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新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品卿
  • 出 版 社: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644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庄子传略 1

(一)姓名述略 1

(二)籍贯述略 2

(三)年代述略 3

(四)思想渊源 5

二、庄子书之篇数与版本 11

三、庄子书之真伪 15

四、内篇思想概述 39

(一)内七篇之要旨 40

(二)内七篇之关系 43

五、内外杂篇之关系 45

六、内外杂篇之价值 47

七、结语 51

第二章 庄学之思想体系 59

第一节 本体论 59

一、本体之意义 60

(一)道无所不在 62

二、本体之真象 62

(二)道与物无际 63

(三)道不得谓物 64

三、结语 64

第二节 宇宙论 65

一、宇宙之定义 65

二、宇宙之来源 67

三、宇宙之变易 69

四、结语 71

一、天钧 72

第三节 自然论 72

二、天倪 73

三、天鬻 74

四、天行 74

五、天伦 75

六、天机 75

七、天极 75

八、结语 76

一、知识之本质 77

(一)认识本性之知 77

第四节 知识论 77

(二)认识本体之知 78

(三)求真知 78

二、知识论之分类 79

(一)怀疑论 80

(二)不可知论 81

(三)相对论 84

三、结语 87

一、安命之意义 88

第五节 安命论 88

二、庄子之安命思想 89

三、结语 91

第六节 人生观 92

一、超脱名利 92

二、达观死生 94

三、心斋坐忘 99

四、全形养神 101

五、结语 103

第七节 伦理观 105

一、方外之伦理观 106

二、方内之伦理观 107

第八节 政治观 109

三、结语 109

一、无为而治 110

二、君静臣动 112

三、任物自化 114

四、不尚贤智 116

五、理想社会 118

六、结语 120

第三章 逍遥游与内外杂篇之关系 131

一、逍遥游与齐物论之关系 132

第一节 逍遥游与内篇之关系 132

二、逍遥游与养生主之关系 136

三、逍遥游与人间世之关系 136

四、逍遥游与德充符之关系 139

五、逍遥游与大宗师之关系 141

六、逍遥游与应帝王之关系 147

第二节 逍遥游与外篇之关系 148

一、逍遥游与骈拇篇之关系 149

二、逍遥游与马蹄篇之关系 150

三、逍遥游与胠箧篇之关系 151

四、逍遥游与在宥篇之关系 152

五、逍遥游与天地篇之关系 154

六、逍遥游与天道篇之关系 157

七、逍遥游与天运篇之关系 159

八、逍遥游与刻意篇之关系 160

九、逍遥游与缮性篇之关系 162

十、逍遥游与秋水篇之关系 164

十一、逍遥游与至乐篇之关系 167

十二、逍遥游与达生篇之关系 168

十三、逍遥游与山木篇之关系 170

十四、逍遥游与田子方之关系 173

十五、逍遥游与知北游之关系 176

第三节 逍遥游与杂篇之关系 179

一、逍遥游与庚桑楚之关系 179

二、逍遥游与徐无鬼之关系 181

三、逍遥游与则阳篇之关系 183

四、逍遥游与外物篇之关系 184

五、逍遥游与寓言篇之关系 186

六、逍遥游与让王篇之关系 187

七、逍遥游与盗跖篇之关系 191

八、逍遥游与说剑篇之关系 192

九、逍遥游与渔父篇之关系 193

十、逍遥游与列御寇之关系 194

十一、逍遥游与天下篇之关系 196

第四节 结语 198

第四章 庄学与老、孔、墨、孟、荀思想之异同 201

第一节 老庄异同之探究 203

壹 形上学之比较 204

一、本体论之比较 205

(一)名称之比较 205

(二)道体特质之比较 206

(三)结语 209

二、宇宙论之比较 211

(一)宇宙生成观念之比较 211

(二)宇宙变易观念之比较 213

(三)结语 215

贰 知识论之比较 217

一、尚「明」观念之比较 218

二、弃「智」观念之比较 220

三、知「不知」观念之比较 222

四、学「不学」观念之比较 224

五、结语 227

一、时间观念之比较 229

(一)老子言「把握机先」 229

叁 人生哲学之比较 229

(二)庄子言「与时俱化」 230

(三)结语 232

二、空间观念之比较 233

(一)老子执着於「位」 233

(二)庄子不执於「位」 234

(三)结语 236

(一)全生保真观念之比较 237

三、修己方法之比较 237

(二)少思寡欲观念之比较 240

(三)知常守静观念之比较 243

(四)结语 247

四、处世态度之比较 248

(一)处弱贵柔观念之比较 248

(二)谦下不争观念之比较 250

(三)处世理则观念之比较 253

(四)结语 254

(一)「有为」观念之比较 255

肆 政治哲学之比较 255

一、政治论之比较 255

(二)「无为」观念之比较 256

(三)结语 262

二、军事论之比较 263

(一)老子言「用兵」之道 263

(二)庄子言「去兵」之理 267

(三)结语 268

三、礼法论之比较 269

(一)礼法起源说之比较 269

(二)去礼法观念之比较 270

(三)结语 273

四、理想社会之比较 273

(一)物质文明之比较 274

(二)精神境界之比较 275

(三)结语 277

第二节 孔庄异同之探究 297

壹 孔庄言「仁」之比较 297

一、「仁」字意义之比较 298

(一)孔子言「为仁之用」 299

二、「为仁」观念之比较 299

1.表现於言色者 300

2.表现於行为者 301

3.表现於事业者 302

(二)庄子言「去仁游道」 303

1.为仁之蔽 303

2.去仁游道 304

贰 孔庄言「忠」之比较 306

一、孔子言「忠」之义 306

(一)忠以修己 306

(二)忠以待人 307

(三)忠以事君 308

二、庄子言「忠」之义 308

(一)「人理」贵忠 309

