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环境 1
1.1.1 环境概念 1
1.1.2 环境特征 1
目录 1
1.2 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3
1.2.1 环境影响 3
1.2.2 环境影响评价 3
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
1.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发展 4
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依据 6
1.3.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6
2.1.1 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8
2.1.2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8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 8
2.1 环境保护标准 8
2.1.3 中国环境标准现状 9
2.1.4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1
2.2 环境目标 11
2.2.1 环境目标 11
2.2.2 环境容量 12
3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4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4
3.1.1 目的性原则 14
3.1.2 整体性原则 14
3.1.7 随机性原则 15
3.1.6 动态性原则 15
3.1.3 相关性原则 15
3.1.4 主导性原则 15
3.1.5 等衡性原则 15
3.1.8 社会经济性原则 16
3.1.9 公众参与原则 16
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6
3.2.1 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分类管理 16
3.2.2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17
3.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8
3.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19
3.3.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19
3.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9
4.1.1 工程分析原则 23
4 工程分析 23
4.1 工程分析 23
4.1.2 工程分析方法 24
4.1.3 工程分析内容 26
4.2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8
4.2.1 污染源调查内容 28
4.2.2 污染源调查方法 29
4.2.3 污染源评价 32
4.3 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评价 37
4.3.1 清洁生产 37
4.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37
4.3.4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39
4.3.3 清洁生产与评价等级划分 39
案例分析 41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5
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46
5.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46
5.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确定 46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 47
5.2.1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筛选 47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48
5.2.3 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48
5.2.4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48
5.3.2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9
5.3.1 利用现有例行监测资料 49
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9
5.3.3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2
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52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53
5.4.3 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56
5.4.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估算 57
5.4.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58
5.4.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9
5.4.7 防治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59
案例分析 59
6.1.1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66
6.1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66
6 水环境影响评价 66
6.1.2 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 68
6.1.3 水环境评价的任务 68
6.1.4 地表水评价工作程序 70
6.2 水环境现状评价 70
6.2.1 水环境现状监测调查 70
6.2.2 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76
6.3 水环境影响预测 80
6.3.1 水环境预测模型 80
6.3.2 水环境预测模型选用及预测参数估算 85
6.3.3 预测内容 90
6.4.1 水环境影响评价 91
6.4 水环境影响评价 91
6.4.2 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 92
案例分析 95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1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01
7.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01
7.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102
7.1.3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03
7.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4
7.2.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04
7.2.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5
7.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7
7.3.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07
7.3.2 生态环境防护、恢复、替代方案分析 108
7.3.3 生态环境风险分析 109
8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10
8.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110
8.1.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110
8.1.2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要求 110
8.1.3 评价工作级别的基本要求 111
8.1.4 环境噪声评价工作范围 111
8.1.5 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程序 112
8.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12
8.2.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112
8.2.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15
8.3.1 预测模式 116
8.3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116
8.3.2 预测模式选用 119
8.3.3 预测结果统计 121
8.4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22
8.4.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内容 122
8.4.2 噪声防治对策 123
案例分析 124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28
9.1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128
9.1.1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128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129
9.1.3 土壤环境容量 134
9.2.1 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135
9.2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5
9.2.2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137
9.2.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40
案例分析 141
10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45
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145
10.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限性 145
10.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46
10.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47
10.1.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149
10.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49
10.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150
10.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51
10.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51
10.3 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52
10.3.1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52
10.3.2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152
10.4 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54
10.4.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54
10.4.2 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155
10.5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157
10.5.1 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158
10.5.2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建立 159
10.5.3 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160
案例分析 161
11.1.2 社会经济评价范围 168
11.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68
1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68
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168
11.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学概念 169
11.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70
11.2.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 170
11.2.2 社会经济效果 170
1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71
11.3.1 专业判断法 171
11.3.2 调查评价法 171
11.3.3 费用-效益分析 171
案例分析 176
12.1.1 环境风险的识别 180
12.1 环境风险及环境风险度量 180
12 环境风险评价 180
12.1.2 环境风险的分析 182
12.1.3 环境风险背景及评价标准 183
12.1.4 环境风险评价度量方法 185
12.2 环境风险评价 187
12.2.1 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任务 187
12.2.2 环境风险评价的对象 188
12.2.3 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188
12.2.4 环境风险评价 189
12.2.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 190
案例分析 190
13.1.1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 194
13.1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系统 194
13 信息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94
13.1.2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 195
13.1.3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196
13.1.4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198
13.2 中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共享系统 200
13.2.1 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简介 200
13.2.2 数据分析模型和统计模型 201
13.2.3 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202
13.2.4 共享信息查询 204
13.3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共享系统 207
13.3.1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简介 207
13.3.2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建立 207
13.3.4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211
13.3.3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界面 211
13.4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 213
13.4.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简介 213
13.4.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的信息查询 213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8
附录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26
附录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30
附录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32
附录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35
附录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48
附录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64
主要参考文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