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物理、物化和感官检验 1
第一节稻谷和大米 1
一、籽粒形态结构 1
二、工艺品质检验(GB) 2
三、胶化温度 11
四、胶凝度 13
五、粘度 14
(一)毛细管粘度计法(GB) 15
(二)布拉本德粘焙力仪法 18
六、熟食品尝试验 22
七、米粒伸长性 24
八、香气 25
第二节小麦与小麦粉 25
一、小麦籽粒形态结构 25
二、工艺品质检验(GB) 26
三、面团性质试验 45
(一)粉质仪测定面团性质 45
(二)拉伸仪测定面团性质 52
(三)发酵仪测定面团性质 55
四、面粉的糖化力测定——粘焙力测量仪法 60
五、沉降值 61
六、降落数值 64
七、馒头与面条品尝试验………………………………………(65 )八、面包制作与质量标准检验及评分…………………………(65 )第三节稻麦种子 70
一、种子净度 70
二、品种纯度 75
三、种子发芽试验和生活力测试 77
(一)种子发芽试验………………………………………………………(77 )(二)种子生活力测试 81
四、种子千粒重 84
一、概述 85
第二章几种化学成分分析 85
第一节水分 85
二、水分测定意义 87
三、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88
(一)普通电烘籍法(GB) 89
(二)蒸馏法 94
(三)卡尔-弗希尔法 96
四、水分活性 102
第二节蛋白质 103
一、蛋白质含量 103
(一)半微量凯氏法(GB) 104
(二)蛋白质测定仪测定法 109
(三)缩二脲法……………………………………………………………(113 )(四)荧光法 114
二、蛋白质组分 116
三、蛋白氮与非蛋白氯 118
第三节可溶性糖和淀粉 120
一、可溶性糖(GB) 121
(一)还原糖 121
(二)非还原糖 131
二、淀粉 135
(一)酶水解法(GB) 136
(二)酸水解法 138
(三)碘蓝法 140
(四)蕙酮比色法 143
(五)旋光法 146
1.氯化钙-醋酸浸提旋光法 146
2.盐酸水解旋光法 150
3.国产W22自动指示旋光计简介 151
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153
(一)碘比色法 154
(二)Juliano比色法……………………………………………………(157 )第四节脂肪 158
一、索氏抽提法(GB) 159
二、残余法(间接法) 163
三、脂肪测定仪测定法 166
第五节纤维素 168
一、酸碱醇醚处理法(GB) 169
二、酸性洗涤剂法 171
三、重铬酸钾-碘量法 173
四、纤维素测定仪测定法 175
第六节灰分 176
(一)550 ℃灼烧法 177
一、灰分的灰化法测定(GB) 177
(二)850℃醋酸镁法 180
二、水溶性灰分与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181
三、酸溶性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181
第七节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稻麦中成分 182
第三章氨基酸、核酸和脂肪酸分析 213
第一节氨基酸 213
一、全氨基酸 214
(一)茚三酮比色法 214
(二)气相色谱法 216
(三)高压液相色诺法 219
(四)氨基酸分析仪法 222
二、赖氨酸和色氨酸 237
(一)赖氨酸 237
1.染料结合赖氨酸法(DBL法) 237
2.茆三?法 240
3.荧光法…………………………………………………………………(242 )(二)色氨酸 243
1.氨基酸分析仪法 243
2.酸解比色法 245
3.荧光法 247
(三)蛋氨酸 249
第二节核酸 251
第三节脂肪酸……………………………………………(253 )一、浸出法(GB) 255
二、抽提法 257
三、浸出快速法 258
四、气相色谱法 258
第四章维生素分析 264
第一节维生素B1 265
一、维生素B1含量的荧光测定 265
二、快速法测定强化面粉及强化混合物中的硫胺素 272
第二节维生素B2 276
第三节维生素B3 279
第四节维生素B5 282
第五节L-维生素C 285
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286 )二、荧光法 289
第六节维生素E 294
一、荧光法 294
二、高压液相色谱法 297
三、比色法 299
第七节小麦粉中胡萝卜素 302
一、α-淀粉酶 305
第一节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305
第五章酶活性分析 305
(一)降落数仪法 306
(二)比色法 310
(三)小麦α-淀粉酶活性快速比色法 315
二、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动度的测定(GB) 316
第二节蛋白酶 320
第三节过氧化物酶 325
第六章矿物质元素分析 331
第一节磷 331
一、钒钼黄比色法 332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 337
二、钼蓝法……………………………………………………………(334 )第二节钙 337
二、EDTA络合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339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43
第三节铁 346
一、联毗啶比色法 346
二、邻-菲绕啉比色法 348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51
第四节钾与钠 352
一、EDTA络合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358
第五节镁 35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60
第六节碘 361
第七节钼 364
第八节铜、锌、钴 368
一、比色法 36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78
第九节硒 378
第十节总含硫量 383
第七章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387
第一节有效数字与计算原则 387
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 389
第三节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传播 391
第四节常用统计值 396
第五节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t测验的应用 400
第六节可疑值的取含 409
第七节回归分析的应用 412
主要参考资料 432
附录 436
一、稻麦米面质最标准 436
二、稻麦米面扦样与分样方法 442
三、小麦、糙米的化学组成参考表 446
四、几种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7
五、常用原子量表 451
六、酸碱当量浓度溶液的近似配制法 452
七、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453
八、缓冲溶液的配制 454
九、容量法中一些试剂的与量 456
十、酸碱溶液的比重(20℃) 457
十一、乙醇浓度稀释表 461
十二、几种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 462
十三、度量衡制度中常用的略字 463
十四、际准筛孔对照表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