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
(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5
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1
(一)努力掌握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 21
(二)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31
(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 46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46
(二)十六大科学概括的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 54
(三)要注重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联系出发,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57
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6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61
(二)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68
(三)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74
五、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1
(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三个代表”上来 81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87
(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3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96
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03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103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08
(三)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17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22
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128
(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128
(二)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133
(三)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138
八、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47
(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147
(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53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60
九、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68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168
(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77
(三)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187
(四)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