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祥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工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0124061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 1

是否需要增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1

第一部分 反不正当竞争 1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行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4

执法手段不适应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需要 5

确立一个能够操作的一般条款(兜底条款)问题 5

需要研究的其他问题 7

附录: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研究的参考题目 10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中的误区与对策 14

三、漫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操作性 16

操作性差是不是执法不到位的关键原因 16

法律的操作性永远是相对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在增加执法难度的同时,又赋予执法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18

综合运用法律是对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具有特殊意义 20

地方性立法不能作茧自缚,要大胆探索 22

理解上的分歧:从一起案例谈起 24

四、如何界定“经营者” 24

从主体资格角度解释经营者的困惑 26

对“经营者”应当从行为角度进行界定 27

经营行为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活动 29

从行为角度界定的经营者的具体类型 30

五、“非法人组织”与“其他组织”、“其他经济组织” 33

“非法人组织”是介于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作为法律主体的组织 33

“其他经济组织”的类型 36

“非法人组织”不同于“非法组织” 40

六、维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统一性 43

监督检查部门:原则法与例外法的关系 43

竞争法规范体系的协调: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45

维护竞争法的统一性是建立和完善大市场的必要条件 46

此“燕泥”似是彼“燕妮”而非:对作品也存在仿冒行为吗 47

七、仿冒作品可以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由“陈燕泥”搭车“陈燕妮”所想到的 47

《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商品包括作品,该法禁止有关作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9

八、“他人”和“用户、消费者”的关系——公用企业等限制竞争行为中相对人的理解 52

九、仿冒未注册商标能否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的调整 54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仿冒商标行为的特殊性 5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保护未注册商标的专门规定 54

仿冒未注册商标可以按照仿冒商品名称或者装潢行为论处 55

十、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研究 58

“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是“引人误解的表示”的一种形式,“引人误解的表示”是包括“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引人误解的真实表示”甚至“以未定论的事实引人误解的表示”的种概念 58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如何理解 69

“引人误解”的判断标准 72

商品表示内容歧义而引人误解问题 81

实际受骗与可能受骗都可以成为引人误解的构成条件 82

十一、有根据的事实不等于不是虚假或者虚伪的事实——将未定论的事实表示为定论的事实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或者商业诋毁行为 84

定性截然不同的两起判例引起的思考 85

从“虚伪”、“虚假”的含义分析其认定方法 91

有根据的事实不等于真实的事实 93

两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结论 94

十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相对人是“公众” 96

十三、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是否存在着竞合关系 99

一则案例引起的思考 99

从虚假宣传行为与商业诋毁行为的区别和联系看其能否存在竞合关系 100

《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是否存在竞合问题 101

十四、不正当价格行为与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104

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竞合的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104

《价格法》第41条第1款除外规定的理解 106

《价格法》第41条第2款“价格主管部门认定”的理解 108

价格虚假表示行为的具体形式 109

《暂行规定》的制订背景和意义 118

十五、《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立法精神 118

《暂行规定》的基本内容 119

依法定性与执行政策的关系 122

十六、商业贿赂行为的理解和认定 123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123

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 124

商业贿赂的财物手段 127

商业贿赂的其他手段 127

“帐外暗中”不是商业贿赂的一般要件 130

十七、侵犯商业秘密中的法律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 132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推定 132

法律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 134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推定的合理性 135

美国判例所确定的认定标准 137

十八、商业秘密中客户名单的认定标准 137

日本判例所确定的认定标准 138

我们应当如何确定客户名单的认定标准 140

十九、责令停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可否设定期限问题 146

一则判例引起的思考 146

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决定了设定期限的必要性 147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设定期限问题 149

二十、变换花样设巨奖 依法查处没商量 150

二十一、有奖销售的对象是否限于购买者的问题——完善有奖销售的界定的思考 153

一则事例的启示 153

当前有奖销售的解释 154

是否有必要对有奖销售的含义扩大解释 156

如何对有奖销售进行扩大解释 157

行政解释对有奖销售的重新界定 158

二十二、还本销售是否违法 160

二十三、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行政垄断案件——从永春照相馆等38人诉江都市教育局等不正当竞争案谈起 162

基本案情以及法院的处理结果 163

如何理解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165

法院应当从民事违法行为角度直接主管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166

应当如何追究行政垄断行为的民事责任 168

二十四、保护“名牌”就是保护先进生产力 171

二十五、保护名牌需要“综合治理” 174

二十六、例示规定与列举规定 177

引言:从“等”字规定的理解谈起 177

例示规定 178

列举规定 180

“等”字的例示规定 181

立法上应当注意两者的准确应用 182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研究 186

《消法》是一部“综述加补充”的“诸法合体”性法律 186

第二部分 消费者权益保护 186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行《消法》的两种途径 189

