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脏解剖与生理的研究 1
第一节 心脏的内构 1
一、心腔的形态结构 1
二、心脏的间隔 2
三、心壁的构造 3
第二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 3
第三节 心脏的血液供应及回流 5
一、心脏的动脉 5
二、心脏的静脉 6
三、心脏的淋巴 6
第四节 心脏的神经 6
第五节 心脏的生物力学 7
第六节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 8
一、内向电流通道 8
二、外向电流通道 9
第二章 心电学检查 12
第一节 心电图 12
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12
二、正常心电图 12
三、房室肥大 13
四、心肌梗死 15
五、心律失常 19
六、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25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 27
一、DCG导联系统 27
二、DCG机的种类 27
三、DCG的临床应用 28
第三节 心率变异性 30
一、HRV的分析方法 30
二、HRV的临床应用 31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第四节 心室晚电位 31
一、晚电位记录方法 32
二、晚电位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32
三、晚电位的诊断标准 32
四、晚电位检查的适应证 33
五、晚电位的临床意义 33
第三章 心血管病的超声诊断现况 34
第一节 Voxel模型动态超声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34
一、历史回顾 34
二、三维重建的原理 35
三、三维重建方法 36
四、临床应用 39
五、三维重建与二维超声显象比较 43
六、局限性和展望 44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46
一、检查方法 48
二、用于心脏患者术前诊断 48
三、在术中监测及手术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53
四、TEE检查的并发症 57
五、术中TEE显象与心外膜超声心动图的比较 57
第三节 血管腔内超声 60
一、血管腔内超声显象 61
二、心腔内超声显象 70
三、冠脉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 73
第四章 心血管病的特殊放射学和磁共振检查 86
第一节 心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86
一、心血管造影轴位投照 86
二、数字减量血管造影术 86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87
一、常规CT扫描 87
二、螺旋CT扫描 88
三、电子束体层成象系统(超高速CT) 88
第三节 磁共振成象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88
一、磁共振成象技术简介 88
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89
第五章 心血管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91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与心脏作功 91
一、首次通过法 91
二、平衡法 91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 94
一、心肌灌注显象 94
二、急性心肌坏死灶显象 96
第三节 常规核心脏显象临床应用要点 96
第四节 正电子断层显象(PET)与心肌活力估测 99
第六章 介入性心脏导管诊断和治疗技术 101
第一节 漂浮心导管术的临床应用 101
一、原理和结构 101
二、指征 102
三、操作步骤 102
四、并发症 103
五、临床意义 103
第二节 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术 103
一、原理和结构 104
二、指征 105
三、操作步骤 106
四、并发症 107
五、临床意义 108
第三节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的植入 109
一、仪器和设备 110
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110
第四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旋切术与旋磨术 117
一、定向冠脉内旋切术 117
二、冠脉内旋磨术 118
三、冠脉腔内斑块旋吸术 119
四、冠脉内低速旋切系统 119
第五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激光成形术 121
一、热激光(连续波激光)和准分子激光(脉冲波激光) 121
二、经皮冠状动脉内脉冲染料激光溶栓术 125
第六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超声血管成形术 127
一、原理 128
二、安全性 128
三、仪器和导管 129
四、操作方法 130
五、应用指征 130
六、实验研究 130
七、临床研究 134
八、并发症 135
九、术后处理 135
十、局限性 136
第七节 心脏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疗 137
一、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137
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145
三、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146
四、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 148
第八节 冠状动脉支架 149
一、冠状动脉支架的分类与设计 150
二、新型冠状动脉支架 153
三、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154
四、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定量分析在支架术中应用的价值 157
五、支架内再狭窄 158
第七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160
一、心脏传导系统及其电生理 160
二、His束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161
三、窦房结功能测定 162
四、房室结功能测定 162
五、房室结双径路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 163
六、Jame纤维(L-G-L综合征) 163
七、Mahaim纤维(变异型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电生理特性 163
八、Kent束(典型的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164
九、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 165
十、房扑的电生理检查 165
十一、房颤的电生理检查 166
第八章 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电复律 167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 167
一、心脏起搏及其进展 167
二、永久性起搏治疗指征及其扩大 174
三、起搏器类型的合理选择 175
四、起搏并发症及防治 176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 176
一、原理 177
二、装置 177
三、适应证 177
四、禁忌证 178
五、电复律方法 178
六、复律后的维持与复发 179
七、并发症及处理 179
第九章 心源性猝死的新概念、新理论 181
第一节 新概念 181
一、定义 181
二、流行病学 182
三、病因学 182
四、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 183
五、心源性猝死的病理解剖 184
六、临床表现 184
七、诊断 184
第二节 心跳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185
第三节 现代临床复苏术 186
一、基础生命抢救(BLS) 186
二、进一步生命抢救(ALS) 188
三、持续生命支持(PLS) 191
四、复苏术中几种新观点 192
五、复苏术引起的并发症 192
六、复苏有效指标 193
七、复苏失败的原因 193
八、何时终止复苏术 193
第四节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194
第十章 心力衰竭与休克 197
第一节 心力衰竭 197
第二节 休克 220
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及其治疗 236
第一节 心脏起搏治疗术 236
一、临时人工心脏起搏 236
二、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237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和除颤治疗 239
第三节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 241
一、射频消融治疗的指征 241
二、操作步骤 242
第四节 经皮心导管电消融治疗严重心律失常 247
一、适应证 248
二、操作步骤 248
三、操作方法 249
四、并发症 249
第五节 激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250
第六节 经皮冠状动脉内化学消融 250
第七节 外科手术治疗心律失常 251
一、室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 251
二、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253
三、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254
