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篇 马克思主义及其态度、方法——关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3
第一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由来和发展 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3
第二节 历史的昭示: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13
第三节 现实的呼唤: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现实意义 30
第四节 坚持的原则: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要求 37
第二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其基本观点和原则 46
第一节 对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厘定 46
第二节 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53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的内在统一 64
第四节 坚持的核心与标准 74
第三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实践 81
第一节 在历史条件和时代实践中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 81
第二节 以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实践为转移 89
第三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98
第四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结合” 118
第一节 “结合”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证明 118
第二节 “结合”的本质在于创造 127
第三节 “结合”的目的在于前进 139
下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9
第五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1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4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阐释 161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利因素分析 189
第六章 背离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两大历史悲剧 201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悲剧 2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悲剧 211
第三节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222
第七章 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两大理论成果 234
第一节 两大理论成果的相同点 234
第二节 两大理论成果的不同点 240
第三节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及其理论地位 24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258
第一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58
第二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69
第三节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78
第九章 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和评价的评析 29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权力之争”问题 29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粹主义问题 29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化”问题 30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的问题 307
第十章 恒久而常新的理论课题 318
第一节 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18
第二节 一个伟大的实践和理论创造 322
第三节 哲学研究前进的基础 332
参考文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