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评点古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乾隆皇帝著;胡卫平,孙海洋今译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3820935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提要 1

乾隆皇帝自序 1

卷一帝王治化之要 1

一天有四德,以化生万物 1

二为天地立心 2

三圣人之道,与天同方 2

四先王制法,以道諴民 3

五克明俊德 3

六万民之从利,如水之走下 4

七网无纲则不张 5

八成王之勉周公 6

九人君之职,惟用人为要 7

一○今之知人,其难十倍于古 8

一一好贤之心,实不可少替 9

一二乡举里选必当行 10

一三北魏崔亮立停年格 11

一四祁奚能举善 13

一五汉命造乎高祖 14

一六山公启事,当时传为美谈 15

一七自虞廷九官有命 15

一八人君莫善于以天下之大为聪明 16

一九贤君不世出 17

二○坐而论道,启心沃心 18

二二唐太宗自谓以五事自勉 19

二一唐杨绾相代宗 19

二三朝有诤臣,谠言日闻 20

二四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21

二五三代以下,汉文帝之于贾谊 22

二六人臣事君,苟无确乎不拔之守 22

二七孔子告哀公以取人之法 23

二八筑室而经理爰谋之 24

二九人君为政,必自养民始 24

三○人臣有权,乃人主之大忌 25

三一王道仁渐而义摩 26

三二古昔圣王立教化之防 27

三三过刚必屈,过明必暗 28

三四人君以敬天为心 29

三五宣王不耤千亩 29

三六古大臣之忠爱其君者 30

三七君人者,代天而子民 31

三八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 32

三九三代以下,称汉文帝、唐太宗为贤主 32

四○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 33

四一天使阳出布施于上 34

四二上下与天地同流 35

四三圣人之文所以化成天下 36

四四叔孙通起朝仪 37

四五贵贱有等,上下有别 37

四六居蔀屋者,不知天地之高 39

四七先王之政,固不可泥于必行 39

四八光武起自南阳 40

四九太宰统百官,其专司也 41

五○刘晏领度支 42

五一天府掌祖庙之守藏 43

五二 “来岁之宜”,即象魏所布之政 44

五三自古有一治必有一乱 44

五四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 45

五五欲行井田而致乱者,王莽也 46

五六轩辕氏命伶伦取嶰谷之竹 47

五七寓兵于农,时无养兵之费 49

五八常平、社仓之设,均贵乎得人 50

五九宋曾巩之议赈 51

六○唐开元二十九年立赈饥法 52

六一宋韩琦请留没入户绝田不鬻 52

六二 自禹以历山之金铸币 53

六三私盐之害,莫若巧法自利之大商 55

六四人禀五常而备五伦 56

六六天之于民,呼吸相关 57

六五明德即慎德 57

六七汉文帝除肉刑 58

六八皋陶之称舜 59

六九 《春秋》传云,兵事以严终 60

七○文以治内 60

七一人君一日万机 61

七二谦尊而光 62

七三麹蘖盐梅,和而不同 63

七四天下至广,万事至赜 63

七五大田之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64

七六遐方入贡,梯山航海 65

七七天下之治,不生于富庶之日 66

七八君子终日乾乾 67

卷二天人性命之旨 68

七九天命之谓性,性之与理本非有二 68

八○秉乎天者,即生生不息之理 70

八一天有四德,而元为长 71

八二圣人之言,其远如天 72

八三行道而有得于己之谓德 73

八四报者,天下之利 74

八五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 75

八六廓之配天地 76

八七修身莫过乎知礼 77

八八中人可与为善 78

八九太上无思,非无思也 79

九○邵子谓指节可以观天 80

九一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81

九二聚而上者谓之升 81

九三不物,故能物物 82

九四至人无己 83

九五庄周谓无用乃可以得大用 84

九六君子谨言慎行 85

九七人君慎德,而后德盛 85

九八文之兴也,敬之所以漓也 86

九九张子谓不闻性与天道 87

一○○天子之贵,四海之奉 88

一○一圣门弟子三千,其贤者七十有二 88

一○二谦尊而光,卑不可逾 89

一○三天之生圣贤 90

一○四身欲劳而心欲安 91

一○五心统性情 92

一○六君子之治喜怒哀乐 93

一○七一物各有一理 94

一○八忠信不主,则或存或亡 94

一○九圣贤教人,惟在收其放心 95

一一○君子之学 96

一一一 周茂叔有光风霁月气象 97

一一二福善祸淫,天地之心也 97

一一三学者希圣而希天 98

一一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99

一一五理虽在物,而莫不涵于此心 99

一一六物无终始而一归于朽 100

一一七舜之告禹 102

一一八学者内而无适 102

一一九至人无心,以万物为心 103

一二○地主载,以任养万物为功 104

一二一海若之见少,非谦言也 105

一二二圣人虚其心而心存 106

一二三谓天地为有心乎 107

一二四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 108

一二五思虑,人之所必有 108

一二六老氏之绝仁弃义 109

一二七仁之未发也,浑然廓然 110

一二八观书所以长我志气 111

一二九圣贤之学,即见乎圣贤之书 111

一三○尊所闻则高明 112

一三一大学端本于明德而已 112

一三二敬者,志之所由以立者也 113

一三三先王之祭川 114

一三四四子言志,于由、点一与一哂 115

