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牛的品种及其利用 1
一、地方品种 1
(一)黄牛 1
(二)水牛 4
(三)牦牛 8
二、培育品种 9
(一)中国黑白花奶牛 9
(二)三河牛 10
三、引入品种 10
(一)西门塔尔牛 10
(二)短角牛 11
(三)夏洛来牛 12
(四)海福特牛 12
(五)安格斯牛 13
(六)摩拉水牛 13
第二章 牛的选育方法 15
一、选种的项目及其鉴定方法 15
(一)外形鉴定 15
(二)生产性能评定 21
(三)系谱鉴定 25
(四)后裔鉴定 27
二、选配的方法 30
(一)品质选配 30
(二)亲缘选配 31
三、体重估测和个体编号 34
(一)体重估测 34
(二)个体编号 35
四、生物统计学的应用 36
第三章 牛饲料的分类、加工调制、开发利用和营养价值评定 49
一、饲料的分类 49
(一)粗饲料 49
(二)青饲料 50
(三)青贮饲料 51
(四)能量饲料 51
(五)蛋白质饲料 53
(六)矿物质饲料 55
(七)添加剂饲料 55
二、饲料的加工调制 56
(一)晒干和贮藏 56
(二)青贮 58
(三)氨化 59
(四)切短、切碎和粉碎 61
(五)蒸煮和浸泡 61
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62
(一)草地的合理利用和改良 62
(二)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 64
四、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65
(一)化学分析 66
(二)消化试验 67
(三)平衡试验 67
(四)饲养试验 68
第四章 牛的营养需要、饲养标准和日粮配合 69
一、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69
(一)口腔 69
(二)胃 69
(三)反刍 71
(四)食道沟反射 72
(五)前胃的消化作用 72
(六)小肠的消化作用 75
(七)大肠的消化作用 75
二、牛的营养需要 76
(一)维持的营养需要 76
(二)泌乳的营养需要 77
(三)生长的营养需要 79
(四)繁殖的营养需要 81
(五)肥育的营养需要 88
三、牛的饲养标准和日粮配合 90
(一)饲养标准 90
(二)日粮配合 91
第五章 牛的饲养管理 94
一、奶牛的饲养管理 94
(一)犊牛和后备母牛 94
(二)成母牛的饲养技术 100
(三)分群饲养和完全日粮的应用 116
二、牛奶含脂率的变化及其饲养对策 123
(一)影响牛奶含脂率变化的因素 123
(二)防止和纠正牛奶含脂率降低的饲养对策 127
三、肉牛的饲养管理 127
(一)肉牛的生产和饲养方式 128
(二)肉用母牛及其后备母牛的饲养 129
(三)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 134
(四)生长肥育肉牛的饲养管理 137
四、公牛的饲养 141
第六章 牛的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 144
一、牛的生殖生理 144
(一)母牛的发情 144
(二)适时配种 149
(三)妊振 152
(四)分娩 158
二、牛的繁殖技术 161
(一)母牛发情鉴定 161
(二)输精技术 164
(三)妊娠诊断 169
(四)繁殖新技术 172
三、牛的繁殖障碍 176
(一)种公牛的繁殖障碍 176
(二)母牛的繁殖障碍 179
四、提高牛的繁殖力 182
(一)有关繁殖率的计算方法 182
(二)影响繁殖力的主要因素 183
(三)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185
第七章 牛场的建设和环境管理 189
一、场址的选择 189
(一)地形地势 189
(二)土壤 190
(三)水源 190
(四)饲料饲草的来源 190
(五)交通运输和防疫 191
二、场区的规划和平面布局 191
(一)场区的规划 191
(二)场区的平面布局 192
三、牛舍 192
(一)牛舍的结构 193
(二)牛舍内的平面布置 194
(三)牛舍内的主要设施 196
(四)牛舍的种类 199
四、牛场配套设施 199
(一)防疫设施 199
(二)运动场 200
(三)运动场围栏 200
(四)凉棚 201
(五)补饲槽和饮水槽 201
(六)兽医室、人工授精室 202
(七)挤奶台 202
五、牛场的绿化 202
第八章 奶牛场的经营管理 204
一、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 204
二、生产管理 206
三、财务管理 208
(一)认真贯彻经济核算制 209
(二)做好当年的经济核算工作 209
(三)成本核算 212
(四)盈利核算 214
(五)积极开展企业经济分析活动 216
四、饲料管理 217
(一)因地制宜,大力开发饲料资源 217
(二)制订全年饲料计划 218
(三)饲料的采购和保管 219
(四)饲料的合理分配 220
(五)定期考核饲料利用效果 221
五、技术管理 221
(一)编制牛群的合理结构方案 222
(二)编制全年牛群周转计划 222
(三)编制全年产乳计划 223
(四)编制劳力计划 225
(五)编制育种方案 229
(六)编制配种、繁殖计划 230
(七)乳牛场各月管理大致计划 231
第九章 奶牛场的防疫卫生和牛常见病 234
一、奶牛场的防疫卫生 234
(一)传染病的防疫工作 234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235
(三)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237
(四)乳房、蹄部的卫生保健 238
二、牛常见病 239
(一)食道阻塞 239
(二)前胃弛缓 241
(三)瘤胃臌气 242
(四)瓣胃阻塞 243
(五)瘤胃积食 244
(六)真胃溃疡 245
(七)真胃变位 246
(八)真胃扭转 248
(九)创伤性网胃炎 249
(十)胃肠炎 250
(十一)腹膜炎 251
(十二)肝脓肿 253
(十三)脂肪肝 253
(十四)感冒 255
(十五)支气管肺炎 255
(十六)大叶性肺炎 257
(十七)中暑(日射病和热射病) 258
(十八)骨软病 259
(十九)佝偻病 261
(二十)水牛血红蛋白尿 262
(二十一)醋酮血症 263
(二十二)瘤胃酸中毒 264
(二十三)有机磷化合物中毒 266
(二十四)氢氰酸中毒 267
(二十五)亚硝酸盐中毒 268
(二十六)甘薯黑斑病中毒 268
(二十七)流产 270
(二十八)胎衣不下 271
(二十九)子宫脱出 273
(三十)子宫扭转 274
(三十一)卵巢静止和萎缩 276
(三十二)卵巢囊肿 276
(三十三)持久性黄体 278
(三十四)子宫内膜炎 279
(三十五)生产瘫痪 280
(三十六)乳腺炎 282
(三十七)肝片形吸虫病 284
(三十八)巴贝斯焦虫病 285
(三十九)无浆体病(边虫病) 286
(四十)腐蹄病 287
(四十一)结核病 288
(四十二)布氏杆菌病 289
(四十三)流行热 290
(四十四)冬痢 292
(四十五)犊牛下痢 293
第十章 牛乳的组成、性质及其加工 295
一、牛乳的组成 295
(一)乳的概念 295
(二)影响牛乳组成的因素 296
(三)常乳和异常乳 297
二、牛乳的性质 301
(一)牛乳组成的理化性质 301
(二)牛乳的物理性状 307
(三)牛乳中微生物的理化性质 311
三、牛乳的加工 316
(一)牛乳的净化 316
(二)牛乳的冷却 317
(三)牛乳的贮存 318
(四)消毒牛乳的加工过程 318
附录 324
一、牛主要的正常生理指数 324
二、中国黑白花奶牛GB3157-82 326
三、奶牛饲养标准ZBB43007-86 330
四、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360
五、牛冷冻精液GB4143-84 369
六、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86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