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安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校合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5038·教46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言 1

第一篇 直流电法 1

第一章 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1

第一节 岩石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1

一、岩石和矿物的电阻率 1

二、影响岩、矿电阻率的因素 3

第二节 均匀各向同性岩石中,地表一个点电源电流场的分布特征 4

一、电流密度 5

二、电场强度 5

三、电位 6

第三节 均匀各向同性岩石中,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电流场 7

一、主测线上的电位及电场强度 8

二、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密度 9

三、地下半空间的电位和电流密度 12

四、固定点H的电流密度(JH)与供电电极距的关系 13

第四节 均匀各向同性岩石中,地表正、负两平行无限长线电极的电流场——二度场的概念 14

一、二度体(二度场)的定义 14

二、均匀各向同性岩石中,一个正线电极的电流场 14

三、均匀各向同性岩石中,地表正、负两线电极的电流场 16

第五节 岩石电阻率不均匀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18

一、积累电荷的产生和边界条件 18

二、镜像法原理及点电源在垂直接触面附近的电位公式 20

第六节 地下电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23

第七节 用四极装置测定均匀岩石的电阻率 24

一、视电阻率的概念 25

二、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25

第八节 视电阻率的概念 25

三、ρs曲线定性分析公式ρs=jMN/Jo·ρMN 27

第二章 电阻率剖面法 29

第一节 中间梯度装置的ρs曲线 29

一、直立或水平的高、低阻薄岩(矿)脉的ρs曲线特征 30

二、倾斜岩脉上的ρs曲线 32

第二节 联合剖面的ρs曲线 32

一、两种岩石垂直接触时的ρs曲线 32

二、良导矿脉上的联合剖面ρs曲线 37

三、高阻直立岩脉上的联合剖面曲线 42

四、复杂地电断面的联合剖面ρs曲线 43

第三节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ρs曲线 44

第四节 电阻率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45

一、确定任务 45

二、测区范围、测网与比例尺 46

三、电极距的选择 47

四、野外观测及记录要求 49

五、质量检查及精度要求 50

六、野外常见的干扰及其克服 51

七、漏电 54

八、接地电阻 57

第五节 地表局部不均匀影响和地形影响的消除 58

一、地表局部不均匀影响的消除 58

二、地形影响的改正 59

第六节 应用实例 59

一、联合剖面法的应用 60

二、中间梯度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 62

三、对称四极剖面法的应用 63

一、电测深的原理 66

第一节 电测深的基本概念 66

第三章 电阻率测深 66

二、双对数坐标的应用 68

三、地电断面和曲线类型 69

第二节 二层曲线的特点和解释 71

一、二层理论曲线的特点 71

二、定量解释(反演问题) 75

第三节 三层曲线的特点及解释 75

一、三层理论曲线的特点 75

二、三层曲线的等值性 77

三、三层曲线的解释(反演问题) 78

第四节 电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 89

一、应用电测深的有利条件 89

二、测网的选择 89

四、测点位置的选择 90

三、电极距AB和MN的选择 90

五、布极方向的确定 92

六、布极的精度要求 92

七、保证野外观测质量的措施 92

第五节 电测深资料的定性解释 92

一、测深曲线的分析及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92

二、中间层电阻率的确定 93

三、电测深定性图件的绘制 97

四、定性解释及应用 99

第六节 其它电测深方法简介 102

一、三极测深 102

二、环形测深 103

三、偶极测深 104

第四章 充电法 106

一、充电球形金属矿体的电位及电位梯度曲线 107

第一节 典型矿体上的曲线特征 107

二、充电水平圆柱体的电位及电位梯度曲线 110

三、充电脉状矿体的电位及电位梯度曲线 110

四、两个板状导体的电位梯度曲线 112

五、不等位导电体的电位及电位梯度曲线 112

第二节 充电法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114

一、任务和测网密度 114

二、野外工作布置与技术 114

三、野外观测及质量评价 115

四、观测结果的图示 116

第三节 充电法的应用 116

一、追索和圈定金属矿床 116

三、测定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 118

二、查明矿体之间是否相连及寻找新矿体 118

第五章 自然电场法 121

第一节 自然电场法的基本原理 121

一、电子导体上自然电场产生的原因 121

