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花生生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一、主要的经济作物及食、油两用作物 1
二、重要的工业原料 2
三、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 2
四、重要的营养保健品 3
五、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3
第二节 中国花生栽培历史 4
一、花生的早期引种 4
二、花生种植类型的变迁及发展 5
三、早期栽培经验及传播 6
第三节 花生生产的发展历程 7
一、1949年前的生产概况 7
二、新中国花生生产发展历程 7
三、花生生产发展的经验 9
一、花生科技事业发展概述 10
第四节 花生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10
二、重大科技成果 11
三、科学技术的普及及成果推广 12
第五节 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展望 14
一、面积将稳中有升 14
二、单产将更快地提高 14
三、科技投入将加大力度 15
四、食用花生所占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15
一、温度 16
第二章 我国的花生产区与种植区划 16
第一节 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16
二、水分 18
三、光照 19
四、土壤 20
第二节 我国花生生产布局现状及主要产地 20
一、布局现状 20
二、我国花生主要产地 21
一、区划依据及不同生态类型适宜气候区的划分 26
第三节 种植区划及分区概述 26
二、种植区划及分区概述 27
第三章 花生的形态及生育特点 32
第一节 花生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 32
一、种子 32
二、根 34
三、茎和分枝 37
四、叶 38
五、花序和花 41
六、果针 44
七、英果 44
第二节 花生的生长与发育 45
一、营养器官的生长 45
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48
第三节 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58
一、种子发芽出苗期 58
二、幼苗期 60
三、开花下针期 62
四、结荚期 63
五、饱果成熟期 64
第四章 花生种质资源 65
第一节 花生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65
一、花生属植物的分类及特点 65
二、栽培种花生的分类及各类型特征特性 67
三、我国各产区花生品种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78
第二节 花生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与性状鉴定 79
一、花生种质资源的搜集 79
二、花生种质资源的保存 83
三、花生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 84
第三节 花生种质资源的评价、创新与利用 87
一、花生种质资源的评价 87
二、花生种质资源的创新 98
三、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 102
第一节 花生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 104
一、花生细胞遗传学 104
第五章 花生的遗传与变异 104
二、花生分子遗传学 111
第二节 花生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116
一、生育习性的遗传 116
二、茎性状的遗传 118
三、叶部性状的遗传 118
四、花性状的遗传 119
五、荚果性状的遗传 119
六、种子性状的遗传 121
七、抗病性的遗传 122
八、性状的连锁遗传 123
第三节 花生数量性状的遗传 124
一、花生主要性状的遗传力 124
二、花生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 127
三、花生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131
第四节 花生辐射后代的遗传 135
一、花生辐射育种的遗传基础 135
二、花生突变性状的遗传 136
三、突变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 137
第六章 花生育种 139
第一节 我国花生育种事业的发展及成就 139
一、早期的研究 139
二、新中国成立后育种事业的发展 139
三、育种成就及作用 141
第二节 花生的育种目标 143
一、制定花生育种目标的原则及依据 143
二、花生的育种目标 144
第三节 花生的育种方法 148
一、引种 148
二、系统育种 151
三、杂交育种 153
四、诱变育种 160
五、生物技术育种 163
第四节 花生的育种程序 168
一、亲本材料圃 168
五、品种比较试验 169
四、鉴定圃 169
二、组合与处理圃 169
三、选种圃 169
六、品种区域试验 170
七、品种审(认)定 171
第七章 花生的良种繁育与推广 172
第一节 花生良种繁育的任务及成就 172
一、花生良种繁育的任务 172
二、花生良种繁育推广的成就 172
第二节 花生优良品种 175
一、获国家级奖励品种 175
二、累计推广面积达66.67万 hm2以上的品种 181
三、国家审(认)定品种 184
第三节 良种的合理布局 196
一、花生良种布局的原则 196
二、花生良种合理布局的依据 197
三、我国花生良种布局概况和发展方向 198
一、花生良种繁育技术 199
第四节 花生良种繁育及复壮技术 199
二、花生良种的提纯复壮 202
三、花生良种繁种体系的建立与改革 203
第八章 花生的栽培制度 206
第一节 我国主要花生产区栽培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206
一、制约花生栽培制度的主要因素 206
二、主要花生产区栽培制度的发展 207
一、轮作的意义 209
第二节 花生的轮作 209
二、轮作增产的原因 210
三、花生主产区的轮作方式 212
四、轮作应注意的问题 213
第三节 花生的间作套种 214
一、间作套种增产的原因 214
二、间作套种的方式及效果 215
三、间作套种应注意的问题 219
