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词体的源流及其发展 1
(一)词产生于民间 1
(二)词体与诗体的基本差别 4
(三)词的发展历程 6
二、词体的格律常识 11
(一)词调、词牌和词谱 11
(二)词的篇章结构规则 14
(三)词的句式结构规则 15
三、词的经典作家与风格 18
(一)温庭筠词的风格 18
(二)李煜词的风格 23
(三)柳永词的风格 28
(四)苏轼词的风格 32
(五)秦观词的风格 38
(六)周邦彦词的风格 43
(七)李清照词的风格 51
(八)张孝祥词的风格 60
(九)辛弃疾词的风格 64
(十)姜夔词的风格 82
(十一)纳兰性德词的风格 88
四、词的经典作品 99
(一)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99
忆秦娥(箫声咽) 101
(二)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04
长相思(汴水流) 105
(三)温庭筠:菩萨蛮(水晶帘里玻璃枕) 106
(四)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07
(五)欧阳炯:南乡子(洞口谁家) 109
(六)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109
谒金门(风乍起) 111
(七)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12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13
(八)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114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16
(九)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17
(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19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20
(十一)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121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12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23
(十二)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2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26
(十三)王安石:桂枝香(登临目送) 128
(十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31
念奴娇(大江东去) 13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36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138
(十五)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40
(十六)黄庭坚: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 141
(十七)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143
满庭芳(山抹微云) 146
(十八)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148
(十九)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150
(二十)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5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53
(二十一)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154
小重山(昨夜寒蜇不住鸣) 156
(二十二)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57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59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161
(二十三)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162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165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166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67
(二十四)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168
(二十五)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171
(二十六)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174
疏影(苔枝缀玉) 175
(二十七)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178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179
梅花引(白鸥问我泊孤舟) 180
(二十八)萨都剌:满江红(六代豪华) 181
【附录】 183
常用词谱六十四调 183
卜算子 183
八声甘州 184
采桑子 184
钗头凤 185
长相思 186
点绛唇 186
蝶恋花 187
风入松 187
凤凰台上忆吹箫 188
更漏子 189
桂枝香 189
好事近 190
贺新郎 191
浣溪沙 191
减字木兰花 192
江城子 193
浪淘沙 193
临江仙 194
六州歌头 194
满江红 195
满庭芳 196
摸鱼儿 197
南歌子 198
南乡子 198
念奴娇 199
破阵子 200
菩萨蛮 201
齐天乐 201
千秋岁 202
沁园春 203
清平乐 203
青玉案 204
鹊桥仙 205
如梦令 205
阮郎归 206
声声慢 206
生查子 207
十六字令 208
水调歌头 208
水龙吟 209
苏幕遮 210
诉衷情 210
踏莎行 211
太常引 212
唐多令 212
天仙子 213
调笑令 214
望海潮 214
乌夜蹄 215
西江月 215
扬州慢 216
谒金门 217
一剪梅 217
忆江南 218
忆秦娥 218
永遇乐 219
渔歌子 220
渔家傲 220
虞美人 221
雨霖铃 221
御街行 222
鹧鸪天 223
醉花阴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