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比“新儒学”更新的儒学研究是否可能? 1
第一节 在“国学”研究领域中的“价值中立”是否可能? 2
第二节 在“国学”研究领域中的“方法多元”是否可能? 8
第三节 由“国学”研究的可能性回到“儒学”研究的可能性 14
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视野:儒家文化的前提与背景 18
第一节 图腾的秘密 19
第二节 黄河的文明 25
第三节 孔子的抉择 32
第二章 两性文化视野:《易经》与儒、道两家的关系 37
第一节 《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8
第二节 “阴阳”之世界观在儒、道两系中的历史展开 47
第三节 “周易”之方法论在儒、道两家中的逻辑运用 59
第三章 符号学视野:儒家的“建构”与道家的“解构” 68
第一节 儒家建构礼乐文化的历史努力 69
第二节 道家解构礼乐文化的社会意义 74
第三节 波动于儒、道之间的中国美学 80
第四章 比较文化视野(一):中国的“阴阳”与西方的“因果” 86
第一节 作为思维结构的“因果”与“阴阳” 87
第二节 自然领域中的“阴阳”观念 90
第三节 社会领域中的“阴阳”观念 96
第四节 信仰领域中的“阴阳”观念 102
第五章 比较文化视野(二):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 106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民族心理结构” 106
第二节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结构” 112
第三节 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民族社会结构” 131
第六章 结构主义视野:儒、墨、道、法系统 146
第一节 儒 147
第二节 道 154
第三节 墨 165
第四节 法 177
第五节 系统 182
第七章 文化冲突视野:文化的挑战与儒学的分期 184
第一节 黄河自然环境的挑战与原始儒学 187
第二节 “大一统”政权形式的挑战与汉代儒学 190
第三节 佛、道的信仰挑战与宋明儒学 193
第四节 全球性的现代化挑战与新儒学 196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儒学热”的背景与困境 205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207
第二节 政治整合的精神遗产 210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再生资源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