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书法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柏森,金小萍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225250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序 吴柏森 1

楷书 3

第一学期楷书基础知识 3

第一节书法概述 3

第二节执笔法及写字姿势 5

第三节文房四宝简介 7

第四节选帖及临帖 11

第五节笔法 13

第六节中锋 14

第七节运腕 18

第八节笔势 20

第九节笔意 22

第十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1) 24

第十一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2) 25

第十二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3) 27

第十三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4) 29

第十四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5) 32

第十五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6) 34

第十六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7) 36

第十七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8) 39

第二学期楷书名家名帖 41

第一节钟繇及其用笔特征 41

第二节《郑文公碑》 43

第四节《张猛龙碑》 45

第三节《张玄墓志》 45

第五节隋《龙藏寺碑》 48

第六节欧阳询及其用笔特征 48

第七节虞世南及其用笔特征 51

第八节褚遂良及其用笔特征 52

第九节薛稷及其用笔特征 53

第十节李邕及其用笔特征 55

第十一节颜真卿及其用笔特征 57

第十二节柳公权及其用笔特征 58

第十三节钟绍京及其小楷《灵飞经》 62

第十四节赵佶及其“瘦金体” 64

第十五节赵孟頫及其用笔特征 65

第十六节文征明及其用笔特征 67

第十七节从敦煌遗书看楷书的发展变化 69

行书 75

第三学期行书基础知识 75

第一节行书概述 75

第二节行书的用笔 77

第三节行书点画写法 77

第四节露锋在行书中的应用 80

第五节点画的呼与应 82

第六节行书的韵律 82

第七节行书的结体 84

第八节疏密与参差 86

第十节正与奇 89

第九节向背与迎让 89

第十一节入帖与出帖 92

第十二节生与熟 94

第十三节心情与环境 96

第十四节行书的墨法 96

第十五节章法 98

第十六节行书的学习步骤 101

第十七节行书的创新 101

第四学期行书名家名帖 106

第一节王羲之《兰亭序》 106

第二节怀仁集右军《圣教序》 109

第三节王献之《鸭头丸帖》 109

第四节王珣《伯远帖》 112

第五节颜真卿《祭侄稿》 113

第六节杨凝式《韭花帖》 115

第七节李建中《土母帖》 117

第八节苏轼《黄州寒食诗》 119

第九节黄庭坚《松风阁诗》 121

第十节米芾《蜀素帖》 122

第十一节蔡襄行书 125

第十二节鲜于枢行书 127

第十三节董其昌行书 129

第十四节张瑞图行书 132

第十五节王铎行书 134

第十七节何绍基行书 136

第十六节傅山行书 136

草书 143

第五学期草书基础知识 143

第一节草书概述(上) 143

第二节草书概述(下) 144

第三节草书的结体 147

第四节草法四要素 149

第五节草书章法(上) 151

第六节草书章法(下) 154

第七节草书的学习法 154

第八节草书的创作 156

第九节章草概述 158

第十节章草名家名帖 160

第十一节小草概述 165

第十二节小草名家名帖(上) 166

第十三节小草名家名帖(中) 170

第十四节小草名家名帖(下) 174

第十五节大草概述 180

第十六节大草名家名帖(上) 183

第十七节大草名家名帖(下) 186

第六学期草书欣赏及中国书法简史 193

第一节欣赏的前提 193

第二节草书美的原理 195

第三节线条美 197

第四节结构美 199

第六节气韵美 201

第五节笔势美 201

第七节风格美 203

第八节抽象美 205

第九节矛盾中的书法艺术 207

第十节中国书法史的揭幕 209

第十一节小篆及隶书的形成 211