一、花生、粮食作物三作三收 220
第四节 花生与粮、菜等作物复种 220
二、花生、蔬菜三作三收 222
三、花生、粮、菜四作四收 223
第五节 花生的连作 224
一、连作对花生植株生育的影响 224
二、引起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 225
三、解除花生连作障碍的对策 228
第九章 花生中低产田的土壤改良 231
第一节 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231
一、不同土壤条件对花生生育的影响 231
二、适宜花生生育的土壤条件 233
第二节 我国花生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235
一、丘陵砂砾土 235
二、平原砂土 236
三、南方红壤、黄壤土 237
四、南方稻田土 238
第三节 几种主要土壤改良技术的增产原理及效果 239
五、砂姜黑土 239
一、深耕深翻的增产原因及效果 240
二、压砂换土的增产原因及效果 244
第四节 花生中低产田的主要改良措施 246
一、花生中低产田改良的原则 246
二、丘陵砂砾土的改良措施 247
三、江河冲积土的改良措施 248
四、红壤、黄壤土的改良措施 250
一、花生所需的营养元素及其来源 252
第十章 花生的营养特点与科学施肥 252
第一节 花生生育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252
二、大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253
三、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256
第二节 花生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规律 257
一、氮、磷、钾的吸收运转规律 257
二、钙、镁、硫的吸收运转规律 262
三、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 263
一、农家肥料 264
四、主要元素的需要量及其配比 264
第三节 花生常用的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264
二、化学肥料 266
三、复合肥料 269
四、微量元素肥料 270
五、生物肥料 271
第四节 花生的施肥技术 272
一、花生的施肥原则 272
二、施肥方法 274
三、花生配方施肥技术 275
第十一章 花生的光合作用特性与群体结构 279
第一节 花生的光合作用特性与群体的光能利用 279
一、花生的光合作用性能 279
二、花生群体的光能利用 288
第二节 种植密度对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91
一、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291
二、对分枝数的影响 292
三、对叶面积的影响 293
四、对开花结实的影响 293
五、对株间光照强度的影响 294
第三节 合理密植的原则与增产依据 295
一、合理密植的原则 295
二、合理密植增产的依据 296
第四节 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合理结构 296
一、构成花生产量的因素 297
二、产量因素的合理结构 297
第五节 群体结构的调节与合理密植 298
一、花生群体结构的调节 298
二、我国花生主要种植方式的适宜密度范围 300
第十二章 花生播种及苗期管理 303
第一节 播前整地与种植方式 303
一、播前整地 303
二、种植方式 303
一、播前晒果、剥壳及种子分级 304
第二节 种子准备 304
二、提高种子活力的途径和技术 305
三、浸种催芽和浸果 307
四、药剂拌种和包衣 308
第三节 适期播种 310
一、播种适期的确定 310
二、我国花生产区的适宜播种期 310
第四节 播种技术 311
一、播种方法 311
二、播种粒数 312
三、播种深度 312
四、播后镇压 312
第五节 花生带壳播种技术 313
一、带壳播种的意义及发展 313
第六节 查苗补苗与清棵 314
一、查苗补苗 314
二、带壳播种技术 314
二、清棵壮苗 315
第七节 花生控制下针(AnM)栽培法 316
一、控制下针栽培法的由来及增产机理 316
二、控制下针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316
第十三章 花生的水分生理及灌溉排水 318
第一节 水分对花生生育的影响 318
一、花生对水分的吸收与散失 318
二、水分胁迫对花生生育的影响 319
三、土壤过湿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325
第二节 花生的需水规律 326
一、花生的需水量 326
二、花生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327
第三节 几种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方法 328
一、灌溉 328
二、排水 332
第四节 花生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333
一、扩大土壤蓄水容量 334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35
三、减少水分损失 337
四、化控抗旱技术 338
第十四章 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40
第一节 春花生高产栽培的研究及发展 340
一、高产栽培的研究历程 340
二、高产栽培的现状及发展 342
第二节 春花生高产栽培的理论依据 344
一、高产花生株型分析及高产潜力估算 344
二、高产花生生育规律和高产途径 347
第三节 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50
一、培创高产土体的改土培肥技术 350
二、建立用、养结合的科学施肥制度 355
三、建造株多、棵壮的合理群体结构 359
四、培育齐、全、匀、壮群体苗株的种、苗处理技术 362
五、保持稳长株健高产群体长相的科学管理技术 363
第一节 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的现状及发展 368
一、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368
第十五章 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68
