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气与人体 1
(一)气的一般认识 1
(二)人体气的生成与功能 1
(三)摄生中的气 4
(四)“气”在人体的表现 8
(五)气是养生的保证 10
(六)气道 12
1、立式 15
2、卧式 15
3、坐式 15
①普通坐法 16
②静坐摄生法 16
4、功法的说明 18
5、练功时的注意事项 18
(七)气是中医的基础 19
第二部分 诊察 25
(一)气息诊察 25
1、体触法 25
①手感法 25
②体感法 26
2、目察法 26
3、透视法 27
4、嗅察法 27
(二)脏象诊察 28
1、头发 29
2、前额 31
3、眉毛 31
4、眼睛 32
5、鼻子 33
6、嘴 34
7、耳 34
8、脸颊 35
9、颈 39
10、手 40
①望手型 41
②望手态 42
③望手指 42
④望指甲 44
1)甲板的色泽变化 45
2)甲板的形态变化 45
3)甲板上的痕迹 47
⑤小儿手指的特殊诊察部位 48
11、臀 49
①望颜色 49
②望形态 50
③望润燥 51
(三)问诊法 51
1、问寒热 52
2、问汗 53
3、问疼痛 54
①疼痛的性质 54
②疼痛的部位 55
4、问周身 57
①头晕 57
②目眩 58
③耳鸣、耳聋、重听 58
④胸闷 58
⑤心悸 58
⑥腹胀 59
⑦麻木 59
5、问食欲和食量 59
6、问口味 60
7、问大便 60
8、问小便 61
①尿量增多和减少 61
②排尿次数异常 61
③排尿异常 61
9、问睡眠 62
①失眠 62
②嗜睡 63
10、问妇女 63
①问月经 63
②问下 65
11、问小 65
12、问生 66
(四)闻诊法 67
第三部分 治疗 68
(一)导引 69
1、祛肩、臂痛 70
2、祛上肢风湿麻木 70
3、强壮颈腰膝关节 70
4、祛腰痛阳萎 71
5、祛三焦肺脾诸疾 71
6、祛脾胃积滞 72
7、祛肺肩疾患 72
8、祛虚劳诸疾 73
9、祛头部风邪 73
10、祛心胸郁邪 73
11、祛心胸烦闷 74
12、祛经络滞缓、心经淤阻 74
13、祛肺间积聚气闷 75
14、祛肺间风毒闭气 75
15、祛脾积聚风邪、增加食欲 76
16、祛肝脏积聚风邪毒气 76
17、祛肝脏风毒 76
18、祛脾脏气郁 77
19、祛肾间邪气 78
20、祛肾脏风毒邪气 78
21、祛两肩之风 79
22、祛两胁间及背部之风 79
23、祛腰部风毒之邪 79
24、祛四肢及胸部酸痛 80
25、祛两肋积聚风邪 80
26、祛膈间风邪 80
27、祛臂部腋下积痛、酸麻疾患 81
28、祛腰肋间风邪气闷 82
29、祛两膝及两脚受风的酸痛 82
30、祛两肋之邪 82
31、祛两膝风湿 83
32、祛两足风湿 83
33、祛肩周风邪 83
34、祛臂腋积邪 84
35、祛四肢胸胁风邪 84
36、祛肺间积聚 84
37、祛肾脏风邪 85
38、祛胸部风邪 85
39、祛心、肝脏的积郁 86
40、祛肝脏风邪 86
41、祛脾脏积聚邪气 86
42、赤松子导引术 87
(二)按摩 90
1、按法 90
2、摩法 91
3、掐法 92
(三)药物治疗 94
1、感冒 96
2、狂犬病 97
3、头风(头痛) 99
4、淤症(脑挫裂伤后遗症) 100
5、面瘫 101
①(面神经麻痹合并中耳炎) 101
②(面神经麻痹) 103
6、失明(右脉络膜转移性肿瘤) 104
7、双目失明(颅内压增高症并视神经萎缩) 107
8、眩晕 112
①(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 112
②(高血压、心脑动脉硬化) 114
9、失魄症(发作性嗜睡) 115
10、痰症(神经官能症) 117
11、哮喘 119
①(过敏性哮喘) 119
②(支气管哮喘) 121
12、痰积(肺结石) 122
13、呕吐(神经性呕吐) 125
14、湿毒 126
①(卵巢癌) 126
②(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肛裂、内痔) 128
15、产后发热(产后感染) 130
16、血尿(肾病) 131
17、痹症 134
①(坐骨神经痛) 134
②(坐骨神经痛) 136
18、经络阻滞症(脑性瘫痪) 138
(四)其它疗法 139
1、起黄——治肝病的魔法 139
2、承气第九剂——开塞露 141
结束语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