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草创之初(1905—1926) 1
第一节 丰泰照相馆的拍片试验 2
第二节 亚细亚影戏公司 3
第三节 兴办制片业的尝试 4
第四节 “商务”活动影片部 8
第五节 独立影片公司的出现及三部长故事片的摄制完成 9
第六节 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 11
第七节 “大中华”、“百合”及其合并 15
第八节 “天一”、“长城”、“神州”影片公司 16
第一节 以商业片为主体的电影创作 20
第二章 初盛景观(1927—1937) 20
第二节 “联华”公司的崛起 26
第三节 有声片的诞生 29
第四节 左翼电影运动及创作 32
第五节 逆境中求发展的制片业 34
第六节 电影评论和理论之争 43
第七节 30年代的电影创作 45
第三章 “板块”漂移(1937—1945) 57
第一节 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 57
第二节 “孤岛”电影运动 65
第三节 沦陷区电影 71
第四节 根据地电影简介 73
第一节 官方对电影事业的垄断 75
第二节 民营电影业的发展 77
第三节 战后的香港电影业 79
第四节 战后电影创作概述 80
第五章 政治与影响(1949—1966) 100
第一节 国营电影制片基地的建立和对私营电影业的改造 100
第二节 政治与电影 104
第三节 “十七年”中国电影创作鸟瞰 109
第六章 空镜头(1966—1976) 123
第一节 “样板戏”电影的摄制与“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123
第二节 故事片创作概况 125
第七章 “代”的辉煌 128
第一节 “恢复时期”的电影创作 128
第二节 老一辈电影导演(第三代导演)的创作 130
第三节 第四代电影 140
第四节 第五代电影 155
第八章 “淡出”与崛起 176
第一节 主旋律电影 176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 179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 180
第四节 冯小刚与贺岁片 187
第五节 第六代导演 189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195
第四章 战地银花分外香(1945—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