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梁启超的“博学”和“多变” 1
贫寒之家的神童 5
十二岁的秀才 9
十七岁的举人 12
举人为什么拜秀才为师? 15
“万木森森一草堂” 19
平生学问得力于康门 23
维新运动初试身手 27
“公车上书”震动华夏 29
主持《时务报》笔政 32
湖南时务学堂的总教习 37
“朝受命而夕饮冰” 42
关怀故国,学习日文 49
《清议报》的宗旨和“报人”的主张 52
“保教”、“保国”和“学佛” 58
影响深远的《新民丛报》 66
《新民丛报》的“西学”宣传 70
突破旧传统,强调学术创新的重大作用 75
突破旧传统,倡导史学革命 79
突破旧传统,倡导“诗界革命” 83
突破旧传统,倡导“小说革命” 87
“依据西学,批判中学”的《新民说》 94
招非议、受欢迎的“新文体” 104
一首英文诗 112
游历美洲的收获 114
以法律、经济学为学问的“巢穴” 119
拒收二十万“大洋”的稿酬及其他 127
反对张勋复辟,不能与恩师“共为国家罪人” 133
游历战后欧洲,又一次思想变化 137
提倡趣味的教育家和学问家 146
创构“新史学”的理论框架 154
研究“中国学术史”的宏大计划 170
对先秦社会和诸家“显学”的评论 172
对宋、明理学和清代学术的评价 182
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189
礼赞古代三位大诗人 201
对中国诗歌史的两方面总结 213
金、石、书、画的收藏和鉴赏 225
书法艺术趣味谈 234
“古书辨伪”说略 240
东西文化和治学方法 250
奖掖后学和分清学术是非 262
一份“读书书目”引起的风波 266
书生、国士、中国新民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