二、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的栽培现状及发展历程 369
三、适于发展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的条件 370
第二节 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的生育特点 372
一、生育进程 372
二、营养器官生育规律 373
三、生殖器官生育规律 375
四、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 376
五、生育特点及高产途径 378
第三节 麦套种和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80
一、深耕改土,培肥地力 380
二、科学施肥,确保小麦花生双高产 381
三、采用适当的套种或栽培方式 384
四、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387
五、选用适于麦套种和夏直播的高产品种 389
六、适期套种,抢时早播 390
七、科学管理,适时收获 391
一、秋、冬花生的种植概况与发展前景 393
第十六章 秋、冬花生与鲜食花生栽培 393
第一节 秋、冬花生的发展和分布 393
二、秋、冬花生的分布 394
第二节 秋花生在花生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394
一、秋植留种的增产效果 394
二、秋植留种的增产原因 395
第三节 秋花生的栽培技术 398
一、选地和整地 399
二、适期播种 399
四、密植全苗 400
三、增施肥料 400
五、及时排灌 401
六、及时中耕除草 401
七、加强病、虫、鼠害防治 401
八、安全收贮 402
第四节 冬花生的栽培 402
一、冬花生的生育特点 402
一、鲜食花生栽培的意义 403
二、冬花生的栽培技术 403
第五节 鲜食花生的栽培 403
二、鲜食花生栽培的现状及前景 404
三、鲜食花生栽培技术 405
第十七章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08
第一节 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及现状 408
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408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现状与模式 408
第二节 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 412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 412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 413
第三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20
一、选用适宜的品种 421
二、选用适宜的地膜和除草剂 421
三、精细整地,增施肥料 423
四、标准作畦、合理密植 424
五、规格覆膜、足墒播种 425
六、科学管理,发挥地膜的作用 427
七、适时收获,拣拾残膜 429
第十八章 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431
第一节 绿色食品花生栽培的意义 431
一、绿色食品花生的概念 431
二、环保及人类健康的需要 431
三、绿色食品花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433
第二节 绿色食品花生栽培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433
一、土壤质量标准 433
二、水质质量标准 434
三、大气质量标准 434
第三节 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434
一、生产基地选择 434
二、主要栽培技术 435
一、范围 443
二、引用标准 443
第四节 绿色食品花生(花生果、仁)的国家标准 443
三、定义 444
四、要求 444
第十九章 花生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 446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花生生长发育 446
一、休眠与发芽 446
二、营养体生长 447
三、生殖生长 451
四、子仁品质 453
五、生理功能 454
第二节 花生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技术 458
一、多效唑 458
二、烯效唑 459
三、壮饱安 459
四、缩节安 460
五、ABT 生根粉 460
六、油菜素内酯 460
九、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461
八、调节膦 461
七、矮壮素 461
第二十章 花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463
第一节 花生叶斑病 463
一、分布与危害 463
二、症状 463
三、病原 463
四、侵染循环 464
五、发病因素 464
六、防治方法 465
第二节 花生根结线虫病 466
一、分布与危害 466
二、症状 466
三、病原 467
四、侵染循环 467
五、发病因素 468
六、防治方法 469
第三节 花生病毒病 470
一、花生条纹病 470
二、花生黄花叶病 472
三、花生普通花叶病 474
四、花生芽枯病 475
第四节 花生锈病 476
一、分布与危害 476
二、症状 476
三、病原 477
四、侵染循环 477
五、发病因素 477
六、防治方法 478
第五节 花生青枯病 478
一、分布与危害 478
二、症状 479
三、病原 479
五、发病因素 480
四、侵染循环 480
六、防治方法 481
第六节 花生网斑病 481
一、分布与危害 481
二、症状 482
三、病原 482
四、侵染循环 482
五、发病因素 483
六、防治方法 483
第七节 花生茎腐病 483
一、分布与危害 483
二、症状 484
三、病原 484
四、侵染循环 484
五、发病因素 484
第八节 花生的其他病害 485
一、花生白绢病 485
六、防治方法 485
二、花生冠腐病 487
三、花生焦斑病 487
四、花生根腐病 488
五、花生丛枝病 489
六、花生立枯病 490
