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与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548203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各种消毒方法、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分类加以叙述。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消毒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二节 消毒相关概念 4

一、消毒与灭菌 4

二、消毒剂与灭菌剂 4

三、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4

七、强穿透性熏蒸消毒剂与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 5

六、熏蒸消毒 5

五、气体消毒剂与烟雾消毒剂 5

四、抗菌剂与防腐剂(保存剂) 5

八、化学指示剂 6

九、生物指示剂 6

十、有效氯、有效碘和有效溴 6

十一、中和剂 6

十二、菌落形成单位 6

十三、自然菌 6

十四、存活时间 6

二十、生物负载 7

二十一、杀灭作用、抑制作用与抗微生物作用 7

十九、无菌检验 7

二十二、消毒增效剂 7

二十三、预防性消毒与疫源地消毒 7

十七、杀灭率 7

十六、D值 7

十五、杀灭时间 7

十八、灭菌保证水平 7

二十四、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8

二十五、消毒学 8

第三节 消毒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8

第四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 10

一、物理消毒法 10

二、化学消毒法 13

三、生物消毒法 14

第五节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4

一、处理剂量 15

二、微生物污染程度 15

五、酸碱度 16

三、温度 16

四、湿度 16

六、化学拮抗物质 17

七、穿透条件 17

八、表面张力 17

第六节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18

一、明确消毒目的 18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18

三、必要的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 19

四、预防性消毒 19

五、疫源地消毒 19

六、对消毒人员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0

第二章 常用的物理消毒法 22

第一节 热力消毒与灭菌 22

一、干热消毒与灭菌 23

二、湿热消毒与灭菌 24

三、压力蒸汽灭菌应注意的问题 29

第二节 紫外线消毒 30

一、紫外线 30

二、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的特点 30

三、紫外线杀菌机理 32

四、紫外线消毒装置 32

五、影响紫外线杀菌效果的因素 34

六、紫外线消毒的应用 35

七、紫外线消毒的注意问题 37

第三节 电离辐射消毒 37

二、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38

一、电离辐射消毒的优点 38

三、影响电离辐射杀菌效果的因素 39

四、电离辐射的应用 40

五、辐照杀菌处理的注意事项 41

第四节 微波消毒 41

一、微波的基本概念 41

二、微波消毒设备 42

三、微波的杀菌机理 44

四、微波的杀菌作用 44

五、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 46

六、微波消毒的应用 48

七、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 52

第五节 等离子体消毒与灭菌 55

二、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 56

一、等离子体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 56

三、等离子体的发生原理 57

四、等离子体的消毒与灭菌设备 57

五、等离子体的杀菌作用 59

六、等离子体的杀菌机制 61

七、等离子体在消毒与灭菌技术的应用范围 62

八、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 63

第六节 过滤除菌 64

一、过滤除菌设备与方法 64

二、过滤除菌机制 66

三、过滤除菌的应用 67

三、按化学性质分类 70

二、按杀菌作用强弱分类 70

一、按物理状态分类 70

第三章 常用化学消毒剂 70

第一节 卤素类消毒剂 71

一、含氯消毒剂 71

二、碘类消毒剂 75

三、甲基海因卤化衍生物 76

第二节 醛类消毒剂 78

一、甲醛 78

二、戊二醛 80

第三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83

一、过氧乙酸 83

二、过氧化氢 87

三、臭氧 88

四、二氧化氯 90

五、过氧戊二酸 94

第四节 烷基化气体消毒剂 95

一、环氧乙烷 95

二、乙型丙内酯 97

三、环氧丙烷 97

四、溴化甲烷 97

第五节 醇类消毒剂 98

一、乙醇 98

二、异丙醇 99

第六节 酚类消毒剂 100

一、苯酚 100

三、卤化酚类消毒剂 101

二、煤酚皂 101

四、邻苯基苯酚 102

第七节 季铵盐类消毒剂 102

一、苯扎溴铵 102

二、度米芬 104

三、消毒净 104

四、双链季铵盐消毒剂 104

第八节 双胍类消毒剂 105

第九节 复方消毒剂 107

一、复方含氯消毒剂 108

二、含碘类复方消毒剂 108

三、季铵盐类复方消毒剂 108

六、中草药复方消毒剂 109

五、醇类复方消毒剂 109

四、醛类消毒剂 109

第十节 其他化学消毒剂 110

一、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 110

二、三氯羟基二苯醚 111

三、高锰酸钾 111

四、酸碱消毒剂 112

五、重金属离子 112

六、邻苯二醛 112

第四章 医院感染与消毒 113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现状 113

一、医院感染现状 113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14

二、医院感染分类 114

一、感染源 115

二、传播途径 115

三、易感人群 117

四、流行特征 117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 117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17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18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119

