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志刚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2315485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化学的作用和地位 1

二、化学的发展和分支 2

三、化学的任务和方向 3

第一章 原子结构 4

第一节 玻尔理论 4

一、氢原子光谱 4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

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5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6

二、测不准原理 6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7

四、四个量子数 12

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一、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14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5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系 16

一、原子半径 20

第四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20

二、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 21

三、电负性 22

思考题 23

习题 24

第二章 分子结构 25

第一节 离子键 25

一、离子键的形成 25

二、离子键的特征 25

三、离子的结构 26

第二节 价键理论 27

一、共价键理论的发展 27

二、价键理论要点 27

三、共价键的类型 28

第三节 杂化轨道理论 29

一、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29

二、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30

第四节 分子轨道理论 33

一、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33

二、分子轨道的类型 34

三、分子轨道的能级和键级 35

四、电子填入分子轨道的规律 36

五、分子轨道理论应用实例 36

第五节 分子极性和极化 37

一、分子的极性 37

二、分子的极化 38

三、离子的极化 39

一、分子间力 40

第六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40

二、氢键 41

第七节 晶体结构 43

一、离子晶体 43

二、原子晶体 44

三、分子晶体 44

四、金属晶体 44

思考题 45

习题 45

一、反应进度 47

第一节 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 47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47

二、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 48

三、反应速率的测定 48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0

一、气体分子运动论 50

二、碰撞理论 51

三、过渡状态理论 52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4

第三节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4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9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1

四、酶催化 63

思考题 63

习题 63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 66

第一节 热力学中常用的术语 66

一、体系和环境 66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66

三、过程和途径 67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68

一、热和功 68

二、热力学能 69

三、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70

第三节 反应热 71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71

二、反应热的测量 72

三、盖斯定律 75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焓变 76

五、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焓变 79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80

一、自发过程 80

二、熵 81

三、自由能 84

思考题 87

习题 88

二、化学平衡 90

一、可逆反应 90

第一节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90

第五章 化学平衡 90

第二节 平衡常数 91

一、平衡常数 91

二、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93

三、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热力学平衡常数 94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96

一、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97

二、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98

三、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99

思考题 101

习题 101

第六章 溶液 103

第一节 溶液概述 103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 103

二、溶解度 103

第二节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105

一、质量分数 105

二、物质的量浓度 105

四、摩尔分数 106

三、质量摩尔浓度 106

一、水的相图及水的蒸气压 107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107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09

三、溶液的沸点上升 110

四、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11

五、溶液的渗透压 112

六、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113

二、弱电解质溶液 115

三、强电解质溶液 115

一、电解质的分类 115

第四节 电解质溶液 115

思考题 117

习题 117

第七章 酸碱平衡 119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119

一、酸碱的定义 119

第二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120

一、水的离子积 120

二、酸碱反应 120

二、溶液的pH值 121

第三节 弱酸与弱碱的离解常数 121

一、一元弱酸与弱碱的离解常数 121

二、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122

三、多元弱酸与弱碱的离解常数 122

第四节 有关酸碱平衡的计算 123

一、一元弱酸溶液与一元弱碱溶液 123

二、多元弱酸溶液与多元弱碱溶液 125

三、两性物质溶液 126

四、弱酸弱碱溶液 127

第五节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127

一、温度的影响 127

二、同离子效应 128

三、异离子效应 128

第六节 缓冲溶液 129

一、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129

二、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129

三、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130

四、缓冲溶液的性质 131

五、缓冲溶液的配制 132

第七节 酸碱理论的发展 134

一、现代酸碱理论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134

二、软硬酸碱规则 135

思考题 136

习题 137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139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 139

一、溶度积 139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40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141

一、溶度积规则 141

二、沉淀的生成 142

三、分步沉淀 143

四、沉淀的溶解 144

五、沉淀的转化 147

思考题 148

习题 149

一、氧化数 151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151

第一节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51

二、氧化和还原 152

三、氧化还原电对 153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54

一、氧化数法 154

二、离子电子法 155

第三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157

一、原电池的组成 157

二、电极的种类 159

三、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 160

四、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位 160

五、电池电动势与反应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162

第四节 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163

一、能斯特方程式 163

二、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165

三、酸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166

二、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68

一、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168

第五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168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69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和选择氧化剂或还原剂 170

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70

六、测定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71

七、元素电位图及其应用 172

思考题 174

习题 175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78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78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178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80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80

一、价键理论 180

二、晶体场理论 184

第三节 配位离解平衡 188

一、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188

二、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189

一、螫合物的基本概念 194

第四节 螫合物 194

二、螫合物的稳定性 195

三、螯合物的应用 196

思考题 197

习题 197

第十一章 胶体 199

第一节 分散体系 199

一、分散体系的分类 199

三、表面能 201

二、分散度与比表面 201

第二节 吸附作用 202

一、固体对气体的吸附 202

二、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203

第三节 溶胶的性质 206

一、光学性质 206

二、动力学性质 207

三、电学性质 208

一、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209

二、溶胶的扩散双电层结构 209

第四节 胶团结构 209

三、溶胶的双电层和电动电位 211

第五节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11

一、溶胶的稳定性 211

二、溶胶的聚沉 212

第六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14

一、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差异 214

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和敏化作用 215

二、高分子溶液的盐析作用 215

第七节 凝胶 216

一、凝胶的形成和类型 216

二、凝胶的性质 217

第八节 乳浊液和表面活性物质 217

一、乳浊液 217

二、表面活性物质 218

三、乳化剂与乳浊液类型的关系 219

四、润湿作用 220

习题 221

思考题 221

第十二章 化学与材料 223

第一节 材料概述 223

一、材料发展的历史 223

二、化学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224

三、材料的分类 225

第二节 金属材料 226

一、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226

二、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227

三、金属的钝化 229

四、金属和合金材料概述 230

五、常见的金属和合金材料 232

六、新型金属材料 236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239

一、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239

二、导电性和固体能带理论 243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245

第四节 合成高分子材料 253

一、高分子的结构和特性 253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 258

三、功能高分子 261

第五节 复合材料 262

一、概述 262

二、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63

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66

四、复合材料的性能 267

五、复合材料的应用 268

思考题 270

习题 270

一、人体中的元素分类 272

第一节 生命必需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272

第十三章 化学与健康 272

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74

三、有毒元素的危害与促排 281

第二节 营养与健康 283

一、糖类 283

二、脂肪 283

三、蛋白质 284

四、维生素 284

第三节 环境与健康 286

五、无机盐 286

一、环境与生态平衡 287

二、大气污染 287

三、水体污染 290

四、土壤污染 291

思考题 292

习题 292

附录 293

附录1 基本物理常数 293

附录2 法定计量单位 294

附录3 单位换算 296

附录4 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288K) 297

附录5 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熵 298

附录6 一些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熵 309

附录7 酸碱的离解常数(291~298K) 311

附录8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1~298K) 313

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298K) 315

附录10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1~298K) 323

附录1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12C=12为基准)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