七、花生纹枯病 491
八、花生菌核病 491
九、花生灰霉病 492
十、花生疮痂病 493
十一、花生紫纹羽病 494
十二、花生炭疽病 494
第九节 黄曲霉菌的田间侵染及其防治 495
一、黃曲霉菌的田间侵染及影响因素 495
二、黄曲霉菌田间侵染的防治 496
第十节 花生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496
一、播种前防治 496
三、苗期防治 497
四、结荚期防治 497
二、播种期防治 497
五、收获期防治 498
第二十一章 花生主要害虫、鸟兽害及其防治 499
第一节 地下害虫 499
一、蛴螬 499
二、蝼蛄 505
三、金针虫 506
四、地老虎 507
五、种蝇 509
六、网目拟地甲 510
第二节 花生蚜虫 511
一、分布与危害 511
二、形态特征 511
三、生活史与习性 511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12
二、形态特征 513
一、分布与危害 513
五、防治方法 513
第三节 棉铃虫 513
三、生活史与习性 514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14
五、防治方法 514
第四节 斜纹夜蛾 515
一、分布与危害 515
二、形态特征 515
五、防治方法 516
第五节 花生须峭麦蛾 516
三、生活史与习性 516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16
一、分布与危害 517
二、形态特征 517
三、生活史与习性 517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17
五、防治方法 517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518
三、生活史与习性 518
五、防治方法 518
第六节 叶螨 518
一、分布与危害 518
二、形态特征 518
第七节 其他害虫 519
一、花生蓟马 519
二、象甲 519
三、芫菁 520
四、蟋蟀 521
五、蚂蚁 522
六、花生叶蝉 522
第八节 花生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523
一、播种期防治 523
二、苗期防治 523
三、结荚期防治 523
第九节 花生鼠害及其他主要鸟、兽害 524
一、鼠害 524
四、收获期防治 524
二、其他鸟、兽害 526
第二十二章 花生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 527
第一节 花生田杂草的种类及其特性 527
一、禾本科杂草 527
二、菊科杂草 528
三、苋科杂草 529
四、茄科杂草 529
五、其他科杂草 530
第二节 花生田杂草的分布及危害 531
一、草害区的划分及杂草分布特点 531
二、杂草对花生的危害 534
第三节 花生田杂草防除技术 537
一、防除指标 537
二、防除方法 538
一、成熟的标志 545
第一节 花生成熟的标志与收获适期 545
第二十三章 花生的收获、干燥与贮藏 545
二、收获适期 547
第二节 花生的挖掘与干燥 549
一、挖掘方法及注意问题 549
二、田间晾晒 549
三、拣拾摘果 550
四、荚果干燥 550
一、花生荚果贮藏 552
第三节 花生贮藏 552
二、茎叶贮藏 558
第二十四章 花生生产机械 559
第一节 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559
一、花生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559
二、花生生产机械的发展 559
三、因地制宜发展花生机械 562
第二节 花生机械的研制与应用 562
一、花生播种机械 562
二、节水灌溉机械 566
三、收获机械 570
四、花生加工机械 575
第二十五章 花生的加工与利用 581
第一节 花生食品加工业的作用与意义 581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花生资源 581
二、增加花生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81
一、世界花生加工利用概况 582
第二节 花生加工利用概况 582
四、扩大外贸出口 582
三、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 582
二、我国花生加工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583
三、花生加工利用的发展前景 584
第三节 花生的成分和营养价值 584
一、花生子仁 585
二、花生油 589
三、花生饼粕 591
五、花生果壳 592
四、花生种皮 592
六、花生茎叶 593
第四节 花生主要制品的加工技术 593
一、花生的预处理加工 594
二、花生油的提取工艺 597
三、花生蛋白制品的加工工艺 599
四、几种主要花生食品的加工工艺 600
五、花生饮料的加工工艺 603
第五节 花生的综合利用 605
一、花生综合利用的途径 605
二、花生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605
第二十六章 花生的对外贸易 610
第一节 世界花生消费与贸易概况 610
一、世界花生的生产与消费 610
二、世界花生贸易 610
第二节 我国花生对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611
一、我国花生对外贸易概况及发展变化 611
二、我国出口花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13
第三节 出口花生的类型及规格质量 615
一、出口花生的类型 615
二、出口花生的规格 615
三、出口花生的质量要求 616
第四节 出口花生的检验 619
一、检验的意义与内容 619
二、检验项目及方法 619
第五节 出口花生的检疫 621
一、检疫的意义及依据 621
二、检疫方法 622
第六节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去除 624
一、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624
二、黄曲霉毒素的预防 624
三、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625
四、黄曲霉毒素的检验 626
参考文献 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