一三五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115

一三六万物具同乎 116

一三七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也 118

一三八诚者,圣人之本 118

卷三礼乐法度之用 119

一三九君子之车,既庶且多 119

一四○人惟无思 120

一四一阴阳相感而生万物 121

一四二雷风,天下之至变也 122

一四三圣人之觉世牖民 123

一四四子路治蒲,孔子过之 124

一四五 《六月》之诗美周宣王北伐 125

一四六遂人治野 126

一四七仲尼以万世为土 128

一四八鼓无资于五声 128

一五○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130

一四九人不可无衣 130

一五一君子观谦象而知物之难称 132

一五二君子之道,本诸身 133

一五三文周之系易 133

一五四 《易》奇而法 134

一五五天地运四时 135

一五六下学上达,实惟圣人能之 136

一五七 《易》以道阴阳 136

一五八岂弟者,教养之本也 137

一五九小行人之职,命之以五物 138

一六○凡国祈年于田祖 139

一六一周之王业,造于太王 141

一六二人主之祥,莫大乎集福 142

一六三蚕、马同以天驷 143

一六四司勋掌有功者 144

一六五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之官 145

一六六鲁、卫中兴之际 146

一六七膳夫、酒正、王及后、世子不会之文 147

一六八颐之彖曰:“养正则吉。” 148

一六九资烹饪者莫如水 149

一七○周公之告成王 151

一七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51

一七二君子以果行育德 153

一七三涓涓之水,终成江河 153

一七四廓然而大公者,圣人之存心也 154

一七五太上立德 155

一七六读六经、《语》、《孟》者, 156

资之子以益其识之宏博 156

一七七汉宣帝甘露四年 157

一七八君子之守正 159

一七九君子淡以成 160

一八○神明而阳,乾之属也 161

一八一唯敬五刑,以成三德 161

一八三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163

一八二乾为至健之卦 163

一八四君子进德修业 165

一八五既富方谷,非使其臣廪禄有继 166

一八六君子敬以直内 167

一八七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168

一八八君子求为己 169

一八九黄叔度淳行可风 170

一九○ 《春秋》责备贤者 171

一九一君子之与君子处 172

一九二大礼与天地同节 173

一九三君子与虚受人 173

一九四天下之动贞夫一 174

一九五上之获不获 175

一九六天德王道,其本一也 175

卷四古今得失之迹 177

一九七周之兴肇于文、武 177

一九九自古拨乱反正之君 178

一九八周宣王中兴之业 178

二○○高祖修外而不修内 179

二○一汉高、明高得天下之正 180

二○二汉明帝画功臣于云台 181

二○三考西汉享国二百余年 182

二○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立四学于京师 183

二○五汉光武与唐太宗皆不世出之君 184

二○六唐太宗贞观之治 184

二○七唐太宗之初即位 185

二○八唐太宗论张元济寻究盗状 186

二○九唐太宗以荀悦《汉纪》赐李大亮 188

二一○唐玄元玄宗躬耕兴庆宫侧 189

二一一唐明皇幸蜀 190

二一二唐宪宗初年 190

二一三唐文宗初志以拯乱为务 191

二一四三代以下言利之朝 192

二一五萧何与曹参尝有隙 193

二一七孔明不遇昭烈,则抱膝隆中 194

二一六汉博士之置 194

二一八孔明用行舍藏之义 195

二一九羊、陆二人,惟相知之深 197

二二○唐史载虞世南志性抗烈 197

二二一世之治也,人敦实行而去浮华 198

二二二娄师德之荐狄仁杰 199

二二三李光弼大败史思明于河阳 200

二二四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201

二二五宋李沆为相 201

二二六郭子仪、李光弼起朔方牙将 203

二二七韩魏公与范文正公上殿争论, 204

下殿不失和气 204

二二八晋文之霸,成于城濮之战 205

二二九韩昭侯任用申不害 205

二三○晏平仲周及三族 206

二三一汉法陵迟,狗尾致诮 207

二三三汉武帝时,财穷民困 209

二三二殷浩累辞征辟 209

二三四东汉党锢之祸 211

二三五钟、邓争入蜀之功 213

二三六孙盛书枋头一事 213

二三七陶侃才望素隆 214

二三八古弼佐太武 215

二三九北魏房景伯之母 215

二四○范宁数进忠言 217

二四一牛、李争纳维州 218

二四二田畴被刘虞一日之知 219

二四三唐自肃、代、德、顺,祸乱相仍 220

二四四唐室藩镇之祸 221

二四五唐之季世,民困极矣 223

二四六王建起草贼 224

二四七薛聪仕北魏为侍御史 224

二四八鄙夫可与事君也欤 226

二四九天下之事有败于怠忽而成于乾惕者 228

二五○玉之在璞,追师知之 229

二五一唐纲不振,教息风颓 230

二五二王安石免役之令不为无补 232

二五三天下治乱关宰相 233

二五四徐有功当武氏肆毒于上 234

二五五三代以下称贤君者,汉有文帝,唐有太宗 235

二五六千古之学,无二端也 236

二五七唐宪宗之始即位 238

二五八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 239

二六○人臣外而忘家 240

二五九唐姚崇、宋璟为相 240

《日知荟说》跋 242

鄂尔泰跋 242

张廷玉跋 245

朱轼跋 247

福敏跋 250

邵基跋 252

杨名时跋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