第四节 医院消毒 119

一、医院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19

二、医院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方法 123

一、疫源地消毒的意义 142

二、定义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第五章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 142

三、疫源地消毒工作的组织 143

第二节 疫源地消毒的分类 143

一、根据消毒组织和技术措施分类 143

二、根据消毒处理时间分类 144

三、根据消毒范围分类 144

第三节 疫源地消毒原则 145

一、消毒时间的确定 145

二、消毒范围和对象的确定 145

三、消毒方法的选择 146

一、医院疫源地消毒 148

第四节 疫源地消毒的基本要求 148

六、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相结合 148

五、个人防护原则 148

四、对疑似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处理 148

二、疫点的随时消毒 151

三、疫点的终末消毒 151

第五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的应用 153

一、疫源地常用的消毒方法 153

二、消毒剂的应用 155

第六节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161

一、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处理 161

二、特殊场所消毒的特点 164

第六章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一、含氯消毒剂 167

第二节 饮用水消毒剂 167

二、含碘消毒剂 168

三、含溴消毒剂 169

四、卤间化合物 169

五、二氧化氯 169

六、O3 169

七、高锰酸钾 169

八、银和铜 169

第三节 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因素 170

一、消毒剂量 170

二、pH值 170

一、氯化消毒 171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的消毒 171

五、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71

四、有机物 171

三、水温 171

二、氯胺消毒 174

三、二氧化氯(ClO2)消毒 175

四、臭氧消毒 177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的消毒 178

一、井水消毒 178

二、泉水、河水、湖水、塘水的消毒 179

第六节 二次供水的消毒 179

第七节 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 180

一、洪涝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 180

二、干旱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 181

第八节 饮用水消毒效果的评价及检测方法 182

一、细菌总数 182

三、地震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 182

二、总大肠菌群 183

三、粪大肠菌群 184

四、剩余消毒剂浓度 184

第七章 餐饮具的消毒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第二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 187

