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市场 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维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0039266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市场化为框架,以中国农村工业的兴衰史为主线索来研究当代农村。作者指出,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基层政权承担了国家不可能承担的责任,为中国农民走向市场架起了一座精致的桥梁,扮演了市场中介的角色。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早已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同爆发农民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因果关系。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中国的市场化在农村没有引发普遍的农民抗议运动,反而促成了中国特有的“乡村工业”。而且,新兴的乡村工业也没有催生早期欧美式的工人运动。相反,市场化时代的小农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了重大贡献。为什么?潘维以市场化为框架,以中国农村工业的兴衰史为主线索来研究当代农村。他指出,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基层政权承担了国家不可能承担的责任,为中国农民走向市场架起了一座精致的桥梁,扮演了市场中介的角色。在基层政权的带领下,亿万农村人以小型农村集体为单位,扶老携幼闯荡工业市场,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赢得了全世界市场对手的尊重,换取了本地社区的文明与进步,乃至全中国的稳定和繁荣。一个地区的基层政权能否扮演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介,决定这个地区的农民在市场中的命运。农民在市场中的不同命运则决定中国社会的现状。潘维指出,

第一章 绪论 5

一农村集体,乡镇企业及产权 8

图表目录 9

1-1: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978—2001) 9

1-2:乡镇企业的类型及基本数据(1994) 10

1-3: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业产值(1990—1994) 11

二全书章节介绍 17

三资料来源 22

第二章 市场化与农民 25

一国家与社会两分法 26

二“市场化”框架里的农村基层政权 32

(一)市场化与受掣肘的国家 33

(二)市场化与瘸腿的私有经济 39

(三)市场化与健全的农村集体 42

三市场化与市场中介 56

2-1:中国粮食产量(1950—2002) 59

第三章 农村的社会主义传统 62

一公社企业的兴衰 64

(一)公社企业的兴起:激进主义 64

(二)公社企业的衰落:粮食生产的失败 67

二社队企业的兴起 70

(一)成就 70

(二)以往的解释 72

三社会主义传统 74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 75

(二)社队企业与农村大集体 81

3-1:人民公社的核算单位(1962—1978) 82

(三)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模式 84

(四)工业集体与粮食 87

四“河边”的危机 91

3-2(1):社队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1978—1994) 99

3-2(2):乡镇企业的发展(1995—2002) 100

五小结 102

第四章 进入市场的农民——输家 104

一仁寿事件 105

(一)概况 106

(二)213国道 107

(三)前奏 109

(四)事件爆发 114

二失败的中介 118

(一)个体农民的自助 121

(二)半瘫痪的仁寿基层政权 123

三生产责任制、农村干部、乡镇企业及市场化 130

(一)生产责任制 132

(二)生产责任制、农村干部和乡镇企业 135

(三)乡镇企业与市场化 139

4-1:江苏、安徽、四川三省农村工业发展之比较 139

四小结 144

附录:小岗农民访谈录(陈窗曾德方) 148

第五章 进入市场的农民——赢家 162

一争夺工业资源 166

(一)获取资金 167

(二)获取技术 171

(三)腐蚀计划体制 174

(四)行政资源的商业化 180

二集体竞争的优势 188

(一)“回到未来”的村庄(江苏) 190

(二)“回到未来”的村庄(山西) 198

(三)“回到未来”的村庄(陕西) 203

(四)“回到未来”的村庄(河南) 207

三小结 219

第六章 同一主题内的变奏曲 224

一关于例外 226

(一)温州的家庭作坊与基层政权 226

(二)珠江三角洲与香港 235

(三)苏南与上海 240

二四种中介模式及其社会结果 243

6-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四个典型地区 245

(一)温州的农村社会 246

6-2:苍南县和全国教育水平比较 249

(二)四川盆地的农村社会 255

6-3:B乡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260

6-4:W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四川省和全国的比较(1991—1994) 272

(三)珠江三角洲的农村社会 277

6-7:广东和江苏乡镇企业的出口(1994) 278

6-6:广东和江苏乡镇企业(1994) 278

6-5:广东和江苏概况 278

(四)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社会 286

三苏南地区的私有化躁动 303

四小结 316

第七章 乡镇企业死了,乡镇企业万岁 320

(一)“转制”是政策的结果 322

一“转制”是政策的结果 322

(二)“转制”的非意识形态原因 326

7-1:江苏和浙江乡镇企业工业比重示意图(1994) 327

7-2:江苏和浙江乡镇企业工业比重示意图(2001) 328

7-3:乡镇企业流动资产拖欠比例(1993—2000) 330

二导致政策的意识形态 331

7-4:全国乡镇企业发展速度(1991—2002) 333

7-6:村办企业发展速度(1991—1995) 334

7-5:乡办企业发展速度(1991—1995) 334

7-7:私营企业发展速度(1991—2001) 335

(一)关于乡镇企业的亏损与负债 336

7-8:集体、私营企业亏损状况比较(1992—2001) 338

7-9:乡镇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1991—2001) 340

(二)关于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基层政权的干预 343

7-10:农村人均纯收入(1978—2002) 348

7-11: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比例(1991—2001) 350

7-12:农村人均乡镇企业劳动报酬(1985—1999) 350

7-13:乡镇企业单位数(1990—2001) 351

7-14:优胜村的社区支出 353

(三)关于“灰色”市场 362

(四)关于支持私有化的案例 365

三乡镇企业万岁 366

第八章 结论 374

一中国农村“市场化”的政治学 374

二中国农村的未来 380

8-1:改制前的农民与市场 381

8-2:改制后的农民与市场 382

8-3:未来的农民与市场 383

三本书结论的启示 384

附录:乡镇企业之后的“三农”问题 397

文献索引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