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1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围护结构传热与热物性的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围护结构稳定传热原理与计算 21
第三节 围护结构周期性不稳定传热原理与计算 30
第二章 建筑室内热环境 42
第一节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的热平衡 42
第二节 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 44
第三节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46
第三章 建筑气候 50
第一节 建筑日照与太阳辐射 50
第二节 气温 59
第三节 风、降水与湿度 64
第四节 城市气候 70
第五节 建筑气候区划和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72
第六节 中国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77
第四章 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86
第一节 建筑保温节能设计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 86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设计准则 90
第三节 围护结构保温计算和构造设计 93
第五章 建筑防潮设计 108
第一节 围护结构受潮原因 108
第二节 围护结构内部的湿迁移 110
第三节 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和控制措施 115
第六章 建筑防热设计 124
第一节 建筑防热设计途径 124
第二节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125
第三节 自然通风降温设计 141
第四节 窗口遮阳设计 149
第七章 建筑热工学实验 157
第一节 气候参数的测定 157
第二节 材料导热系数和围护结构热阻的测定 162
第三节 室内气候参数和热舒适指标PMV等值的测定 165
第四节 建筑日照模型实验 169
第二篇 建筑光学 171
第八章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171
第一节 眼睛与视觉 171
第二节 基本光度单位及应用 174
第三节 材料的光学性质 179
第四节 视度及其影响因素 184
第五节 颜色 188
第一节 光气候和采光标准 202
第九章 天然采光 202
第二节 采光口 210
第三节 采光设计 223
第四节 采光计算 236
第十章 建筑照明 245
第一节 人工光源 245
第二节 灯具 254
第三节 室内工作照明 260
第四节 环境照明设计 285
第五节 绿色照明工程 304
第十一章 建筑光学实验 307
第一节 检验侧窗采光房间的实际采光效果 307
第二节 检验房间照明实际效果 307
第三节 检验室内亮度分布状况 308
第四节 采光模型实验 309
第五节 照明模型实验 310
第六节 用照度计测量表面光反射比 311
第七节 用照度计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 311
第三篇 建筑声学 312
第十二章 声音的基本知识 312
第一节 声波的概念 312
第二节 声音的计量与听觉 318
第十三章 室内声学原理 331
第一节 几何声学 331
第二节 统计声学 332
第三节 室内声压级计算 337
第四节 房间的声共振 338
第一节 概述 342
第十四章 材料、构造与吸声 342
第二节 多孔吸声材料 343
第三节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345
第四节 薄膜、薄板吸声结构 349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吸声结构 351
第十五章 建筑隔声 354
第一节 隔绝空气声 354
第二节 隔绝固体声(撞击声) 360
第十六章 噪声控制 363
第一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标准 363
第二节 城市噪声控制 365
第三节 噪声控制原则与建筑设计 367
第四节 室内吸声减噪 369
第五节 消声与噪声控制 370
第一节 音质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步骤 373
第十七章 厅堂音质设计 373
第二节 厅堂音质评价 374
第三节 容积的确定 380
第四节 体型设计 381
第五节 混响设计 389
第六节 电声系统 391
第七节 典型厅堂的音质设计 395
第十八章 建筑声学实验 407
第一节 对声音的认识及声级计的使用 407
第二节 厅堂音质的测量 408
第三节 吸声系数的测量 411
第四节 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及评价 412
附录 414
附录1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414
附录2 导热系数λ及蓄热系数s的修正系数a值 419
附录3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a) 420
附录4 饱和水、干空气、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 422
附录5 全国主要城市主要气候参数 424
附录6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照度(W/m2) 427
附录7 几个地区围护结构的室外计算参数 429
附录8 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W/(m2·K)] 430
附录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431
附录10 灯具光度数据示例 432
附录11 灯具利用系数 434
附录12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442
附录13 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单位 443
附录14 常用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指标 445
参考文献 447
规范目录 449
名词索引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