一、物理消毒法 187

二、化学消毒法 188

三、洗碗机消毒方法 191

三、消毒设备和消毒剂 192

二、操作人员 192

一、操作环境 192

第三节 餐饮具消毒的影响因素 192

四、消毒程序 193

五、保洁 194

六、一次性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195

第四节 餐饮具消毒的评价方法 195

一、感官指标 195

二、理化和细菌指标 195

三、采样与检验的方法 196

第八章 相关场所的消毒 198

第一节 学校、托幼机构的消毒 198

一、空气消毒 199

六、衣服和被褥、毛巾等纺织品消毒 200

五、饮水机消毒 200

三、餐饮具的消毒 200

四、生活饮用水消毒 200

二、物品及物体表面消毒 200

七、供风设备和通风管道的消毒 201

八、卫生间、厕所消毒 201

九、手的清洗消毒 201

十、学习用具消毒 201

第二节 交通工具及候车(船、机)厅的消毒 202

一、空气消毒 202

二、物体表面及有关设施、物品的消毒 202

六、床上用品[被套、床单、枕巾(套)、毛巾等]消毒 203

五、饮水机消毒 203

四、生活饮用水消毒 203

三、餐饮具消毒 203

七、卫生间、厕所消毒 204

第三节 文化娱乐场所的消毒 204

一、基本要求 204

二、空气消毒 204

三、公共物体表面消毒 205

四、餐饮具及茶具消毒 205

五、生活饮用水消毒 205

六、面巾、座位套消毒 205

七、卫生间、厕所消毒 206

第四节 宾馆、旅店的消毒 206

一、客房清洁和消毒 206

三、茶具、酒具、口杯的消毒方法 208

二、卫生间消毒 208

四、床上用品及其他布草类的消毒 209

五、普通旅店的脸盆、脚盆、拖鞋的消毒 210

六、宾馆、旅店内餐饮场所及餐饮具的消毒 210

七、生活饮用水消毒 210

八、草(凉)席、竹席、枕席消毒 210

第五节 美容美发店的消毒 210

一、空气的消毒 211

二、物体表面消毒 212

三、理发美容工具的消毒 212

第六节 游泳场馆的消毒 213

一、空气消毒 213

三、池水消毒 214

二、物体表面消毒 214

四、茶具消毒 215

第七节 家庭的消毒 216

一、家庭环境消毒 216

二、物品的消毒 218

三、婴幼儿的玩具消毒 218

四、书籍、纸张与文件的消毒 219

五、家庭厨房、餐具的消毒 219

六、物体表面消毒 220

七、手的清洁和消毒 220

八、空调与冰箱 221

九、电话机、电脑的消毒 221

十、宠物的消毒 221

一、公共浴池的类型 222

十一、卫生间的消毒 222

第八节 洗浴场所的消毒 222

二、基本卫生要求 224

三、消毒 224

第九章 血液及其制品的消毒 226

第一节 血液成分制品消毒的特点 226

第二节 物理消毒法 227

一、热力 227

二、辐射 228

三、过滤 229

四、洗涤 230

第三节 化学消毒法 230

第五节 协同消毒法 231

第四节 免疫中和消毒法 231

一、有机溶剂加洗涤剂 232

二、光化学消毒 233

三、紫外线加乙型丙内酯 235

第六节 不同血液成分的消毒方法比较 236

第十章 生物战剂污染的消毒 239

第一节 消毒的任务与原则 241

一、消毒的任务 241

二、洗消的时机 242

三、洗消的范围 242

四、洗消注意事项 243

第二节 人员与各类物品的消毒方法 243

一、人员的洗消 243

三、服装与装具的消毒 245

二、军马、军犬等的洗消 245

四、食物和餐具的消毒 247

五、饮水消毒 247

六、房屋消毒 248

七、室外地面消毒 250

八、武器与技术装备的洗消 251

九、敌投昆虫与其他媒介物的消毒 252

十、生物弹与弹坑的消毒 253

第十一章 重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 254

第一节 嗜肺军团杆菌的传播与消毒 254

一、病原学 255

二、流行病学 256

三、预防和消毒 25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与消毒 258

一、病原学 259

二、流行病学 260

三、预防和消毒 261

第三节 霍乱弧菌的传播与消毒 268

一、病原学 268

二、流行病学 270

三、预防和消毒 271

第四节 沙门氏菌的传播与消毒 274

一、病原学 274

二、流行病学 275

三、预防和消毒 276

一、病原学 278

第五节 痢疾杆菌的传播与消毒 278

二、流行病学 279

三、预防和消毒 280

第六节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传播与消毒 280

一、病原学 280

二、流行病学 281

三、预防和消毒 282

第七节 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传染与消毒 284

一、病原学 285

二、流行病学 286

三、隔离、预防和消毒 287

四、应注意的问题 294

第八节 肝炎病毒的传播与消毒 294

一、肠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消毒 295

二、肠道外传播病毒性肝炎的消毒 300

第九节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与消毒 308

一、病原学 308

二、流行病学 309

三、预防和消毒 312

第十节 性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 316

一、淋病奈瑟菌 316

二、杜克雷嗜血杆菌 317

三、梅毒螺旋体 318

四、预防和消毒 319

第十一节 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相关病毒的传播与消毒 320

一、病原学 320

三、预防和消毒 321

二、流行病学 321

第十二章 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322

第一节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 322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322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325

第二节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327

一、物理监测法 327

二、化学监测法 328

三、生物监测法 329

第三节 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的监测 330

一、仪器监测法 330

二、化学监测法 330

三、生物指示物监测法 330

第四节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331

一、常规监测法 332

二、无菌试验法 332

三、热原检查法 334

第五节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 339

一、采样方法 339

二、检测方法 340

三、结果判定 345

四、注意事项 346

第六节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346

一、采样方法 346

二、检测方法 347

三、结果判定 348

一、采样方法 349

四、注意事项 349

第七节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349

二、检测方法 350

三、结果判定 351

四、注意事项 352

第八节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 352

一、采样方法 353

二、检测方法 353

三、结果判定 353

四、注意事项 353

第九节 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监测 353

一、污水总余氯量的检测方法 354

二、污水臭氧余量的测定方法 355

三、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356

第十节 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 357

一、消毒液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357

二、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 358

第十一节 餐具消毒效果的监测 367

一、采样和检测方法 368

二、结果判定 368

第十二节 其他消毒效果的监测 368

一、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的监测 368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68

三、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的监测 369

四、洗衣房衣物消毒效果的监测 369

五、结核杆菌污染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 370

主要参考文献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