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7
第二章 「现代诗」诗学的启航点——「现代派论战」重探 15
第一节 现代主义概念的兴起 17
第二节 现代派理论的提出 21
第三节 再论横的移植 28
第四节 再论纵的继承 33
第五节 新民族诗型的提出 38
第六节 小结 44
第三章 台湾本土诗学的建立(上):七○年代《笠》诗论研究 51
第一节 创造性的现实诗学——本质论 53
第二节 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论 63
第三节 image的浓缩与发展——意象论 71
第四节 小结 79
第四章 台湾本土诗学的建立(中):八○年代《笠》诗论研究 83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艺术导向 85
第二节 以语言思考的语言论 92
第三节 意象论 99
第四节 诗史观 106
第五节 小结 113
第五章 台湾本土诗学的建立(下):九○年代《笠》诗论研究 123
第一节 前言 123
第二节 具备高度现代性的现实主义精神 124
第三节 母语建设论 131
第四节 诗史观 138
第五节 小结 143
第六章 都市书写的趋向(上):九○年代台湾现代诗都市主题的多向变奏 145
第一节 现代诗都市主题义界 146
第二节 年度诗选选诗的观察整理(同题与组诗计为一首) 149
第三节 九○年代台湾现代诗都市主题的多向变奏 151
第四节 小结 173
第七章 都市书写的趋向(下):九○年代「新世代诗人」都市诗的空间想像 175
第一节 居住空间 176
第二节 移动空间 182
第三节 流动空间 186
第四节 活动(消费)空间 191
第五节 停泊空间 195
第六节 小结——虚拟空间与其他 199
第八章 数位时代的来临(上)——论九○年代网路诗界的发声 207
第一节 网路诗界的场域 207
第二节 网路诗的写作与特色 209
第三节 网路写手的出柜策略 215
第四节 小结 217
第九章 数位时代的来临(下)——八○与九○年代诗社群比较研究 219
第一节 诗史与社群的构成 221
第二节 八○年代「诗文学联邦」的众声喧哗 224
第三节 往九○年代转向的契机:网路与诗 234
第四节 九○年代「诗文学邦联」的结盟与不安 241
第五节 小结 248
第十章 典律的生成(上)——论「十大诗人票选」 253
第一节「十大诗人」的票选 254
第二节「网路百大诗人」的抵拒与嘲弄 263
第三节 网路与平面票选之比较 268
第十一章 典律的生成(下)——两大报文学奖新诗奖得奖主题研究 271
第一节 前言 271
第二节 联合报文学奖新诗奖得奖主题 273
第三节 时报文学奖新诗奖得奖主题 282
第四节 小结——两大报新诗奖得奖作品主题比较 296
第十二章 变奏的众声——2000年迄今情诗书写初探 299
第一节 抒情融入理知的哲思 299
第二节 孤独荒芜的私语空间 304
第三节 解消父权的情欲流动 311
第四节 华丽苍凉的记忆叙事 317
第五节 小结 324
第十三章 结论——「新世代」定义的再商榷 327
参考书目与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