第十二节各种书体已全面具备的汉朝 213

第十三节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的顶峰 215

第十四节隋唐的极盛时期 218

第十五节新意盎然的宋四家 220

第十六节元明书法不脱先朝藩篱 222

第十七节几经波澜的清朝书艺 224

第一节篆书简史概述(1) 231

篆书 231

第七学期篆书基础知识 231

殷商时期的篆书——甲骨文 233

第二节篆书简史概述(2) 233

商周时期的篆书——金文 236

春秋战国时期的篆书——六国古文 236

先秦时期的篆书——籀文 236

秦汉时期的篆书——小篆 236

第三节《石鼓文》——篆书入门 236

学习篆书的临写工具 238

第四节《石鼓文》运笔方法(1) 238

第五节《石鼓文》运笔方法(2) 241

横、竖画及字课临习 241

半弧、环弧及字课临习 245

第六节《石鼓文》运笔方法(3) 245

长弧、圆弧及字课临习 248

第七节《石鼓文》运笔方法(4) 248

曲弧、弧尾及字课临习 250

第八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1) 250

第九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2) 252

第十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3) 254

第十一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4) 255

第十二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5) 257

第十三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6) 258

第十四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7) 260

第十五节篆书的笔顺 261

第十六节篆书的章法 268

第十七节篆书的临摹、创作与款识方法 271

第八学期篆书名家名帖 277

第一节 中国书法的序幕——甲骨文 277

第二节奇肆豪放的《散氏盘》 278

第三节端庄精严的《毛公鼎》 279

第四节朗若星空话《虢盘》 280

第五节 曲线的韵律——秦汉瓦当书法 281

第六节严谨刻板的秦篆和李斯 282

第七节宽博流丽的《二袁碑》 284

第八节标新立异的《天发神谶碑》 285

第九节“铁线”开山说“笔虎” 286

第十节走出古法的完白山人 287

第十一节通达灵活的赵之谦 288

第十二节玉树临风的吴让之 289

第十三节温婉典雅的杨沂孙 291

第十四节高古浑穆的吴大澂 292

第十五节大气恢宏的吴昌硕 293

第十六节清姿静穆的王福庵 294

第十七节厚积薄发的罗雪堂 295

隶书 301

第九学期隶书基础知识 301

第一节隶书简史概述(1) 301

第二节隶书简史概述(2) 303

第三节隶书极则——《礼器碑》技法特点 305

第四节《礼器碑》临写技法 308

点例字课一 311

第五节《礼器碑》临写技法 311

点例字课二 312

第六节《礼器碑》临写技法 312

撇例字课 313

第七节《礼器碑》临写技法 313

横、捺、钩例字课 315

第八节《礼器碑》临写技法 315

点、竖、折钩、折、弯钩例字课 317

第九节《礼器碑》结构特点 317

第十节《礼器碑》隶法举要(1) 319

第十一节《礼器碑》隶法举要(2) 320

第十二节隶书笔顺、笔病分析 323

第十三节《礼器碑》结构分析(1) 328

第十四节《礼器碑》结构分析(2) 329

第十五节隶书的章法 330

第十六节选帖、临帖、出帖 331

第十七节《礼器碑》临写外题 335

第十学期隶书名家名帖 338

第一节汉简——承前启后的隶书先声 338

第二节大巧若拙的《开通褒斜道刻石》 341

第三节高古飘逸的《石门颂》 343

第四节秀若青松的《曹全碑》 345

第五节风神洒脱的《孔宙碑》 347

第六节方严古拙的《张迁碑》 348

第七节凝重雄浑的《鲜于璜碑》 349

第八节端庄遒劲的《史晨碑》 351

第九节古茂流丽的《《华山碑》 352

第十节宽博爽利的《封龙山颂》 353

第十一节沉厚肃穆的《乙瑛碑》 354

第十二节憨重丰腴的《衡方碑》 356

第十三节疏宕瑰丽的《西狭颂》 357

第十四节清代隶书中兴的契机——兼谈金农“漆书”的意义 358

第十五节碑学大师邓石如 360

第十六节堂皇博大的伊秉绶 362

第十七节妙腕超然的何绍基 363

后记 金小萍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