(二)「天理」去忠 310

叁 孔庄言「孝」之比较 311

一、孔子言「孝」之义 311

(一)爱亲 311

(二)敬亲 312

(三)体亲 313

(一)以孝事亲 314

二、庄子言「孝」之义 314

(二)至仁无亲 315

肆 孔庄理想人格之比较 316

一、孔子言「人道之君子」 316

二、庄子言「天道之君子」 320

三、孔庄理想人格之比较 322

伍 结语 324

第三节 墨庄异同之探究 331

(一)墨子言「兼爱无偏私」 332

一、「兼爱」意义之比较 332

壹 墨庄言「爱」之比较 332

(二)庄子言「兼爱为迂私」 333

二、「兼爱」观念之比较 334

(一)「利民」与「害民」 334

(二)「人为之利」与「自然之道」 335

(三)「有心爱人」与「无心爱人」 338

三、结语 339

贰 墨庄言「利」之比较 340

一、墨子言「交相利」 340

二、庄子言「不就利」 345

三、结语 346

叁 墨庄言「天」之比较 347

一、「天」义之比较 347

二、法天观念之比较 349

三、顺天观念之比较 351

四、天德观念之比较 352

五、大贼与天刑之比较 355

肆 墨庄言「命」之比较 357

一、言「命」由来之比较 357

六、结语 357

二、言「命」观念之比较 359

(一)墨子言「非命」 359

(二)庄子言「安命」 362

三、结语 363

伍 墨庄「知识论」之比较 363

一、言「知」观念之比较 364

(一)本能之「知」 364

(二)求知之「知」 365

(三)接物之「知」 366

(四)明审之「知」 367

(五)推理之「知」 369

二、知识来源与种类之比较 372

(一)知识来源之比较 373

1.「闻知」观念之比较 373

2.「说知」观念之比较 374

3.「亲知」观念之比较 375

(二)知识种类之比较 377

1.「知名」观念之比较 377

2.「知实」观念之比较 379

3.「知合」观念之比较 380

4.「知为」观念之比较 382

三、结语 385

陆 墨庄「名学」之比较 387

一、论辩观念之比较 387

(一)「论辩定义」之比较 387

(二)「论辩成立」之比较 390

二、论辩功用之比较 396

(一)「明是非」观念之比较 396

(二)「审治乱」观念之比较 397

(三)「明同异」观念之比较 398

(四)「察名实」观念之比较 402

(五)「处利害」观念之比较 403

(六)「决嫌疑」观念之比较 404

三、结语 406

第四节 孟庄异同之探究 423

壹 孟庄言「性」之比较 423

一、孟子言「养性」 424

二、庄子言「复性」 426

三、孟庄观念之比较 429

四、结语 430

一、言「义」起源之比较 432

贰 孟庄言「义」之比较 432

二、言「义」观念之比较 433

(一)孟子主张倡「义」 433

(二)庄子主张退「义」 434

三、行「义」观念之比较 436

(一)孟子言「居仁由义」 436

(二)庄子言「忘仁弃义」 437

(三)孟子言「舍生取义」 438

(四)庄子言「养生全真」 438

叁 孟庄言「政」之比较 440

四、结语 440

一、政治主张之比较 441

(一)孟子主「仁政」 441

(二)庄子主「无为」 442

二、施政意义之比较 443

(一)仁政之义 443

(二)无为之义 443

三、施政功用之比较 444

(一)仁政之用 444

(二)无为之功 446

(三)孟庄观念之比较 447

四、结语 448

第五节 庄荀异同之探究 455

壹 庄荀论「礼」之比较 455

一、制礼观念之比较 455

(一)荀子言「制礼止乱」 455

(二)庄子言「制礼起乱」 456

二、礼治观念之比较 457

(一)荀子言「隆礼贵治」 457

(二)庄子言「摈礼贵真」 458

三、结语 459

贰 庄荀言「天」之比较 460

一、「天」义之比较 461

(一)天无意志 461

(二)天行有常 462

二、「天」、「人」观念之比较 463

(一)「治乱非天」观念之比较 463

(二)「天人之分」观念之比较 465

(三)「制天用天」观念之比较 466

三、结语 468

叁 庄荀言「学」之比较 469

一、学术观念之比较 469

(一)荀子言「五经皆道术」 469

(二)庄子言「五经皆糟粕」 470

二、为学观念之比较 471

(一)为学次序之比较 471

1.荀子学经之次序 471

2.庄子学道之次序 472

1.荀子求「至圣」 473

(二)为学目的之比较 473

3.庄荀观念之比较 473

2.庄子求「至道」 474

三、结语 475

附录 历代庄学版本及其现藏 481

一、庄学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487

(一)中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487

(二)日本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552

(三)韩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561

(四)越南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562

(五)欧美各国庄子图书版本及现藏处所 563

(六)庄子专篇之版本及现藏处所 567

(七)附:杨朱之版本及现藏处所 572

(八)中国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 574

(九)日本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 589

(十)韩国老列庄三子同卷之版本及现藏处所 593

二、庄学论文述要 594

(一)中华民国博士硕士论文 594

(二)专论庄学之论文 596

(三)涉及庄学之论文 625

参考书目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