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1
一、德国科研体制的特点 1
(一)法律基础与权限划分 2
(二)科学政策的协调、咨询和评估机构 5
1.联邦—州教育规划与研究促进委员会 5
2.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 13
3.下萨克森州的科学委员会 19
二、研究机构的类别 21
三、研究经费来源渠道 24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 25
四、参考数据:德国研究开发投入与技术能力 25
(二)研究与开发人员 26
(三)联邦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支出 29
(四)产业界 30
(五)国际比较 30
(六)德国的技术能力 31
第二章:科研的承担者 34
一、大学高校 34
大学的研究特点 36
大学中的研究机构 39
二、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 40
1.外国与国际民法研究所 51
2.人口研究所 53
3.教育研究所 54
4.科学史研究所 55
5.历史研究所 56
6.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58
7.进化人类学研究所 58
8.社会研究所 59
9.“公共财产法”项目小组 60
10.经济体制研究所 61
11.欧洲法律史研究所 62
12.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 63
13.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64
14.心理学研究所 65
15.外国与国际社会保障法研究所 66
16.外国和国际专利、版权和竞争法研究所 67
17.赫琪亚娜图书馆 68
三、夫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 69
四、科学研究院 72
1.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 76
2.哥廷根科学院 77
3.巴伐利亚科学院 79
4.萨克森科学院 81
5.海德堡科学院 83
6.美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院 84
7.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院(1970年成立) 86
8.德国自然科学家研究院 87
五、赫尔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Gemeinschaft) 89
1.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原名核研究中心) 94
2.玉立希核研究中心 95
3.造船与航海核能使用学会(已退出) 95
4.汉—梅特纳研究所,柏林 96
5.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 96
8.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97
6.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97
7.射线与环境研究学会(已退出) 97
9.重离子研究学会 98
10.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99
11.数学与数据处理学会(已退出) 99
12.生物技术研究学会 99
13.阿尔弗雷德—威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 100
14.地质研究中心 101
15.GKSS-格斯塔赫研究中心 101
16.GMD-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102
18.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103
17.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103
19.莱比希—哈雷环境研究中心 104
六、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 105
1.柏林经济研究所 111
2.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所(埃森) 112
3.ifo经济研究所 115
4.汉堡世界经济档案馆 117
5.哈雷经济研究所 120
6.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121
7.德国经济学图书中心 123
8.专家顾问委员会(五贤人) 124
9.海尔德研究所 129
10.德国语言研究所 130
11.当代史研究所 132
12.区域研究与国土规划研究院 134
13.知识与媒体有限公司 135
14.知识媒体研究所 137
15.德国海外研究所(协会) 138
16.德国施佩耶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 140
17.哈雷中欧和东欧农业发展研究所 141
18.地理学研究所 142
19.生态区域发展研究所 144
20.区域发展与结构规划研究所 145
21.柏林社会研究科学中心 147
22.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学会(GESIS) 150
23.德国国际教育学研究所 153
24.德国成人教育研究所 155
25.自然科学教育方法研究所 156
26.柏林科学会馆 157
七、国家资助的研究所 159
(一)联邦政府部门直属研究机构 160
1.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 165
2.德国考古研究所 168
3.联邦人口研究所 170
4.德国青少年研究所 172
5.佛洛伦萨艺术史研究所 175
6.德国历史研究所 177
7.东方研究所 179
8.德国日本学研究所 182
9.德国美国学术会议基金会 183
10.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184
11.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 187
12.联邦东欧地区德国人文化与历史研究所 190
(二)州政府资助的研究所北威州科学中心 192
1.文化学研究所 193
2.劳动与技术研究所 194
3.乌帕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195
4.黑森州和平与冲突研究基金会以及和平与冲突研究所 196
5.居住与环境研究所 198
6.德国犹太人历史研究所 199
八、科研辅助机构 200
第三章 :科研的资助者 203
一、国家:联邦政府,州政府 203
联邦教育研究部(BMBF) 204
联邦家庭部(BMFSFJ) 207
联邦司法部(BMJ) 208
联邦经济部(BMW) 208
欧洲科学咨询和资助机构 208
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 210
(一)简况 210
(二)组织机构 211
(三)项目资助 214
(四)国际合作 225
三、基金会 227
1.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 227
2.德国学术交流促进会 230
3.德国科学资助者联合会 232
4.大众汽车基金会 235
5.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 237
6.奥托·冯·古尔里克工业研究协会工作委员会(AiF) 238
7.下萨克森基金会 241
8.欧洲高级研究中心(恺撒基金会) 243
9.德国人民助学基金会 245
10.富布莱特委员会 246
11.阿登纳基金会 248
12.艾伯特基金会 249
14.塞德尔基金会 251
13.诺曼基金会 251
15.罗莎·卢森堡联邦基金会 252
16.伯尔基金会 254
17.贝尔特斯曼基金会 256
18.博克勒基金会 258
19.蒂森基金会 258
20.罗伯特·博施基金会 259
21.教会基金会 260
第四章:对科研体制的评估 262
一、评估机构 262
1.莱布尼茨联合会 263
二、评估结果 263
2.马普学会 265
3.夫朗霍夫学会 266
4.黑尔姆霍尔茨联合会 267
5.科学院 268
6.德意志研究联合会 269
附录 273
一、政府机构专业部(13个)部门所属研究所 273
二、联邦和/或州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 275
三、莱普尼茨科学联合会(WGL)成员机构名录 282
四、科学研究院及相应机构 289
五、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组织机构 290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评议会下设的学科委员会和专门事务办公室 290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主管委员会下设的委员会和办公室 291
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会员名单 292
六、马普学会领导机构成员名单(1998年) 296
七、马普学会研究所 301
八、夫朗霍夫学会研究所 305
九、德国著名学者简介 309
十、德国部分学科研究机构分类表 330
十一、参考资料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