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献君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0918360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1

一、华夏文明的起源 1

二、道德传统的形成 4

三、道德传统的发展 7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道德 11

一、民族精神 11

二、道德理论 15

三、道德文化 21

第三节 中国道德传统在近现代的发展 24

一、五千年民族魂的延续 24

二、近代以来民族道德在变革中发展 25

三、新世纪中国道德的弘扬与创新 29

第一章 道德哲理 35

第一节 天人合一 35

一、天道自然 35

二、阴阳五行 37

三、周期变易 39

四、天人合一 42

一、天命之性 44

第二节 人性之伦 44

二、善恶之因 47

三、道德之基 52

第三节 中和之道 55

一、平衡适变 56

二、中正致用 59

三、以和为贵 65

第一节 德治思想 69

第二章 道德与政治 69

一、民为邦本,以德治国 70

二、选贤任能,以德治吏 73

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77

第二节 法治思想 79

一、法治思想的形成 80

二、依法治国 84

第三节 德法兼用 87

一、儒法兼容,德主刑辅 88

二、以德制法,司法以德 90

三、道德教化,建设法制 92

第三章 传统伦理 97

第一节 伦理溯源 97

一、人伦之源 97

二、伦理的意义 100

三、伦理的演化 103

第二节 家庭伦理 107

一、男女有别 107

二、夫妇有恩 109

三、父子有亲 110

四、长幼有序 113

第三节 社会伦理 114

一、主从之道 115

二、师生之谊 117

三、朋友之信 121

第四章 传统道德 125

第一节 传统道德规范(一) 125

一、仁 126

二、义 128

三、礼 131

四、智 133

五、信 135

第二节 传统道德规范(二) 135

一、忠 135

二、孝 136

三、节 139

四、谦 141

五、宽 142

六、廉 144

七、耻 148

第三节 传统职业道德 149

一、吏德 151

二、师德 153

三、医德 155

四、武德 156

五、商德 157

一、天地自然 161

第一节 自然和谐 161

第五章 人与自然 161

二、自然道静 162

三、无为而成 163

四、效法自然 164

五、自然平衡 165

第二节 天人和谐 166

一、生态自然 166

二、自然和谐 167

一、顺应自然 170

第三节 生态伦理 170

二、顺天为政 172

三、保护自然 174

四、顺时施政 175

五、自然经济 177

六、生态伦理 179

第六章 修身之道 182

第一节 修身为本 182

一、做人之道 183

二、修己安人 185

三、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187

第二节 求学致知 191

一、博学 192

二、审问 195

三、慎思 198

四、明辨 200

五、笃行 202

一、内省 205

第三节 悟理修心 205

二、慎独 207

三、磨炼 210

第七章 道德教育传统 214

第一节 德教为先 214

一、经世致用,为国育才 214

二、德教为先,育人重德 216

第二节 道德教化 220

一、家教 220

二、蒙学 223

三、大学 225

第三节 化民成俗 227

一、民俗 227

二、民风 229

附录:儒道释三家简介 233

一 儒家伦理 235

第一节 儒家人物简介 235

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235

二、孔门弟子 237

三、儒家的继承者 240

四、后世儒家 241

第二节 儒家经典简介 244

一、《四书》简介 245

二、儒家经典《五经》 250

二 道家哲理 264

第一节 道家人物简介 264

一、道家始祖——黄帝 264

二、道家的奠基人——老子 265

三、相对主义哲学大师——庄子 266

第二节 道家的经典简介 267

一、《黄帝阴符经》 268

二、《老子》 271

三、《庄子》 293

三 佛家心理 297

第一节 佛家人物简介 297

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十大弟子 297

二、中国高僧 300

三、禅门高僧 302

一、佛意真解 306

第二节 佛家思想综述 306

二、佛法由心 307

三、四圣真谛 308

四、缘起哲理 310

五、菩萨人生 311

六、修炼制度 312

七、中国的佛家心理学 314

八、佛教与中国文化 322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