第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 255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作用原理 255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255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256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256
第九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259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59
二、房室传导阻滞 260
第十节 过早搏动的药物治疗 262
一、室上性早搏 262
二、室性早搏 263
第十一节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264
一、窦性心动过速 264
二、房性心动过速 265
三、心房扑动 266
四、心房颤动 267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68
六、室性心动过速 269
七、心室扑动和颤动 270
第十二章 心脏瓣膜病 272
一、病因的认识 272
二、诊断及瓣膜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 274
三、心脏瓣膜病治疗的进展 277
四、心脏瓣膜病的预后 280
五、瓣膜病合并冠心病 280
第十三章 高血压病 282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 282
第二节 高血压病的诊断 284
第三节 高血压病的治疗 289
一、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289
二、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291
三、利尿剂降血压的评价 292
四、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研究 293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95
六、咪唑啉受体拮抗剂 296
七、其他降血压药 297
第四节 高血压病的预防 297
第五节 高血压急症 299
一、分类 299
二、高血压危象发病机制 299
三、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301
第六节 继发性高血压 303
一、激素、体液因素与高血压 304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308
第十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2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320
一、病因和发病情况 320
二、发病机制 325
三、病理 328
四、临床分期和分类 330
五、临床表现 331
六、实验室检查 331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333
八、预后 333
九、防治 33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39
一、流行病学 34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342
三、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342
四、临床类型 345
五、诊断标准和方法 345
第三节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47
一、临床表现 347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347
三、预后与防治 351
第四节 心绞痛 351
一、发病机制 351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352
三、临床表现和分型 35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57
五、预后 359
六、防治 359
第五节 心肌梗死 363
一、发病情况 364
二、发病机制 365
三、病理解剖 366
四、病理生理 367
五、临床表现 367
六、实验室检查 368
七、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 369
八、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和血池显象 373
九、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74
十、诊断和鉴别诊断 375
十一、并发症 375
十二、预后 377
十三、防治 377
第六节 缺血性心肌病 383
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384
二、临床表现 38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385
四、预后 385
五、防治 385
第七节 冠心病猝死 386
一、病理 387
二、发病机制 387
三、临床表现 387
四、防治 387
第十五章 肺栓塞与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389
一、病因 389
二、病理 390
三、病理生理 390
四、临床表现 392
五、实验室检查 39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395
七、治疗 395
八、预防 396
九、预后 396
第十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 398
一、新生儿心脏外科不断发展和完善 398
二、Ⅰ期根治性手术更多地替代了姑息性手术 398
三、复杂心脏病手术矫治成功率逐步提高 398
四、介入治疗及微创心脏手术 399
五、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399
第十七章 心肌病 403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403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408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 409
第四节 右心室心肌病 411
第十八章 病毒性心肌炎 416
一、发病机制新认识 416
二、临床表现及预后 419
三、病原学检查 420
四、心肌损伤指标 421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炎的进展 421
六、放射性核素对心肌炎的检查 423
七、磁共振诊断心肌炎 424
八、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探讨 425
九、有关心肌炎治疗的进展 426
第十九章 心包疾病 432
第一节 心包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432
第二节 心包炎的病程演变 432
一、急性纤维素性(干性)心包炎 432
二、心包渗液和心脏压塞 434
三、缩窄性心包炎 436
第三节 心包疾病的病因类型 439
第二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442
一、病因 442
二、病理 443
三、临床表现 444
四、并发症 445
五、特殊类型 446
六、实验室检查 447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448
八、治疗 450
九、预防 451
第二十一章 妊娠、手术、全身性疾病与心脏病 453
第一节 心脏病与妊娠 453
一、正常妊娠和分娩时的循环生理改变 453
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 454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 455
四、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457
五、围生期心肌病 457
第二节 心脏病与手术 459
一、手术对心脏的影响 459
二、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 461
第三节 心脏病与全身性疾病 462
一、糖尿病与心脏病 463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脏病 466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心脏病 468
第二十二章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分离 470
第一节 主动脉窦动脉瘤 470
第二节 主动脉瘤 472
第三节 主动脉夹层分离 477
第二十三章 其他心脏病 485
第一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 485
第二节 高原性心脏病 487
第三节 放射性心脏病 491
第四节 高动力性循环 491
第五节 低血压 492
第六节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494
第七节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496
第八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 497
第九节 心脏肿瘤 498
一、症状表现 498
二、常见的心脏肿瘤 499
第十节 心脏移植的内科问题 502
一、心脏移植的发展史 502
二、受心者的选择 503
三、供心者的选择 503
四、手术前准备 504
五、手术后并发症 504
六、手术后的长期处理 505
第二十四章 电脑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508
一、概述 508
二、计算机自动诊断心电图 509
三、动态心电图 513
四、心室晚电位 514
五、心率变异性 515
六、QT离散度分析 517
七、动态血压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