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之光 哲学理论与当代现实问题探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先逵,王祥俊,苏平富等著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3329323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和历史命运 3

上篇 哲学理论热点问题的论争 3

目录 3

一、哲学功能的一般特点 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 20

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25

第二章 “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本体论” 25

二、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8

三、对“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的评判 30

四、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主体性哲学” 35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以“实践唯物主义”命名 37

一、讨论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的深层背景 40

第三章 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 40

二、研究主体、客体和主体性问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43

三、主体、客体的基本特点 47

四、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51

五、关于主体性原则 57

第四章 能动的反映论与“选择论”、“重构论” 62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62

二、选择、重构在认识中的作用 65

三、对“选择论”、“重构论”观点的评判 67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概况简介 73

第五章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 73

二、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75

三、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内在地包含主体选择的内容,但不能归结为“主体选择论” 78

四、对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辩证统一”内涵的探讨 84

一、价值论研究在我国兴起的时代背景 86

第六章 关于价值论的几个问题 86

二、价值的本质 88

三、价值的特征 90

四、价值的评价 92

五、价值和真理的关系 94

六、人的价值 96

一、我国学术界讨论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背景 105

第七章 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探讨 105

二、理性和非理性,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10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的正确解决 111

第八章 人学问题研究 118

一、人学研究的历程和现状 118

二、一般人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124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12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 127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133

第九章 发展哲学研究 133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138

三、西方现代的三大社会发展理论 143

四、社会发展评价的尺度 144

五、社会发展的代价 147

六、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 152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158

第十章 人权理论与人权斗争 158

二、对西方几种主要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评判 167

三、人权问题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170

第十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探讨 176

一、“社会形态”与“经济的社会形态”不等同 176

二、“经济的社会形态”与“非经济的社会形态” 177

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济的社会形态”概念的重要意义 185

第十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187

一、“劳动的异化”: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论”的超越 188

二、“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转折 194

三、“社会主义异化论”:实质及其错误 203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208

一、微观粒子的客观性问题 208

二、现代科学的新发展与决定论问题 211

三、社会的信息化及其负面影响 218

四、对克隆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伦理学反思 222

第十四章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法 231

一、破旧与立新的辩证统一 231

下篇 当代现实重点问题的哲学探讨 231

二、“实事”与“求是”的辩证统一 236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240

第十五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哲学依据 247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体现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47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25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54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和意义 258

一、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矛盾的特点 26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261

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6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背反性矛盾和并列性矛盾 269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群体矛盾 274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78

第十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285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285

二、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 288

三、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95

一、生产力系统中的诸要素及其作用 307

第十八章 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7

二、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几个问题 313

三、生产力不断智能化的规律是现代生产力规律的核心 322

第十九章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326

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深化和具体运用 326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发展 337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辩证统一 346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结构 350

一、学术界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几种解释 350

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357

三、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 366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哲学问题 3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关系 371

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飞跃是辩证的扬弃 376

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77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380

五、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 382

六、转变政府职能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系 384

七、市场经济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386

八、改革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388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重要理论依据 391

第二十二章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探析 391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403

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机制 406

第二十三章 人民群众主体性及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411

一、人民群众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412

二、人民群众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419

三、正确处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弘扬人民群众主体性的若干矛盾 425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明观 432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3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36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贡献 439

四、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 443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448

第二十五章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448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453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战略部署 456

第二十六章 “一国两制”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 459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459

二、“一国两制”方针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464

三、“一国两制”构想是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467

四、“一国两制”构想是对两类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471

五、“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挥 473

第二十七章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 476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76

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483

三、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方向 490

第二十八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495

一、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 495

二、社会现代化的条件和途径 496

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 502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