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之谜 校园文化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怀中,龚贻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114016867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

导论:关于本书的基本思路 1

一、本书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1

目录 1

二、本书关于校园文化学的学科界定 2

三、本书的内容体系 4

第一章校园文化学释义 6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 6

(一)文化的概念及特性 6

(二)校园文化的界定 9

(三)校园文化热的缘起 11

二、校园文化学的兴起 13

(一)校园文化学兴起的条件 13

(二)校园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14

三、校园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5

(二)问卷调查法 16

(一)个案研究法 16

(三)档案分析法 17

(四)结构一功能分析法 17

四、校园文化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8

第二章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0

一、校园文化形成的条件 20

(一)校园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0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理论前提 23

二、校园文化形成的途径 27

(一)课堂教学 27

(二)理论沙龙 28

(三)社团活动 29

三、校园文化的?美的 30

(一)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 30

(二)校园文化发展的特征 32

(三)校园文化发展的趋势 33

一、校园文化的教育特征 34

(一)教育性 34

第三章校园文化的特征 34

(二)示范性 37

(三)可塑性 38

二、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 39

(一)批判性 40

(二)突变性 42

(三)超越性 43

三、校园文化的校园特征 44

(一)独立性 44

(二)多元性 46

(一)校园精神 47

(三)校园价值取向 47

(二)校园思维方式 47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 47

第四章校园文化的结构 47

(三)弥散性 47

(四)校园情感模式 50

二、校园文化的内容分类 50

(一)校园政治文化 50

(二)校园道德文化 50

(三)校园法律文化 60

(四)校园科技文化 60

三、校园文化的形式分析 64

(一)系科文化 64

(二)班级文化 65

(三)寝室文化 67

(四)食堂文化 68

(一)目标选择功能 70

第五章校园文化的功能 70

一、社会化功能 70

(二)环境适应功能 71

(三)行为规范功能 72

(四)角色培养功能 73

二、教育的协调发展功能 74

(一)学术研究功能 74

(二)思想修养功能 76

(三)艺术美育功能 77

(四)服务功能 77

三、社会控制功能 78

(一)价值导向功能 78

(二)社会沟通功能 79

(三)社会管理功能 79

(一)校园文化模式 81

第六章校园文化的模式 81

一、校园文化模式概述 81

(二)校园文化模式的一般特性 83

二、北大模式 85

(一)北大模式的形成 86

(二)北大模式的主要内容 88

三、复旦模式 90

(一)载体健全、形式多样 90

(二)大力倡导学术活动 92

(三)时代特征突出 93

四、北航模式 94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94

(二)课堂教学与教书育人 95

(三)开设艺术、文史选修课 95

(五)社团活动 96

(四)“请来艺术学院” 96

(六)其他文化活动 97

五、浙大模式 98

(一)百年创业肇求是,奋发图强励精神 98

(二)求是校风发扬光大,开拓进取再创新篇 102

六、华工模式 106

(一)秩序井然的校园 106

(二)“管理也是教育” 108

(三)“学在华工” 109

(四)严谨进取 110

第七章校园文化的整合 111

一、校园文化整合概述 111

(一)何谓校园文化整合 111

(二)校园文化整合的性质 112

(三)校园文化整合的层次 117

二、校园文化整合的过程 121

(一)校园文化整合动力的产生 122

(二)校园文化元素的交互作用及合成 123

(三)校园文化层面的交互作用及合成 127

(四)校园文化整合的调控自稳及进化 129

三、校园文化整合的机制 132

(一)校园文化整合的主导因素 132

(二)校园文化整合的一般原理 133

(三)校园文化整合的有效控制 133

第八章校园文化的传播 136

一、校园文化传播概述 136

(一)校园文化传播 136

(二)校园文化传播的功能 137

(三)校园文化传播的手段 139

二、校园文化传播的媒介 140

(一)大众传播 140

(二)人际互动 142

(三)舆论导向 145

(四)校园标识 146

三、校园文化传播的过程 147

(一)冲突与调适 148

(二)选择与规范 149

(三)涵化与潜移 149

第九章校园文化的控制 151

一、校园文化控制概述 151

(一)何谓校园文化控制 151

(二)校园文化控制的性质 152

(三)校园文化控制的意义 153

二、校园文化控制的机制 154

(一)形成阶段控制分析 154

(二)整合阶段控制分析 155

三、校园文化控制的力矩系统 157

(一)正式控制力矩分析 157

(二)非正式控制力矩分析 158

(三)传播阶段控制分析 158

(三)定势控制力矩分析 159

四、校园文化控制的手段 161

(一)法律控制 161

(二)纪律控制 161

(三)规范控制 162

(四)经济控制 163

(五)舆论控制 163

(六)信息控制 164

第十章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 165

一、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的同一 165

(一)文化基本内容的同一 166

(二)文化基本功能的同一 167

