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干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1761736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劳动者实现自身利益为主线,分析借鉴国内外经济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成果。

前言 1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 1

第一节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抉择 1

二、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

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6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含义 6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 7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地位 9

第三节 只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1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11

二、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3

三、重要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1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第一节 走出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误区 20

一、缺乏效率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 20

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成因 22

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不等于社会主义 27

四、对传统计划产品经济体制批判的不同立场 2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 30

二、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 32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 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7

一、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 37

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共性 39

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特征 4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46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性和长期性 48

三、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基本经济制度 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 5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4

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56

第三节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渡性经济形式 58

一、关于过渡性经济形式范畴 58

二、过渡性经济形式的多种类型 60

三、用劳动二重性的观点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 63

一、经济利益主体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 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的社会性质 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 68

第二篇 利益主体 68

二、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经济利益主体在社会性质上的比较 69

三、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 7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 73

一、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对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要求 73

二、公有制经济的利益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可能性 75

三、区分两种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国有经济利益主体 77

四、国有独资企业利益主体的双重性 79

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基本分类 80

一、公有资本利益主体内部管理层级的划分 82

第三节 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基本结构 82

二、国有资本利益主体管理机构的设置 84

三、集体资本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 86

四、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广大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 87

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91

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和实质 9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内容 92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 93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的原因 94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96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辩证关系 96

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98

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存在矛盾 101

第三节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103

一、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 103

二、支持、鼓励与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04

三、规范市场竞争,严格法治管理 107

第六章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10

第一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110

一、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10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13

三、合理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应保证劳动者主体获得物质利益 115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 116

一、现代企业制度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116

二、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118

三、公有制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120

第三节 公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 121

一、公有资本的概念和它的多种实现形式 121

二、公有资本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原因 123

三、集体资本参与的股份合作制形式 126

第四节 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27

一、土地国有制的实现形式 127

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 1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 13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 135

第七章 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 135

二、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基本含义 136

三、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对经济体制的要求 138

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 140

第二节 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现过程 141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实现的特征 141

二、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实现经济权益的主要环节 143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 144

四、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经济权益 146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 14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 147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完善 149

三、重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51

第三篇 市场环境 157

第八章 现代市场体系 157

第一节 现代市场及其作用 157

一、现代市场的基本概念 157

二、现代市场是发达的竞争性市场 161

三、现代市场的系统性 162

四、发挥现代市场运行机制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 163

一、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 164

第二节 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 164

二、商品市场 165

三、生产要素市场 165

第三节 现代信用制度 169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制度 169

二、信用形式 170

三、信用工具 172

四、加快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 173

第四节 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174

一、社会主义经济要求建构统一市场 174

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175

三、在改革中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176

第九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管理 178

第一节 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178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178

二、市场机制及其运行 180

三、市场机制实现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特点 185

第二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186

一、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86

二、市场的一般规则 187

三、重视建立各类市场的特殊规则 188

一、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 189

第三节 市场管理 189

二、用经济手段管理市场 190

三、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 192

第十章 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 194

第一节 国内市场国际化 194

一、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194

二、国际化市场的特征和作用 195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国际化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 196

第二节 当代国际市场的新发展 197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市场的新发展 197

二、国际贸易结构的新变化 199

三、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与贸易管理 202

第三节 国际价值规律与国际竞争 205

一、国际价值规律 205

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则 207

三、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208

第四篇 增长与发展 213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13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指标 213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含义 213

二、经济增长的现代指标 217

三、完善并正确运用经济增长的指标 220

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23

第二节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223

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26

三、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228

第三节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9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229

二、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指标 231

三、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 232

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 233

第一节 公有制企业应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236

一、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支撑 236

第十二章 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 236

二、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239

三、公有制企业的竞争目标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辩证关系 241

第二节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 244

一、确立企业发展战略 244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247

三、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249

第三节 重视发挥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 251

一、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51

二、发挥联合劳动的优势 252

三、重视发挥普通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253

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254

第十三章 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5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 258