欺诈行为的理解和认定 192

完善消费者权益争议处理程序的问题 196

行政处罚问题 200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的适用问题 204

某家具公司误导消费者案引起的思考 204

优先适用其他法律法规问题 205

直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处罚的行为 206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责令改正”的理解和适用 20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的“责令改正”与《行政处罚法》第23条的“责令改正”的关系 208

责令改正的规定是抽象的,但其具体内容是丰富的 210

如何看待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211

四、经营者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附随义务——在经营场所被抢被盗的赔偿责任 213

五、消费者欺诈:一种法律视角的观察 215

置于民法之中的欺诈 215

“欺诈消费者行为”与“欺诈行为” 217

是否以故意为要件 218

从“知假买假”看因果关系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对主体的特殊要求 22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处理欺诈行为 222

六、产地及其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223

如何认定商品的产地 223

如何认定产地的欺诈行为 226

七、《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的若干精神 231

管辖问题 231

完善处理程序问题 232

民事争议与行政处罚的区分问题 23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消费者协会在处理消费者申诉上的关系 234

其他问题 235

八、工商所:一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生力军 236

第三部分 行政处罚与行政执法 240

一、行政违法行为的聚合及其法律适用 240

何谓行政违法行为的聚合 240

违法行为的聚合与类似违法行为的区分 240

违法行为聚合的识别与法律适用 244

违法行为聚合与执法权的统一 245

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47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规章的一些特殊规定谈起 247

如何理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法律性质 250

三、行政处罚中的一事各罚与数事并罚问题 252

从一起联合操纵市场行为的行政处罚谈起 252

一事各罚与共同违法行为 254

数事并罚 257

“赔了要罚”或者“罚了要赔”问题 259

四、“赔”与“罚”的关系二题 259

法院能否直接行使处罚权 260

五、行政责任能力与行政责任主体 263

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 263

责任主体必须具有责任能力 264

六、论工商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裁决制度 268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进行决断的制度 268

行政裁决权是现代行政权力膨胀的产物 271

现行行政裁决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状况 274

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 277

七、关于推行行政告诫(劝告)制度的几点思考 280

三则案例的启示 280

行政指导制度的一般原理 282

行政告诫(劝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中的行政指导方式 286

如何建立行政告诫或行政劝告制度 288

八、摆正行政规章的法律位置 290

对“参照”规章的含义的歧见 290

如何正确理解“参照”的含义 291

完善规章的法律制度,提高规章的效力层次 293

九、行政解释是一种有权解释 294

行政解释的含义及其形式 294

对行政解释的一些错误认识 295

行政解释是一种有权解释 296

行政规章的解释性规定是否具有溯及力 298

十、厘定职权范围 避免多头执法 301

十一、必须强化行政执法手段 304

第四部分 完善市场规则与清除市场障碍 308

一、论市场障碍及其清除 308

市场障碍的经济学含义 308

市场障碍的法律形式 310

反不正当竞争、打击投机倒把、反欺诈与清除市场障碍 313

切中时弊、高瞻远瞩而又令人鼓舞的宏论 323

维护市场规则:工商行政管理的立身之本和神圣使命 328

抓住历史机遇,塑造和发挥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330

二、维护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 332

三、完善市场规则 维护市场秩序 333

四、市场经济与法治统一 337

大市场需要统一的法治 337

分散的立法权与法治的统一性 339

高高筑起的“篱笆墙”:司法和执法中的地方保护是法治统一的障碍 341

法律适用的不平等与法治内在的不统一 342

法治统一化的若干对策 343

一部权威而详尽的民法典是维护法治统一性的根基 345

五、论行政权力的强化和弱化 346

行政权力日趋强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 346

强化还是弱化:我国行政权力的选择 358

当前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361

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制定民法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69

第五部分 竞争法译丛 374

一、《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及其注释 374

前言 374

第1条:一般规定 375

第2条:与他人的企业或者其活动引起混淆 378

第3条:损害他人的信誉或者名声 381

第4条:误导公众 384

第5条:损害其他企业或者其活动的信誉 387

第6条:有关秘密信息的不正当竞争 389

二、瑞士竞争法概述 396

反不正当竞争法 396

卡特尔及类似行为的法律 399

目录 404

三、日本反垄断法指要 404

反垄断法的宗旨和地位 405

反垄断法的背景 406

反垄断法所规制的行为 407

补充性立法的规定 409

反垄断法的实施 410

四、关于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修改问题 415

前言 415

关于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修改:修改的必要性 418

修改的基点 419

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的调整和扩展:“知名”的要求的澄清(第1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 420

关于滥用知名标识的规范 423

引人误解行为的规定的修改 429

对依样模仿的限制 434

一般条款 442

目的及享有请求权的人:问题的提出 446

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目的和地位 446

思考 447

损害赔偿:推定损害赔偿金数量的规定和其他问题的规定 448

引进命令提供材料的规定 452

附一:法律的主要修改内容 454

附二: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基本内容 455

附录 杂文随感 460

小文章,大视野 460

十年杂感 461

围绕书房的话题 463

闲话读书 469

读书是清官的基础 473

做学问与办事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