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孙伯鍨 1
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科学理论视域 13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形成 15
一、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第一次重大转变 16
二、青年马克思的人学主体辩证法 20
三、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与客观逻辑 24
四、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 28
第二节 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 33
一、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 34
二、科学方法论中的主体向度 37
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现实中的社会批判理论 41
第三节 第二国际对历史辩证法的误解 45
一、经济决定论与线性历史观 46
二、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的缺失 49
三、面对社会现实中的教条主义发端 5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实践与历史辩证法 55
第一节 历史辩证法与俄国革命道路 57
一、俄国革命前途与历史辩证法 58
二、列宁历史辩证法主体视域中的革命说 63
三、现实解放道路中的实践主体性 66
第二节 十月革命与新经济政策 70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70
二、主体性革命的成功与客观社会基础 73
三、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意义 76
的特殊性 79
第三节 历史辩证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79
一、苏联教条主义的历史形成 80
二、苏联模式与中国的社会历史现实 83
三、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 85
第四节 毛泽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88
一、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89
二、现实社会主义与历史性的实践超越 91
的“人类解放” 94
三、晚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大革命” 94
第三章 邓小平历史辩证法理论的出发点 9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前提 101
一、物质生产: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前提 102
二、历史辩证法客体向度的复归 109
三、“一定的”、“暂时的”:客观社会存在的 111
特殊情境 111
四、历史辩证法双重向度的辩证法 115
一、“两个凡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 117
第二节 实践标准讨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17
二、实践标准:“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内涵 120
第三节 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与“以经济建设 124
为中心” 124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则的重建 125
二、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 129
三、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与“自由王国” 132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辩证法 139
一、“五大社会形态”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42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自然经济与现代化 142
的历史接合 142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与现代化 147
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历史情境 154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9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够格” 1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 166
三、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 170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辩证法 175
第一节 现代化目标与传统计划体制 177
一、计划体制的历史评说 178
二、发展经济与旧的体制 184
三、改革是唯一出路 1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哲学思考 191
一、历史辩证法中的社会主义改革 191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意义 198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目的 204
第三节 改革的本质:回归中的真实进步 204
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问题 209
三、回到生产力现实水平的生产关系调整 2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历史遭遇 219
第一节 马克思的理想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 221
发展的反思 221
一、马克思眼中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 222
二、“卡夫丁峡谷”与现实社会主义 226
第二节 市场的杠杆作用 233
一、虚假的“看得见的手” 233
二、“看不见的手”:商品生产中的客观调节 2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43
一、一种历史转换 243
二、“双轨制”的过渡性质 247
第七章 市场经济的历史本质与现实发展 257
第一节 西方原发性市场经济的历史透视 260
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 261
一、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261
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68
市场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268
三、物化与物役性:市场经济的历史局限性 273
第二节 马克思对西方原发性市场经济的本质批判 279
一、青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批判 279
二、历史视域中的科学批判 288
第三节 当代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新特点 293
一、自由竞争的终结和垄断的兴起 294
二、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 301
三、市场或政府 305
第八章 中国走市场经济之路的历史必然性 313
第一节 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316
一、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生存与发展 316
二、现实社会主义中的经济发展与人的解放 32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民族独立 325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历史 325
二、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走出与走入 330
三、市场经济中的独立民族经济发展 333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体系中的发展之路 337
一、后殖民世界体系与第三世界现代化 337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341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特殊性 34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 350
一、社会主义起点意义上的经济形式 350
二、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生分离的市场经济 3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悖论问题 359
一、自由经济决策和普遍社会目标 360
二、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364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人的社会关系物化问题 369
一、人的社会关系物化的可能性 370
二、人的社会关系演进的特殊性 373
第四节 经济体制中的社会主义自觉统摄 375
一、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自觉控制 376
二、公有制主导经济力量的自觉导向 379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自觉调控 38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重建 385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与拜物教 388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拜物教 388
二、拜物教形成与市场经济机制 391
第二节 市场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道德文明 393
一、关于“滑坡论”和“爬坡论”的简要评析 393
二、市场经济原则在现阶段引起的道德进步 396
三、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对市场经济原则的超越 4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值尺度的规范和导引 403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性规范 404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批判性导引 4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理想旗帜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413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414
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416
参考文献 419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