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 论 1
第一节病理学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
第二节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三节病理学发展简史 3
第四节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4
第一章疾病概论 6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6
第二节病因学概述 7
第三节发病学概述 9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1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1
第二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3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13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16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22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9
第一节充血 29
第二节出血 31
第四节栓塞 36
第三节血栓形成 37
第五节梗死 38
第四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1
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41
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42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及其分型 44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变化 45
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46
第五章水肿 48
第一节水肿的发病机制 48
第二节重要器官水肿的临床特点与发生机制 51
第三节水肿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53
第六章缺氧 54
第一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55
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57
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60
第七章休克 61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61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62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变化和细胞损伤 65
第四节休克时重要器官的变化 65
第五节休克的防治原则 67
第八章炎症 69
第一节炎症的原因 69
第二节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70
第三节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77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 78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及影响因素 83
第九章发热 85
第一节概述 85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85
第三节发热的发展过程 88
第四节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改变 89
第五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91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92
第二节肿瘤的基本特征 92
第十章肿瘤 92
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96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98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98
第六节常见肿瘤举例 101
一、上皮组织肿瘤 101
二、间叶组织肿瘤 104
三、其它肿瘤 107
第七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07
第八节肿瘤的病理学检查 110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 112
第二节高血压病 119
第三节风湿病 122
一、二尖瓣狭窄 126
第四节心瓣膜病 126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27
三、主动脉瓣狭窄 127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7
第五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128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28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28
第六节病毒性心肌炎 129
第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 129
第八节心力衰竭 133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143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143
第二节支气管扩张症 145
第三节慢性肺气肿 145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47
第五节肺炎 148
一、细菌性肺炎 148
三、支原体性肺炎 152
二、病毒性肺炎 152
第六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53
一、鼻咽癌 153
二、肺癌 154
第七节呼吸衰竭 156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162
第一节慢性胃炎 162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162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162
第二节溃疡病 163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166
第四节肝硬化 171
一、门脉性肝硬化 171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174
三、胆汁性肝硬化 174
第五节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75
一、食管癌 175
二、胃癌 176
三、大肠癌 178
四、原发性肝癌 179
第六节肝性脑病 180
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86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186
第二节肾盂肾炎 194
第三节肾功能衰竭 194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195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197
三、尿毒症 201
第四节慢性子宫颈炎 203
第五节子宫内膜增生症 203
第六节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204
一、子宫颈癌 204
二、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 205
一、概述 207
第一节结核病 207
第十五章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07
二、肺结核病 210
三、肺外结核病 215
第二节伤寒 217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 219
第四节阿米巴病 221
一、肠阿米巴病 221
二、肠外阿米巴病 223
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24
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226
第七节流行性出血热 228
第八节钩端螺旋体病 229
第九节性传播疾病 231
一、淋病 231
二、梅毒 232
三、艾滋病 234
附:《病理学》教学大纲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