法 458

三、大规模培养细胞技术 458

(一)培养容器的增大 459

(二)扩大细胞附着面 460

(三)无血清培养问题 460

四、干细胞技术 460

(一)胚胎干细胞 460

(二)成体干细胞 461

五、显微操作技术 462

第三节 细胞工程技术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462

一、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应用 462

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463

三、在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464

四、在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464

五、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465

六、在肿瘤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465

七、其他方面的应用 465

参考文献 466

第一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 467

附录一 分子细胞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 贲长恩 467

第二节 中医药临床研究 468

第三节 中药研究 470

第四节 针灸方面的研究 472

参考文献 475

附录二 分子生物信息学 贲长恩 477

一、数据库 477

(一)核酸序列数据库 477

(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 478

(三)基因图谱数据库 478

二、序列分析工具 479

(一)序列相似性比较 479

(五)其他数据库 479

(四)结构数据库 479

(二)序列分析软件包 480

(三)基因外显子计算机预测 481

(四)统计软件 481

(五)进化学研究软件 481

(六)实验室信息管理 481

(七)生物信息界程序标准与共享 481

附录三 中英名词对照 483

附录四 英中名词对照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