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液 5
1.1 液体的沸点与蒸气压 5
1.1.1 液体的沸点 5
1.1.2 液体的蒸气压 5
1.2 溶液的浓度 6
1.2.1 溶质B的浓度或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 6
1.2.2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B) 7
1.2.3 B的摩尔分数(xB) 7
1.2.4 质量分数(wB) 7
1.3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8
1.3.1 蒸气压下降——Raoult定律 8
1.3.2 沸点升高 9
1.3.3 凝固点下降 11
1.3.4 渗透压 12
思考题 13
习题 13
第1章 检测题 15
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7
2.1 热力学中的常用术语 17
2.1.1 体系与环境 17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17
2.1.3 过程和途径 18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9
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9
2.2.2 内能是状态函数 19
2.2.3 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19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变 19
2.3.1 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与焓变 20
2.3.2 盖斯定律 22
2.4 化学反应的方向 25
2.4.1 反应的自发过程 25
2.4.2 熵和熵变 26
2.4.3 化学反应的判据 27
思考题 31
习题 31
第2章 检测题 33
③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5
3.1 化学反应速率 35
3.1.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35
3.1.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6
3.1.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9
3.1.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
3.2 化学平衡 43
3.2.1 化学平衡 43
3.2.2 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47
3.2.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9
思考题 53
习题 53
第3章 检测题 55
④ 酸碱平衡与沉淀平衡 58
4.1 电解质溶液 58
4.1.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58
4.1.2 强电解质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58
4.1.3 电离度 58
4.2 酸酸理论 59
4.2.1 酸碱质子理论 59
4.2.2 酸碱电子理论 61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62
4.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62
4.3.2 多元弱酸的电离 64
4.4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66
4.4.1 同离子效应 66
4.4.2 缓冲溶液 67
4.4.3 盐效应 68
4.5 盐类水解 69
4.5.1 盐类水解、水解常数 69
4.5.2 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73
4.6 沉淀溶解平衡 74
4.6.1 溶度积常数 74
4.6.2 沉淀的生成 76
4.6.3 分步沉淀 78
4.6.4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78
思考题 80
习题 80
第4章 检测题 82
⑤ 原子结构 85
5.1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85
5.1.1 玻尔模型建立的基础 85
5.1.2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86
5.2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87
5.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87
5.2.2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89
5.3 多电子原子结构 95
5.3.1 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95
5.3.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97
5.4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98
5.4.1 周期 98
5.4.2 族 98
5.4.3 特征电子组态 99
5.5 元素的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99
5.5.1 原子半径 99
5.5.2 原子的电离能 100
5.5.3 原子的电子亲和能 101
5.5.4 元素的电负性 101
思考题 103
习题 103
第5章 检测题 105
⑥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106
6.1 离子键 106
6.1.1 离子键 106
6.1.2 离子的性质 107
6.2 共价键 108
6.2.1 现代价健理论 108
6.2.2 杂化轨道理论 111
6.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15
6.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17
6.4.1 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117
6.4.2 分子间作用力 118
6.4.3 氢键 119
6.5 晶体结构 120
6.5.1 晶体的基本概念 120
6.5.2 离子晶体 121
6.5.3 原子晶体 122
6.5.4 分子晶体 122
思考题 122
习题 123
第6章 检测题 124
⑦ 氧化还原反应 126
7.1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方程式的配平 126
7.1.1 氧化数 126
7.1.2 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 126
7.1.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7
7.2 电极电势 130
7.2.1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与原电池 130
7.2.2 电极电势 131
7.2.3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 132
7.3 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135
7.3.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35
7.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35
7.3.3 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136
7.3.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38
7.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39
7.4.1 能斯特(Nernst)方程 139
7.4.2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40
思考题 142
习题 142
第7章 检测题 145
⑧ 配位化合物 147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47
8.1.1 配合物的定义 147
8.1.2 配合物的组成 147
8.1.3 配合物的命名 149
8.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49
8.2.1 价键理论要点 150
8.2.2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150
8.2.3 高自旋配合物与低自旋配合物 153
8.3 螯合物 153
8.4 配合物的稳定性 154
8.4.1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154
8.4.2 稳定常数的应用 156
8.5 配合物的应用 158
思考题 160
习题 160
第8章 检测题 162
⑨ p区元素 164
9.1 卤素 164
9.1.1 卤素的通性 164
9.1.2 卤素单质 165
9.1.3 卤化氢与氢卤酸 167
9.1.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168
9.1.5 卤化物 172
9.1.6 常用的含卤素药物 173
9.2 氧族元素 173
9.2.1 通性 173
9.2.2 氧和硫的单质 174
9.2.3 过氧化氢 176
9.2.4 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 177
9.2.5 硫的合氧酸及其盐 179
9.3 氮族元素 183
9.3.1 通性 183
9.3.2 氮、磷的单质 184
9.3.3 氮和氢的化合物 185
9.3.4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187
9.3.5 磷的含氧化合物 190
9.3.6 砷、锑、铋的化合物 192
9.4 碳、硅、硼 195
9.4.1 碳、硅、硼的成键特征 195
9.4.2 碳、碳酸、碳酸盐 195
9.4.3 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 198
9.4.4 分子筛 199
9.4.5 硼酸及硼砂 200
9.5 铝、锡、铅 202
9.5.1 通性 202
9.5.2 铝、锡、铅的单质 202
9.5.3 铝的化合物 204
9.5.4 锡铅的化合物 206
⑩ s区元素 209
10.1 氢 209
10.1.1 氢的电子层结构及成键特征 209
10.1.2 氢的性质 209
10.1.3 离子型氢化物 210
10.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11
10.2.1 通性 211
10.2.2 单质的化学性质 212
10.2.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重要化合物 213
⑾ d区和ds区元素 217
11.1 d区和ds区元素通性 217
11.1.1 结构特征 217
11.1.2 原子半径 217
11.1.3 单质的物理性质 218
11.1.4 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218
11.1.5 多种氧化态 219
11.1.6 水合离子的颜色 220
11.1.7 易成配合物 221
11.2 铬和锰的化合物 221
11.2.1 铬的重要化合物 221
11.2.2 锰的重要化合物 223
11.3 铁、钴、镍的化合物 225
11.3.1 铁的重要化合物 225
11.3.2 钴和镍的重要化合物 226
11.4 铂及其配合物 227
11.5 铜和银 228
11.5.1 铜和银的单质 228
11.5.2 铜的重要化合物 229
11.5.3 银的重要化合物 230
11.6 锌和汞 232
11.6.1 锌和汞的单质 233
11.6.2 锌的重要化合物 233
11.6.3 汞的重要化合物 234
⑿ 无机化学实验 237
实验一 酸碱滴定 237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 239
实验三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性质及杂质限度检查 242
实验四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46
实验五 铜、银、锌、镉、汞 248
实验六 氧、硫 253
习题、检测题参考答案 256
第1章 习题 256
第1章 检测题 257
第2章 习题 257
第2章 检测题 258
第3章 习题 259
第3章 检测题 260
第4章 习题 261
第4章 检测题 264
第5章 习题 265
第5章 检测题 266
第6章 习题 266
第6章 检测题 267
第7章 习题 268
第7章 检测题 270
第8章 习题 271
第8章 检测题 273
附录 274
附录一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274
附录二 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276
附录三 标准电极电势 279
附录四 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 285
元素周期表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