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
为什么要特别看重史学? 3
百家争鸣与“学在官府” 9
谈中国传统文化 13
再谈中国传统文化 20
三谈中国传统文化 24
四谈中国传统文化 28
五谈中国传统文化 32
中国的国情 36
民族传统与社会主义 42
究竟怎样看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45
关于《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致黎澍同志信 52
考据之学未可废 58
国学小议 62
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67
第二辑 67
我的孔子观 75
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层结构 79
孔子学说以礼为首 93
学竞君择,适者生存——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 109
法家学说的历史演变” 121
儒学独尊以后的道家学说以及缘何 153
衍化出一个道教来? 153
儒家文化在中国民族交融中的作用 165
第三辑 165
关于“清初五子”的学说 181
清“汉学”的特点和今文经学的复兴 191
从太平天国的“反孔”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看中国的陈腐旧传统 197
重新审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 197
级合格的政治代表吗? 203
中国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 218
宋代为何凝聚起一座文化高峰? 226
南宋浙东学术论稿 233
浙东史学的异彩——传统史学的现代价值 252
陈寅恪与中国专统史学的由旧入新——兼谈陈寅恪的不宗奉马列主义说 260
附录:陈寅恪考证《桃花源记》 274
新儒家事功主义者梁漱溟 277
平心论胡适 293
封建主义影响在当代中国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