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化论集》自序 1
北京对话 7
文化问题断想 12
文化三型 16
我们的文化难题 23
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 27
东西方哲学思想之不同 34
印度思想之特色 35
印度哲学中的因果问题 38
印度哲学中的时空问题 40
中印古代的“思” 43
谈符号学 45
创造符号的动物 57
符号的世界 62
记号·信号·符号·象征 64
谈诠释学 67
技术哲学谈 79
几何式哲学 83
近代以来的思维程序 85
笛卡儿的死 87
二圣 88
弗洛伊德和黑格尔 91
耗子·猴子 92
四维空间 94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 96
只有一头的棍子 111
奥卡姆剃刀 113
闲话哲学 119
纪念休谟 123
美学和艺术科学 126
艺术科学的研究内容 128
信息论美学 131
实验美学 135
阅读的美学 138
文学评论的新问题 140
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 144
文学评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潮 148
“解构”六奇 152
东方美学或比较美学的试想 155
东方美学研究末议 163
梵剧三种残本的意义和戏剧的三大体系 171
古印度戏剧中的概念人物化 173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译后 177
“百年”不独 181
诗的年纪 184
反思和深思 187
爱是不存在的——关于19世纪俄国小说的对话 190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关于19世纪法国小说的对话 200
有情争似无情好——关于19世纪英国小说的对话 211
莎士比亚与忠孝恩仇 222
寒山子·迦利布 223
欧洲文学 226
德语文学 228
文学与“梦” 230
小人物·小文章 236
武人的文才史学 240
无声的惊雷 243
蔡大嫂 247
玻璃门外三则 249
八旗女儿心 256
小泉八云 264
《魔侠传》 267
一谈散文:《试笔》 270
再谈散文:《旁观者》 274
爱·情:真·幻 278
试论近代英印冲突的政治文化意义 282
骰子掷下了 303
“五四”一疑 306
两百周年祭 309
史书·小说 312
畅春园康熙夜读书 316
“哈雷”天外来 320
机器人学 322
“新三论”一滴 324
两个七十周年的联想 327
佛学谈原 329
东西文化及其科学 330
奥古斯丁之“圣” 334
约伯与浮士德 335
《雅歌》·《寡妇赋》 338
读徐译《五十奥义书》 349
四部最流行的佛经 357
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 359
再阅《楞枷》 362
历史并未过去 372
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385
文化人类学的四种理论学派 388
文化人类学的五种新理论 393
谈《文明与野蛮》和人类学的发展 397
太老师的故事 407
故事拼盘 409
古籍整理的历史经验 411
两种“法” 414
寂寞 416
语言世界与诗歌翻译 418
译路坎坷 422
虚字·抽象画·六法 425
“认识你自己” 434
小辫子老头 439
编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