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气概况 1
1—1 大气成分 1
1—2 大气垂直结构 3
1—3 大气状态方程 6
第二章 气温与气压 8
2—1 气温 8
2—2 气压 15
第三章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25
3—1 概述 25
3—2 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外力 28
3—3 自由大气中的风 30
3—4 摩擦层中的风 35
3—5 地形的动力作用和地方性风 38
3—6 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 40
第四章 大气环流 42
4—1 大气环流的原动力和一圈环流 42
4—2 三圈环流和行星风带 43
4—3 实际大气平均水平环流的基本特征 44
4—4 季风环流 48
4—5 局地环流 52
4—6 地面实际风的分布 53
第五章 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 58
5—1 垂直运动的类型 58
5—2 垂直运动中气温的绝热变化 59
5—3 大气稳定度 61
5—4 大气中的逆温 65
第六章 湿度与云 68
6—1 大气湿度 68
6—2 云与降水 72
第七章 雾与能见度 80
7—1 雾的种类及特征 80
7—2 平流雾形成的条件 83
7—3 海上雾的分布 84
7—4 雾与声信号的传播 88
7—5 海面能见度 89
第八章 海温与海冰 90
8—1 海洋的划分 90
8—2 海水的温度 91
8—3 海冰 93
第九章 海浪与海流 97
9—1 波浪要素与波浪分类 97
9—2 风浪和涌浪 99
9—3 有效波高 102
9—4 世界海洋波浪基本状况 104
9—5 海流概述 105
9—6 世界大洋海流模式 107
9—7 各大洋主要海流系统 109
9—8 中国近海的海流 113
第十章 船舶水文气象观测 116
10—1 概述 116
10—2 云的观测 118
10—3 海面能见度的观测 122
10—4 天气现象的观测 122
10—5 风的观测 124
10—6 气温和湿度的观测 127
10—7 气压的观测 130
10—8 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 132
10—9 海浪的观测 133
10—10 海发光的观测 134
10—11 船舶水文气象观测编报电码 134
第十一章 天气图基础知识 141
11—1 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141
11—2 地面天气图 142
11—3 高空天气图 152
11—4 低纬流线图 156
第十二章 气团和锋 158
12—1 气团 158
12—2 锋 161
12—3极锋的概念 168
第十三章 锋面气旋 169
13—1 气旋概述 169
13—2 锋面气旋的发展演变 170
13—3 锋面气旋天气及波浪分布特征 174
13—4 影响世界主要航区的锋面气旋的源地和移动规律 176
13—5 我国近海和日本近海的锋面气旋 178
13—6 热低压 181
第十四章 冷高压和副热带高压 183
14—1 反气旋概述 183
14—2 冷高压 184
14—3 副热带高压 188
第十五章 西风带高空天气系统 192
15—1 西风带高空基本环流特征和模型 192
15—2 西风带大型天气系统 193
15—3 急流 198
15—4 西风带中型扰动——短波 201
第十六章 赤道辐合带、东风波、热带云团和季风低压 203
16—1 赤道辐合带 203
16—2 东风波 206
16—3 热带云团 209
16—4 季风低压 210
第十七章 热带气旋 211
17—1 概述 211
17—2 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与季节 211
17—3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和天气结构 213
17—4 热带气旋形成的基本条件 217
17—5 热带气旋的移动 222
17—6 南海台风 229
17—7 船舶测算及避离台风的方法 231
第十八章 雷暴、飑线和龙卷 241
18—1 雷暴 241
18—2 飑线 243
18—3 龙卷 244
第十九章 天气预报原理和方法 246
19—1 概述 246
19—2 天气形势预报的简易方法 248
19—3 数值天气预报 253
19—4 中、长期预报 255
19—5 天气系统的简易预报方法和经验规则 257
19—6 地面大风、海雾和海浪的预报 262
第二十章 气象传真图和气象报告 270
20—1 概述 270
20—2 传真天气图 283
20—3 传真海况图 291
20—4 传真卫星云图 298
20—5 天气报告和警报 302
第二十一章 船舶气象导航 321
21—1 气象导航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 321
21—2 气象导航的基本原理 324
21—3 气象导航的应用 329
第二十二章 世界海洋气候 333
22—1 气候形成的因子和世界气候带 333
22—2 世界海洋气候概况 336
22—3 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常用航海气候资料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