二、离子导体上的自然电场 122

第二节 自然电场异常特征 124

一、球形矿体的自然电场 124

二、脉状矿体的自然电场 125

第三节 野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127

一、总基点的选择 127

二、测站(或称分基点)的选择和“联站” 127

三、对极差的要求 129

四、室内计算 129

一、自然电场法在××地区含铜黄铁矿床上的应用 130

第四节 自然电场法的应用 130

六、工作质量的评定 130

五、电位梯度的观测 130

二、自电在×××黄铁矿型铜矿床上的应用 131

三、在石墨矿床上的应用 132

四、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上的应用 133

第二篇 激发极化法 135

第六章 直流激发极化法 135

第一节 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 135

一、激发极化效应产生的原因 136

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特性 138

三、岩、矿石的极化率及影响因素 143

四、视极化率的概念 146

五、等效电阻率法 148

六、ηs曲线的物理分析方法、地下电流偶极子的场 153

第二节 各种装置的典型ηs曲线分析 155

一、中间梯度装置中,球体的ηs曲线 155

二、中间梯度装置中,水平圆柱体的ηs曲线 160

三、中间梯度装置中,倾斜矿脉的ηs曲线 163

四、单极梯度装置中,球形矿体的ηs曲线 165

五、脉状矿体的联合剖面ηs曲线 172

六、激发极化测深 175

七、正交测深 181

八、横向中间梯度 183

九、激发极化法的最大勘探深度问题 185

十、激发极化充电法 186

第三节 野外工作方法 196

一、有关工作布置问题 196

二、观测质量问题 199

三、干扰和困难测量条件及其克服 202

四、异常的检查研究 205

五、成果的图示 209

第四节 解释推断 211

一、定性解释 211

二、半定量解释方法 219

第七章 交流激发极化法 228

第一节 用低频交流供电时,岩矿石的激发极化现象 228

一、电阻率的频率分散性——激发极化效应在频率域测量中的体现 228

二、频散率——交流激电观测的主要参数 230

三、岩、矿石电阻率的振幅频率特性(幅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31

四、视频散率和影响其频率特性的因素 234

五、交流激电振幅测量中使用参数的名称、符号对照 235

二、电磁耦合效应及其克服方法 236

第二节 野外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236

一、装置 236

三、频率的选择 242

四、极距的选择 243

五、观测精度要求 243

六、为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244

第三节 特殊图件 245

一、等Ps断面图和等ρsj断面图 245

二、视电阻率的振幅频率特性曲线(简称幅频特性曲线) 246

第四节 几种典型形状矿体的偶极剖面标准曲线 247

一、水平板状体的标准曲线 248

二、直立板状体的标准曲线 249

三、倾斜板状体的标准曲线 251

四、水平圆柱体的标准曲线 254

一、“磁激发极化法”和“磁电阻率法” 255

第八章 磁激发极化法介绍 255

二、磁激发极化法的特点 258

三、观测的参数、装置和资料整理 263

第三篇 电磁法 268

第九章 电磁法的基本概念 268

第一节 电磁法的简单原理和分类 268

一、低频感应法 268

二、感应脉冲瞬变法 269

三、高频感应类 269

四、大地电磁法 269

五、电磁波法 270

一、导电性 271

二、介电性和岩矿石的介电常数 271

第二节 电磁法所利用的岩矿石物理性质 271

三、有效导电率及其与频率的关系 272

四、导磁性 273

第三节 实分量和虚分量 274

第四节 二次场的频率特性 275

第五节 总场的椭圆极化 276

第六节 似稳场和辐射场 278

一、似稳场 278

二、辐射场 278

第十章 不接地廻线装置 280

第一节 不接地迴线的一次场 280

第二节 磁偶极子的磁场 283

一、磁位公式 283

二、在球坐标中的磁场强度公式 283

三、磁偶极子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284

一、良导球体 285

第三节 二次场 285

二、水平圆柱导体 291

三、薄板状导体 294

四、覆盖层影响 298

五、磁性良导球体 298

六、磁性良导倾斜板 301

第四节 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确定“矿体参数” 303

第五节 野外工作方法和实例 304

一、迴线大小及布置 304

二、测网 305

三、工作频率 305

四、补偿信号相角的校准和一致系数的测定 305

五、异常正负号的规定 305

六、野外记录和资料整理 306

七、实例 307

第十一章 电磁偶极装置 310

第一节 装置形式 310

第二节 几种偶极剖面的典型曲线 311

一、同线(Z、Z)装置 311

二、旁线(X、Z)装置 313

三、几种典型剖面曲线 315

四、低阻覆盖层影响 315

五、小结 317

第三节 半固定偶极场的应用 317

第四节 倾角法及其应用 319

第五节 野外工作的几个问题 321

一、“收-发距”对异常大小的影响 321

二、发射偶极磁矩方向的规定 322

第六节 航空电磁法 322

结束语——电法勘探的发展概况和动向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