一、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 25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60

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 262

第二节 在统一市场中发展农村经济 263

一、农村经济与统一市场 263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64

三、促进农民进入市场 265

一、适度规模经营 266

第三节 向现代农业转化 266

二、大力发展与推广农业科技 268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269

第四节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271

一、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意义 271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71

三、农村非农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272

第十四章 推进经济现代化 275

第一节 从国力出发推进经济现代化 275

一、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275

二、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278

三、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279

四、“三步走”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280

第二节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 282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 282

二、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283

三、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现代化 284

第三节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现代化 285

一、经济现代化与优化产业结构 285

二、关于产业结构演化的现代经济思想 286

三、调整产业结构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287

一、对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探索 288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88

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288

二、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89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90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91

一、科技进步与教育在经济中的作用 291

二、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292

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293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94

第十五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9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 297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含义 297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99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 300

第二节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301

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为协调主体的系统 301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03

三、节 约资源,综合利用 304

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06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307

一、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307

二、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 308

三、运用政策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310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313

第十六章 经济国际化 313

第一节 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 313

二、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 316

三、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相结合 318

第二节 合理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20

一、利用外资的战略意义 320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321

三、全面拓展对外经济与技术交往 322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中国的发展 324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 324

二、中国在区域集团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326

三、遵循“共赢共存”的原则,发展多边经贸关系 327

第五篇 分配与消费 332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 332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与特点 332

一、分配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332

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 3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334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335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 335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多样化 337

三、公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意的问题 338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39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 339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341

三、正确处理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43

第十八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48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_ 348

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48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349

三、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劳动先富起来 3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353

一、市场经济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 353

二、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 354

三、按劳分配的多种劳动计量方式 355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多种形式 356

一、社会主义工资形式 356

二、公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 357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 359

四、集体农业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形式 360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 362

第一节 按要素分配与市场经济 362

一、按要素分配的含义 362

二、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关系 364

三、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按要素分配 368

四、不能用拜物教观念理解按要素分配 3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按要素分配的辩证关系 371

一、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一般的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 371

二、社会主义经济与私人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 373

三、正确实施按要素分配,促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价值目标 375

四、按要素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75

第三节 私人按要素分配的性质和形式 377

一、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人按要素分配 37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私人按要素分配形式 378

三、规范私人按要素分配 381

一、生产和消费的规定性 384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 384

第一节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384

二、生产决定消费 385

三、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87

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 389

一、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居民消费的主体 389

二、消费方式的历史特征 39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合理消费 391

第三节 政府的消费 394

一、政府是社会消费基金的消费主体 394

二、政府采购制度 394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包含宏观调控 398

一、市场调节 的缺陷 398

第六篇 宏观调控 398

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98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被迫产生 39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自觉建立的 40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征 401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 404

一、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 404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404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407

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 407

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407

第二十二章 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 411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主体 411

一、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心 411

二、宏观调控主体的组织构成 412

三、宏观调控与地区经济调节 的结合 412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413

一、计划手段 413

二、经济手段 414

三、法律手段 415

四、必要的行政手段 416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配套运用 416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 416

二、配套运用宏观调控手段 420

三、宏观调控的一个成功范例 421

第二十三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 425

第一节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 425

一、经济基础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维护 425

二、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 426

三、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28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拜物教 429

第二节 科学地对待商品拜物教 429

二、区分商品拜物教观念与拜金主义 430

三、承认和合理利用商品拜物教观念 431

第三节 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公有制经济 43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43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433

三、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 43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结合 435

第一节 明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440

一、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 440

第二十四章 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 440

第七篇 总结 440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41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 443

第二节 居安思危坚定信念 444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中的艰巨性 444

二、正视经济建设中困难的长期性 447

三、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性 448

第三节 发挥自身优势 449

一、发挥科学经济理论的优势 449

二、发挥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优势 455

三、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 457

后记 463