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 第1部分 植物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京农学院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13010·1012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植物学基础 1

绪 论 1

一、植物学的目的任务 1

二、植物学的分科 1

目 录 1

三、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

(一)现代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2

(二)我国植物学的成就与发展 3

第一章植物有机体的组成基础 6

第一节植物有机体的细胞构成 6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生 6

长与分化 6

一、原生质体 7

(一)细胞质 9

(三)线粒体及质体 10

(二)细胞核 10

二、细胞壁 13

(一)细胞壁的增长与变化 13

(二)绞孔和胞间连丝 14

三、植物细胞的增长 15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主要生理机能 15

一、物质的吸收及其同化作用 16

二、呼吸作用以及物质的异化过程 18

第四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 18

一、液泡的形成及细胞液的成分 18

(一)液泡的形成 18

(二)细胞液 19

(三)液泡的机能 21

二、原生质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细胞的内含物) 21

(一)贮藏的营养物质 21

(二)生理上活跃的物质 23

第五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25

一、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25

二、非有丝分裂 27

三、减数分裂 27

第六节组织的概念与分类 28

一、组织的概念 28

二、组织的分类 28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 32

第一节种子的形态、结构、类型和萌发 32

第二节幼苗的形态与类型 34

第三章根 36

第一节根的形态 36

一、定根(生根、侧根)与不定根 36

一、根尖的分区 37

第二节根的结构 37

二、根系(根轴系)的类型 37

二、根的初生结构 39

三、侧根的形成 44

四、根的次生结构 44

第四章芽、枝条、茎 48

第一节芽和枝条的类型 48

一、芽的概念与类型 48

二、枝条的概念与形态 50

三、枝条的分枝方式及其在进化与生产上的意义 50

第二节茎的结构 53

一、茎的发生 53

二、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54

三、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57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61

二、被子植物叶的结构 66

一、叶的发育与成长 66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66

第五章叶 66

第一节叶的结构 66

(二)单子植物叶的结构 71

三、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72

第二节叶的寿命、离层和落叶 73

第六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规律性与机能 75

第一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75

一、根的变态 75

(一)机械支持作用的变态根 75

(二)营养作用的变态根 75

二、茎的变态 77

(一)地下茎的变态 77

(二)地上茎的变态 80

(二)好藏作用的变态叶 81

(三)攀缘作用的变态叶 81

三、叶的变态 81

(一)保护作用的变态叶 81

(四)捕虫作用的变态叶 82

第二节器官形态构造的一般规律性 82

一、植物体的表面与体积间的关系 82

二、极性 83

三、对称及其类型 83

第三节植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 84

机能与环境的统一 84

一、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 85

第四节各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85

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86

第五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87

第七章种子植物的繁殖 89

第一节营养繁殖 89

第二节花、果实、种子 91

一、花 91

(一)花芽的分化 91

(三)雄蕊的结构和发育 92

(二)花的组成部分 92

(四)雌蕊的结构和发育 94

(五)开花、传粉与受精 96

二、种子的发育 101

(一)胚的发育 101

(二)胚乳的发育 102

(三)种皮的结构与发育 103

三、果实的发生、形态与结构 103

(一)果实的形成 104

(二)单性结实与无子果实 104

第八章植物分类法则 107

第一节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 107

第二节分类方法 107

一、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107

二、拉马克二歧分类法 108

第三节植物的命名 108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09

第四节植物界及其发展规律 109

二、植物界的大类群 110

第九章低等植物 111

第一节细菌门 111

一、细菌的一般特性 111

二、细菌的营养方式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12

三、放线菌 113

第二节藻类植物 113

一、藻类概述 113

(一)蓝藻纲 114

(二)绿藻纲 115

(三)硅藻纲 119

(四)褐藻纲 119

(五)红藻纲 121

二、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实践中的意义 121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122

第三节粘菌门 122

第四节真菌门 122

二、真菌各纲概述 123

(一)古生菌纲 123

(二)藻菌纲 123

(三)子囊菌纲 124

(四)担子菌纲 125

(五)半知菌类 126

三、真菌的经济重要性 127

第五节地衣门 127

一、地衣的分布及其一般特征 127

二、地衣的经济价值及其对自然界中的作用 128

第十章高等植物 129

第一节苔藓植物门 129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129

二、苔纲 130

三、藓纲 131

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132

第二节蕨类植物门 132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其进化地位 132

二、蕨类植物分纲概述 133

(一)裸蕨纲 133

(二)石松纲 133

(三)水韭纲 134

四木贼纲 134

(五)蕨纲 135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用途 138

第三节种子植物门 139

甲、裸子植物亚门 140

一、裸子植物的特征 140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植物举例 140

(一)苏铁纲 140

(二)松柏纲 141

(三)买麻藤纲或有被裸子植物纲 147

三、裸子植物的经济重要性 148

乙、被子植物亚门 149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分类学基础 151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形态学 151

一、叶的形态 151

(一)叶形 151

(二)叶尖 152

(三)叶基 153

(四)叶绿 153

(五)叶脉 154

(六)叶裂 155

(七)单叶与复叶 155

(八)异形叶性 156

(一)花的类型 157

二、花及花序 157

(二)花的演化 158

(三)花萼 158

(四)花冠 158

(五)雄蕊(群) 160

(六)雌蕊(群) 161

(七)花图式和花程式 164

(八)花序 165

三、果实 167

(一)单果 167

(二)聚心皮果(聚合果) 169

(三)聚花果(复果) 170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布 170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上所依据的一 171

般进化原则 171

甲、双子叶植物纲 173

一、木兰科 173

第三节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173

二、樟科 174

三、毛茛科 175

四、罂粟科 177

五、十字花科 178

六、石竹科 180

七、蓼科 181

八、藜科 182

九、亚麻科 184

十、葫芦科 185

十一、番木瓜科 186

十二、茶科 188

十三、桃金娘科 188

十四、椴科(田麻科) 189

十五、锦葵科 190

十六、大戟科 192

十七、蔷薇科 196

(一)绣线菊亚科 196

(二)蔷薇亚科 197

(三)李亚科 198

(四)梨亚科 199

十八、豆科 200

十九、金缕梅科 204

二十、杨柳科 205

二十一、桦木科 206

二十二、山毛榉科(壳斗科) 207

二十三、榆科 209

二十四、桑科 210

二十五、荨麻科 212

二十六、大麻科 213

二十七、鼠李科 213

二十八、葡萄科 214

二十九、芸香科 215

三十、苦木科 219

三十一、橄榄科 219

三十二、栋科 219

三十三、无患子科 220

三十四、漆树科 221

三十五、胡桃科 222

三十六、伞形花科 224

三十七、柿树科 225

三十八、木犀科 226

三十九、茜草科 227

四十、菊科 228

(一)管状花亚科 229

(二)舌状花亚科 230

四十一、茄科 232

四十二、旋花科 233

四十三、脂麻科 234

四十四、唇形科 235

乙、单子叶植物纲 236

四十五、泽泻科 236

四十六、眼子菜科 237

四十七、鸭跖草科 238

四十八、凤梨科 238

四十九、芭蕉科 239

五十、百合科 240

五十一、天南星科 241

五十二、石蒜科 242

五十三、鸢尾科 242

五十四、龙舌兰科 244

五十五、棕榈科 244

五十六、兰科 245

五十七、莎草科 246

五十八、禾本科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