(三)文化变迁规律的同一 168

二、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的差异 171

(一)非基本文化内容的差异 171

(二)特定功能的差异 172

(三)文化影响幅度和跨度的差异 176

(四)文化影响途径和方式的差异 177

三、校园文化的变迁与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 178

(一)校园文化受社会主导文化影响分析 178

(二)社会主导文化受校园文化影响分析 182

(三)由互动决定的文化坐标点 183

第十一章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 185

一、学校教育界说 185

(一)教育 185

(二)高等教育的一般特性 186

(三)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 187

二、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189

(一)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190

(二)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学校科学制度体系的健全 192

(三)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 193

(四)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建构 194

三、学校教育对校园文化的控制和引导 196

(一)学校教育对校园文化控制和引导的必要性 196

(二)学校教育对校园文化控制和引导的现实意义 197

四、学校教育改革的文化学意义 199

(一)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全面超越 200

(二)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 202

(三)现代化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的未来走向 204

第十二章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 206

一、校园文明界说 206

(一)何谓文明 206

(二)校园文明的价值取向 208

(三)校园文明的基本内容 209

二、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关系 211

(一)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都是校园人创造的成果 212

(二)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都是一种社会现象 212

(三)校园文化是通向校园文明的手段 213

(四)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显现 214

三、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区别 215

(一)产生的时间不同 215

(二)反映创造成果的程度不同 216

(三)性质不同 217

四、校园文明建设的文化学意义 218

(一)有利于促进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 218

(二)有利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 218

(三)有利于促进校园智能文化的发展 219

(四)有利于抑制校园文化的负向效应 220

(一)生活方式 222

第十三章校园文化与校园生活方式 222

一、校园生活方式界说 222

(二)校园生活方式的一般特点 225

(三)校园生活方式的基本构成 226

(四)校园生活方式的内容分类 230

二、校园文化对校园生活方式的影响 231

三、校园生活方式对校园文化的制约 235

四、校园生活方式建构的文化学意义 238

(一)现代校园生活方式是现代校园文化的需要 238

(二)中国特色的校园生活方式体现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 239

(三)社会主义校园生活方式表征着社会主义校园文化 240

第十四章中西校园文化比较 242

一、西方校园文化的特点 242

(一)历史较长,发展较快 242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43

(三)价值多元,主流突出 245

(四)关注个体,讲求实用 246

(五)观念开放,反文化强 248

二、中西校园文化的本质差异 250

(一)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 250

(二)时代精神的差异 251

(三)价值特质的差异 252

(四)理论基础的差异 253

(五)前途和归宿的差异 253

三、中国大陆与港台校园文化的差异 254

(一)价值取向不同 254

(二)主流内容不同 255

(三)表现形式不同 256

(四)发展趋势不同 257

(一)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259

一、校园文化的中国特色 259

第十五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 259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 261

(三)外来文化的批判和吸收 261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综合作用 262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263

(一)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 264

(二)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 266

(三)校园文化的系统建设 269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优化 270

(一)目标优化 270

(二)主题优化 271

(三)时机优化 272

(四)途径和方法优化 273

(五)环境优化 274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