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研究史 1
第二节 王学的派分 14
第三节 师道与师道复兴 19
上编:谁与青天扫旧尘——嘉靖时期的文化政策 53
第一章 正嘉之际的政局转换 55
第一节 由藩王世子到天朝皇帝 55
一 引子 55
二 走向北京 56
三 杨廷和:政治与伦理的两难选择 62
第二节 权力的整合 67
一 从龙功臣 67
二 权力的整合 71
第二章 大礼议与更定祀典 76
第一节 天理与人情之争 76
第二节 合法性的重建(一):重塑三纲 82
一 概念的提出 82
二 尊阳抑阴 84
三 天地分祀 86
第三节 合法性的重建(二):君道与师道 95
一 圣师之祭 95
二 孔子祀典 98
三 孔庙从祀 102
第四节 合法性的重建(三):政统的再造 105
一 “后稷”之争 105
二 配天配上帝 109
第三章 伪学之禁 114
第一节 王学诞生 114
一 早年经历 116
二 讲学家 120
第二节 壬午学禁 126
一 山雨欲来 126
二 党争:王守仁与杨廷和 129
第三节 己丑学禁 132
一 新贵内讧 132
二 兔死狗烹 138
三 魏校 141
第四节 伪学朋党 143
一 薛侃和张璁 143
二 夏言与王畿 147
第四章 嘉靖后期的文化形势 157
第一节 天河钓叟明世宗 157
一 自大狂 157
二 文字狱 161
第二节 无用道学湛若水 166
一 假“天理” 166
二 真“伪学” 170
中编:泰州学派与晚明的师道复兴思潮 177
第一章 王艮与晚明的师道复兴思潮 179
第一节 王艮其人其学 179
一 民间宗教家 180
二 韬光养晦 185
三 蛹化为蝶——自任师道 188
四 政治情结 191
第二节 王艮的师道思想 197
一 淮南格物与安身立本 197
二 君臣关系:公共性与私人性 202
三 夫子贤于尧舜 206
四 伊傅之学我不由 208
五 见龙在田 210
第三节 王栋:师道派的嫡传 213
一 诚意:贯通二王 213
二 陶铸乾坤 218
第二章 狂侠派 221
第一节 颜钧 221
一 引言 221
二 气功:颜钧的入道之门 224
二 早期求道经历 230
四 悟道讲学 234
五 狂侠与在朝 238
第二节 何心隐 245
一 宗族组织:萃和堂 245
二 会:“孔子家” 250
三 “妖逆”的集团 254
四 必学必讲 263
第三章 会通与乐学 266
第一节 王畿 268
一 生平 268
二 世出世法 270
三 会通与师道 275
四 通向信仰之路:房中术 281
第二节 王襞与乐学派 284
一 “懋承家学”的背后 284
二 无所倚之自乐 293
第三节 晚明的会通思潮 300
一 道统论的崩溃 301
二 师道观 306
下编:在朝王学——王与朱共天下 311
第一章 思想渊源及行动取向 313
第一节 王学护法:徐阶 315
一 未陆合 315
二 在朝王学 320
第二节 理论代表:耿定向 327
一 尽伦实践的朱学“信徒” 328
二 “常知”与会通:内外取向的分裂 330
三 慎术:“不容已”的本因 339
四 自我解脱的儒家“圣人” 353
第二章 张居正的反讲学 358
第一节 张居正其人其学 358
一 引言 358
二 少年时代 360
三 冷眼旁观者 365
四 历史与现实 373
第二节 禁讲学及其社会效应 378
一 晚明的江南诸生 378
二 张居正与清流:控制与反控制 386
三 禁讲学的社会效应 395
第三章 王守仁从祀 403
第一节 迟到的哀荣 404
一 身后的凄凉 404
二 在朝王学的推动 409
三 王畿与《中鉴录》 415
四 学随术变 420
第二节 学术与政治 426
一 朱学与湛学:联合反对派 426
二 阁部之争 435
三 万历时期的反中庸思潮 440
征引文献目录 452
后记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